第86章 蘇聯專家來訪

字數:3281   加入書籤

A+A-


    1940年9月初的一個晚上,一支二十輛車的車隊秘密駛進了延安,車上裝載著大量的物資。趁著夜色,八路軍戰士卸下物資,裝入倉庫。車隊又秘密離開,好像沒有來過似的。
    翌日,李振華和軍工局李強副局長被交際處金處長請到交際處,與秘密來到延安的兩名蘇聯武器專家謝廖沙、科利亞會麵。簡單握手之後,蘇聯專家謝廖沙好奇地詢問李振華開發火箭筒、火箭炮的背景。
    李振華答道:新四軍在作戰中,經常會遇到日軍裝甲車、坦克打頭進攻的情況,鐵道上也經常會有一種鐵甲列車,新四軍毫無辦法,隻能近距離使用集束手榴彈或炸藥包、燃燒瓶來對付,但這類方法成功率低,戰士死亡率大。於是我就想製造一種單兵破甲武器。我想到了一種煙花:衝天猴,我的設想是利用火箭噴射把彈頭送到目標位置,再利用碰撞引信引爆彈頭,擊毀目標。同時彈頭錐形裝藥,爆炸時將爆炸能量聚焦為高溫金屬射流,可穿透厚裝甲。而尾翼是為穩定彈體的飛行。這就是我開發火箭筒的最初設想,我軍沒有重武器生產能力,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武器生產出來之後我們發現利用它來打擊碉堡、火力點同樣實用,製造又非常簡單,於是就大量製作了起來。現在的火箭筒是有個簡單的機械瞄準,而是我們加工精度有限,射程超過百米精度有限,但貴國工業能力強,甚至可以加裝光學瞄準鏡,火箭筒威力可以更大,我敢肯定這款武器是當今世界上有效性最強的單兵破甲武器。
    當翻譯把李振華的話翻給蘇聯武器專家聽時,他們驚訝李振華的自信。也覺得李振華這個人挺有意思。
    至於火箭炮,李振華道:新四軍研製火箭炮同樣是因為無法製造火炮,無論是從加工精度、冶金水平都距離火炮製造相差太遠。火箭炮雖然射程隻有2.5公裏,著彈點精度不夠,但精度不夠,火力來湊。12顆火箭一輪發射出去,爆炸可以覆蓋一個很大的範圍。精度的問題同樣也是受製於我們加工精度問題。貴國就沒有這樣的問題。貴國的工業能力強,造個上千火箭炮不是問題,而且可以搭載在汽車上,想象一下,成百上千台火箭炮同時發射,上千上萬發火箭彈同時爆炸,對於任何一個撞到這種情況的部隊來說都是一種噩夢。而且我還有個設想:將火箭彈造大,改進火箭發射藥,通過火箭噴射也許可以將爆炸彈頭送到幾十上百公裏外。隻是我國現今的科技國力無法承擔這種的研製工作。
    謝廖沙、科利亞都覺得這個李振華真的是很敢想,上百公裏的射程也是一個連大口徑炮都做不出來的國家國民敢想像的。兩人都感覺李振華不同於一般的中國人,他思想跳躍、想法天馬行空,但又不完全脫離實際,沿著他的思路考慮,是完全有可能實現。
    四個人聊的很愉快,雖然要通過翻釋速度慢一點。由於是第一次見麵,雙方交談並未過深,談完火箭炮、火箭筒後,四人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
    李振華聊到現代空戰,他提出除了飛機本身性能之外,探測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利用探測站發射、接收探測波,測定飛機的方向位置,對空戰結果會起到關鍵的作用。將來探測設備小型化,裝在飛機上會對其戰鬥力的提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阿廖莎、科利亞很是意外,他們了解到李振華是沒有出過國。作為蘇維埃軍工專家,他們對雷達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而沒有留過學的李振華已經在想雷達的小型化應用的問題,有點不可思議。
    隨著聊天的進行,他們發現李振華在不經意的聊天之中,偶爾就會蹦出一個好的思路,令他們眼前一亮。聊到輕武器時,李振華順嘴提出了突擊步槍,狙擊步槍的概念。李振華還在感歎中國基礎工業太差,沒辦法實現他的想法。
    聊到軍艦時,李振華認為現在以戰列艦為王的時代就快要過去,今後是航空母艦為王的時代。他十分推崇飛機,認為飛機是以後戰爭的關鍵,以後飛機會把坦克、艦船按在地上摩擦。
    聊到坦克時,李振華推崇德國的閃電戰術,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陸軍戰術。同時他又認為坦克不能做的太精細,成本太高。用他的話說坦克要耐操、易維護、成本要低,才易補充。
    聊到日本,李振華滿臉不屑,日本人目光短淺,有戰術無戰略。稱日本陸軍不過是二流軍隊。雖然在目前中國取得了一些優勢,但一個工業國打一個農業國,打成這樣也夠丟臉的,日本海軍中倒是有些人還有些眼光。評論時,兩位蘇聯專家看著李振華的神情,仿佛他隨時可以按死日本人一樣。
    謝廖莎、科利亞都有個感覺:李振華這個人是他們見到過的中國人裏最不像中國人的中國人。這個人渾身充滿了自信,性格張揚、視野非常開闊。
    與謝廖莎、科利亞約好明天一起參觀延安總部軍工廠後,李振華、李強離開了交際處。兩人邊走邊聊,李強問了李振華一個問題:"很多東西,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不神秘,蘇聯有了火箭筒、火箭炮的圖紙,火箭筒甚至有實物,怎麽還專程派兩個人來延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振華也在疑惑,正因為火箭筒、火箭炮,結構相對簡單,對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我軍才有可能製造。李振華相信以蘇聯的技術、材料,按圖紙仿造,製作出來的產品性能,百分百會超過我軍所造。他沒有正麵回答李強,而是說蘇聯友人沒有那麽快離開,時間長了總能露出一些端倪。
    李振華向學校請了一天假,和李強一起陪伴蘇聯友人參觀了延安總部兵工廠。去了火藥廠、子彈廠、手榴彈廠、槍支廠。謝廖莎、科利亞稱雖然延安兵工廠設備比較簡陋,但做出的產品質量總體還可以,火藥爆炸威力很大、槍支也沒計合理。
    一天的參觀下來後,李振華找到李強,告訴他明天就要回去上課了,就不再陪著蘇聯友人了。李強認為有他、還有交際處的人陪著就夠了,於是同意了李振華回學校。稱如果有事的話會再去學校找他。
    李振華回到了學校,他心裏穩穩有了一些猜測。今天一天的參觀中,謝廖莎、科利亞並未再提起火箭筒、火箭炮,而是對各兵工廠製造水平很感興趣。他們還和李強約好明天要去延安留守部隊參觀。李振華想如果他沒有猜測錯的話,那這兩個蘇聯友人就一定還會去山西八路軍總部。
    李振華在學校裏安安心心的上了一個星期的課,李強副局長又來找他了。他告訴李振華已為他向學校請了長假。阿廖萍、科利亞點名要他陪兩人去八路軍總部兵工廠參觀。
    李振華詢問了這些天兩位蘇聯友人的行程,去了留守部隊參觀訓練和演習,去了南泥灣看隊359旅屯墾,走訪了工廠、學校甚至是市集。
    李強望向李振華,李振華知道他什麽意思。李強是個比較純粹的軍工工作者,李振華不想讓他卷入這些事情,隻是告訴他:軍工局最缺什麽,讓他列一個清單,以後可能有用。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