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何思源

字數:3768   加入書籤

A+A-


    會議開完之後,大家各司其職。李振華派聯絡人去聯係在惠明的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準備和他進行會談。半個月後傳來消息,何思源同意會麵。地址選擇在兩軍交界地帶。
    李振華還沒有出發,楊司令帶來一個好消息,那群做生意的日軍準備過來交貨了。地點在羊角溝,又是送貨上門。邢司令和楊司令一起去了。交易很順利,三天後刑司令押著3萬發子彈回到了八大組。楊司令沒回八大組,直接從羊角溝出發,去沂蒙軍區抗大學習了。
    邢司令興致很高,和李振華講,冀魯邊軍區還向那群日本人又定了50支步槍,2萬發子彈,而且日本人也同意用香煙換槍支彈藥。他們還可以在蒲台交易。邢司令急著問李振華,香煙什麽時候能到。李振華笑著說快了,不會耽誤日本人交易的。邢司令也放心了下來。邢司令還要押著彈藥去冀魯邊 。
    李振華 :" 老邢,你把子彈押到義和莊就行了,讓陳文帶特戰分隊和你一起去。到了義和莊,讓18團運子彈回冀魯邊,特戰隊一起過去,老邢你還是要抓緊時間回八大組。老楊去學習了,我也要去蒲台那邊和何思源談判,我等你回來了,才能出發去蒲台。八大組需要你來坐鎮。
    邢司令滿口答應盡快回來,在李振華這裏邢司令感受到了尊重。
    李振華又特意召集了廖海濤、胡榮、景曉村開了一個閉門會。李振華開門見山的提出了一個他擔心的問題:隱蔽精幹力量的問題。
    景曉村的回答沒有出乎李振華的意料,雖然延安總部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今年還多次下發了文件,但由於清河根據地的快速發展,大量秘密黨員走向台前。
    李振華給三位老政工敲響下警鍾。李振華毫不避諱的告訴他們:隨著日軍對後方的重視,掃蕩會越來越頻繁。他斷言整個敵後根據地在未來兩年,將會是最艱難的時期,特別是平原根據地範圍會大幅縮水,甚至完全成為遊擊區。從現在開始就要未雨綢繆。
    邢司令走後沒兩天,海東清二大隊在隊長陸磊的帶領下,押著一批香煙來到了八大組。隨行的還有海軍學校一隊師生和準備加入海防隊的200名士兵,李振中也過來了。海軍學校的師生是李振華要求到海防隊實習的,李振華和沂蒙海校馮仲雲打了招呼,海校學員均要分批到海防隊實習,先熟悉海況。這次海東青二大隊也派30多人秘密加入海防隊,就在那200名士兵當中。
    原冀魯邊海防隊的隊長是陳二虎,副隊長是陳大虎,他們已經來到八大組報到。李振華仍讓他們當升格後的渤海軍區海防大隊隊長和副隊長,李振中被李振華派到了海防隊裏當政委。
    李振中臨去海防大隊前,李振華向他交代了幾項秘密任務,並交給了他一部電台。李振中帶著海校師生還有200名士兵去海防隊。
    邢司令很快回到了八大組,李振華向他交代完工作後,出發往蒲台去見何思源。隨行的陸磊帶了50名特戰隊員。
    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山東菏澤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參加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官費留美生,出任過中山大學教授,後回山東擔任過國府宣傳部長、教育廳長。長期主持山東教育工作,他努力實踐教育救國的主張,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整頓和發展山東的教育事業。他想方設法加強師資力量、培訓骨幹教師、擴大經費來源、提高教師地位,並增設了師範及各類職業學校,創辦了山東大學。
    抗戰後,何思源沒有去後方,而是留在山東敵後打遊擊。在魯北,人們對何思源充滿愛戴和尊敬。“老廳長”三個字成為人們對何思源的專稱,婦孺皆知。愛屋及烏,凡是何思源手下省教育廳的人,即使是在土匪、偽軍占領的地區也可以通行無阻。
    這樣一個人由不得李振華不敬重,雖然兩人立場不同。兩人在蒲台城郊的一個小村莊見麵了,李振華準備了一份厚禮給何思源,十支青莓素藥劑。並和魯北老百姓一樣,尊稱他為"老廳長”。
    何思源望著年輕的過份的李振華,也是感慨中共用人大膽,不拘一格,感歎中共陣營的朝氣蓬勃。他也是聽說過李振華的,李振華雖然年輕,但戰績不俗。一身戎裝、又文質彬彬的李振華很容易就在何思源這取得了好感。
    李振華一開始並未與何思源聊國共關係,而是聊起了何思源的老本行教育。李振華坦言自己受正規教育的程度低,好在他出來之後碰到了良師益友,加上自己勤奮,才有現在的知識水平。他非常讚同何思源教育救國的理念,認為國家穩定後能否快速發展,教育才是關鍵。中國基礎教育太差,文盲率高。中國需要大力進行掃盲教育、啟發民智。李振華認為目前師範教育是重中之重,隻有高素質的老師多了,才能使受合格教育的人口基數變大,更多優秀的人才才能篩選出來。中國目前大學太少,尤其是理科大學太少。人文社科領域相對繁榮,自然科學與工程教育存在明顯短板。而這些人才偏偏才是國家急需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在教育方麵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但李振華罕見地對國府在教育方麵的重視提出了表揚。還有大學裏強調學術自由,鼓勵學術研究和思想交流,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這些都是李振華讚賞的。
    何思源起初認為李振華是在奉承他,但聽著聽著何思源覺得有些話說到他的心坎裏。交談中李振華偶爾冒出一些後世的理念: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何思源感覺到了李振華話中的真誠。
    李振華向何思源介紹了根據地內教育的現狀,以及為改變化這種現狀我黨做出的努力。還有我黨對科學、技術、人才的重視。李振華拿出一盒青黴素送給何思源,驕傲地對他道:就是在這麽艱苦的條件下,我們對青黴素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還有火箭筒、火箭炮的發明,我們也與國府共享了技術。
    這些何思源都有耳聞,特別是工業化生產青黴素技術,為國府賺取了不少珍貴的外匯。
    一老一少在房問聊得熱火朝天,李振華還請何思源為根據地的教育問題出謀劃策。並認真記錄何思源的建議。
    雙方交談融洽後,李振華順勢提出了敵後國共關係問題。李振華坦言國共雙方都是為了救中國,隻是方法、途徑不同而已。我黨尊重國黨為抗戰做出的犧牲,也希望國府能放棄對我黨的偏見。
    李振華道:"老廳長帶兵圍剿過我們,我黨也反擊過老廳長。在敵後有多麽艱難,身在敵後老廳長應該也是深有體會,我黨一方麵要提防日軍,一方麵還要提防同胞的背後插刀。我覺得這很沒有道理,不能因為我黨在敵後發展的好,國府就做出好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吧。我也知道老廳長可能也是受到國府省府的壓力,做出一些違心的事。"
    黃思源有些語塞,好一會才道:"國府劃分了抗戰區域,你們要遵守國府的統一規劃。"
    李振華道:"委員長也曾講過戰端一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況且如今日軍侵華如火都燒到房梁了,怎麽還能去計較是用水滅火,還是用沙土滅火,或用樹枝撲打。應該是隻要保證房子不塌,不管用什麽方法隻要能滅火就行。"
    黃思源又道:"但是你們破壞國府行政組織,這是在挖我黨牆角。"
    李振華道:"老廳長,我們在山東抗日,國府沒有給我們一分錢糧,我黨要生存,就必須發動群眾。況且我黨也是在民國法律之內行動,我們組建的是抗日民主政府,並非我黨專製之政府,各黨各派均可加入選舉,隻要贏得選舉,我黨並不會幹涉,這也是憲法賦予國民的權利啊!我黨執行減租減息也是中華民國法律中明確規定的。"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