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戰後
字數:2939 加入書籤
新38師滿心歡喜地要進入印度,卻被英印軍攔住了去路。英印軍要求新38師放下武器,以難民的身份進入印度。
孫立人在心裏咒罵了忘恩負義英國人無數次,堅決不肯答應英印軍的無理要求。雙方在印緬邊界上武裝對峙起來。新38師群情激憤。
孫立人擲出了一句令在場所有人都震驚的話:“誰來繳中國軍隊的槍,我就將率部以武力反抗,就和他拚命!”
孫立人立即下令,新38師立即利用地形構築工事,加強戒備,隨時準備與英印軍開戰。
英印軍司令韋維爾得知新38師的態度,不得已和英緬軍司令亞曆山大討論處置方案,亞曆山大告訴韋維爾,新38師不是開玩笑,中國人非常自尊而敏感。繳械之事隻好作罷。
過一段時間,英國人又出幺蛾子,英軍又想把新38師指揮權納入英軍係統,羅卓英、孫立人堅決不同意。
孫立人言道:“貴國政府需要我們做什麽,請直接向我國政府提出,由我國政府下令給我,我一定遵命。但你們無權直接指揮我們。”
臘戍戰役第56師團全軍覆沒,是日軍第15軍司令長官飯島祥二郎怎麽也沒有想到的。日軍占領曼德勤後之所以停止了北進的腳步,是因為日軍在緬甸總共投入了4個師團:第33、55、18、56師團。56師團全軍覆沒之後還剩3個師團,第33師團要負責防衛西邊印緬邊境,第55師團在中路進攻時受損極大,隻剩第18師團相對完整,遠征軍在撤退時又炸毀鐵路、破壞了公路、銷毀物資,大戰爆發後第55、18師團就沒有得到像樣的休整。從本土、中國戰場調派部隊過來短時間也不現實。日軍已無力大規模進攻,如果強行進攻,遠征軍又采用後退決戰,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付不起這樣的代價。另外遠征軍有消滅一個整編師團能力,也迫使飯島祥二郎打消立即報複的念頭,加上日軍切斷了中國外援的通道,最初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而且緬甸的雨季也即將到來,於是中日兩軍在緬甸的戰線穩定了下來。
遠征軍則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重新構築防線,部隊輪流休整補充。另外遠征軍還在臘戍、密支那、龍陵、騰衝修建了前進機場。陳納德的飛虎隊即將進駐,遠征軍在緬甸戰場吃夠了日本飛機的苦,上上下下對此事都非常上心。
臘戍遠征軍司令部史迪威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他決定要去印度蘭姆伽。史迪威覺得自己的命令執行不下去,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手沒有可靠的部隊,但現在美國又不可能派大部隊過來緬甸。他在緬北、滇西想掌控部隊幾乎是不可能,可以想象他肯定會受到的各方麵的阻力。而印度蘭姆伽則不同,新38師這支部隊孤軍在外,在緬甸戰役中充分印證了其戰鬥力的強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又是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有深厚的美國背景,或許通過他可以掌控這支部隊,根據協議這支部在印度整編、擴編,美英兩國又掌握了部隊的後勤、裝備。史迪威認為現在就是他切入這支部隊的最好時間點。
臘戍大捷的消息傳到重慶,國府驚喜異常,日軍第56師團雖然不是甲種師團,但兵力高達2.5萬,除了在棠吉消滅了一部,其餘均在臘戍被全殲,這是萬家嶺大捷外再一次成建製消滅一個師團。
委員長萬分慶幸相信了《論遠征軍緬甸作戰》中的判斷,若是日軍在臘戍得逞,遠征軍將有滅頂之災。史迪威向美國政府投訴了遠征軍不接受指揮,但勝利者不接受遣責,國府在盟國中地位又提升了一節。
整個第一次緬甸戰役遠征軍打的可圈可點,英緬軍則是丟完了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雖然戰役沒有達到最初設定保衛滇緬通道的目標,但遠征軍卻消滅了日軍大批有生力量,使日軍在東南亞首次遭到重創,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遠征軍在緬甸戰役中打出國威、軍威,而且全身而退,成為國府又一支戰略力量。
中、美、英現在正在準備進行協商,討論通過何種方式軍援中國。進入印度的新38師安排在印度阿薩姆邦列多鎮蘭姆伽軍營,此前中美英已經協議好新38師在印度整訓,中國出人,美國負責裝備,英國負責後勤,接受全美械裝備及美軍戰術訓練。除此之外美國還有意在雲南、緬北整訓遠征軍,接受美式裝備及美軍戰術訓練。
國府指示宣傳部門加大臘戍大捷的宣傳力度,讓全體國民都能知道這個好消息,提振一下全體國民的士氣。國府對於有功的將士有一一作了提拔,杜聿明從第五軍軍長提拔為第五集團軍司令,第五集團軍包括杜聿明起家部隊第5軍、甘麗初的第6軍、李延年的第2軍、東北軍投靠過來的53軍、何紹周的第8軍。對於此戰中發揮特別出色的戴海歐、孫立人、廖耀湘三人如無意外,整訓過後均會升為軍長。
美英軍援中國的談判不是很順利,國府原本想美援華物資從印度出發經西藏到達四川,英國堅決不同意。在西藏英國有特殊利益,而且英國策動西藏獨立之心不死。如果軍援物資走西藏,國府肯定要派軍隊入藏保護物資安全,這是英國佬絕對不能接受的。這就是弱國的悲哀,從自己的國土上經過,還要征求別國的認可。
美國人出來和稀泥,認為西藏路途遙遠,天氣變化無常,運輸小,不值得。國府妥協了,最後商定美援物資暫時通過空軍,飛越西瑪拉雅山脈向中國輸送物資,同時又商定從印度列多修一條通往密支那的道路,公路修好後取代原滇湎公路緬甸段的功能。
史迪威來到了蘭姆伽,這裏的環境不是很好,用磚瓦蓋的營房和建築橫七豎八,雜亂無章。這裏曾經關押過從非洲沙漠來的意大利俘虜。史迪鹹來後承諾改善部隊的生活、供給,以及作戰裝備,承諾發放津貼到個人。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做的,史迪威的舉止和注重實效,雷厲風行的作風,以及美軍中的民主傳統,使得駐印軍官兵深受感染,他也獲得了新38師全體官兵的信任。
很快史迪威被任命為遠征軍駐印軍總指揮,美援物資也源源不斷的運來了蘭姆伽兵營。駐印軍官兵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全部換了個遍,連底褲都換了。士兵配發了全套美式軍服含夏季作戰服、冬季防寒服)、軍靴、鋼盔及單兵裝具如腰帶、水壺等)。
夥食上就不用說了,主食充足白米),肉類供應穩定鮮肉或罐頭),駐印軍第一次能夠放開肚皮吃個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