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河南饑慌

字數:2684   加入書籤

A+A-


    進入5月,河南大部分地方還是滴水未下,夏糧已毫無希望,田地因持續幹旱都裂開了大口子,麥苗已成為了枯草。桐柏山、湖西根據地難民開始激增。
    每天成百的災民進入根據地,桐柏山第5師已承受不住壓力了。從年初到5月已接收了4萬多難民了。通過運糧的方式緩解災情,損耗太大,桐柏山根據地5月份開始,向大別山疏散災民。
    湖西根據地也遇到了一樣的情況,湖西根據地往南引導災民渡過黃泛區前往淮南、皖東,向東引導災民通過汶上進入魯中、魯南,湖西根據地也是實在沒有辦法。
    與兩地相比,太行山八路軍根據地才是真正的艱難。根據地內也受了災,糧食本來就緊張,但災民來了不能不救。八路軍總部號召大家節衣縮食, 救濟災民。八路軍引導災民往晉西北轉移,晉西北與陝北隻隔了一條黃河,運糧也方便,災民無論是去晉西北,還是渡過黃河去陝甘寧,都有一口吃的,不至於餓死。八路軍除了救災,還要時時提防日軍大掃蕩。
    隨著時間的推移,河南夏收完成了,隴海路兩側毫不意外的絕收了,其餘最好的地方也隻有往年兩成的收成。但國府還是按時按量完成軍糧的收儲。
    河南各地社會處於崩潰之中,大多數百姓完全斷糧了。河南老百姓找野菜、樹葉充饑。災民開始賣家裏的地、房、牛等,直到後麵賣兒女、賣老婆,隻為能掙紮的活下去。饑餓的災民有的進入縣城討飯,也有的成群結隊武力打開地主鄉坤的土圍子吃大戶,吃完一戶再吃一戶。到最後大家都沒糧食了,災民裹挾了更多的人,形成龐大的難民隊伍。起初難民隊伍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竄,但向東遭到日軍驅趕,慢慢地難民分為三股,一股往洛陽方向行進。一股向西進太行山,一股南下去桐柏山。
    桐柏山、大別山立時行動起來,桐柏山、大別山區陸續安排了大量河南來的災民,據災後統計共計安排120餘萬人。早年紅四方麵撤離大別山根據地時,國府藍衣社曾在根據地展開屠殺與人口買賣,根據地損失人口一百萬以上。此次河南大災民填補了這一缺口。新四軍帶領災民墾荒,辦手工業,硬是頂住壓力,救下了這批人。後來河南災情緩解,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留在根據地,桐柏山、大別山腹地逐漸充滿了生機。
    無為根據地第七師也接收了50多萬難民,在皖中行署主任兼水利委員會主任呂惠生的帶領下,以工代賑進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惠生堤原黃絲灘江堤),江堤高度6.6米、底寬40米,長7.25公裏。
    修建大堤期間,日偽軍不斷進行騷擾。新四軍多次將其打退,確保了工程進度。經過一個下半年的苦戰,江堤終於建成。從此,無為、巢縣、和縣、廬江等7縣200餘萬人民的生命財產有了保障,使300萬畝良田免遭水患威脅。?
    無為根據地還在沿江、湖低窪地區建設了多處聯圩堤防係統,既可防洪排澇又兼具農業、漁業功能。這一係列工程的實施既解決了災民的生計問題,又改善了無為地區的農業生產環境,一舉兩得。
    淮北、淮南、皖東在黃泛區組織災民進行了水利工程。修建堤防、疏通河道,盡量降低黃河泛濫造成的損失。同時在黃泛區挖掘排水溝,治理鹽堿化土地,提高土壤肥力。
    驟然進入根據地的大批災民,給根據地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好在根據地做了準備。根據地廣大指戰員、民選政府勒緊褲腰帶,幫助災民渡過難關。當地老百姓也很支持根據地的工作,他們之中就有很多是當年花園口決堤時的難民。
    其實根據地能給於災民的也非常有限,但就是這些有限的物資,就可能讓災民捱過這一關。而且災民們也看見了我黨、我軍和他們一起同甘共苦,這是他們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心中一清二楚。
    逃到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的百姓相對於河南的上千萬災民來說幸運的多,但比例還是比較少。難民向西逃荒是主流。
    現在的河南省主席是李培基,第一戰區司令蔣鼎文,副司令湯恩伯,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就駐紮在豫南。目前災情雖還沒有正式上報,但重慶國府應該是清楚的,隻是當作不知道而已。
    俗話說得真是沒錯: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國府,汪偽日軍都把難民當成是包袱,可憐河南災民隻能靠自身掙紮求存。逃難的隊伍中時不時就有人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難民的隊伍一眼望不見頭、也望不見尾。
    難民隊伍行進到洛陽,洛陽根本無法承受。於是國府成立了收容所,登記信息後住陝西送,當時洛陽車站每天要運走1500多名災民,這個人數也隻是災民總數的一小部分。難民艱難擠上火車,火車車廂頂上都坐滿了人,運送過程中很多人和親人失散,老弱婦孺與親人失散後隻能等死。大多數無法搭車逃難的人,隻能步行挑著擔子或者推著獨輪車沿著西去的通道出逃,有一部分災民進入了陝甘寧根據地。
    洛陽的災民越聚越多,在極度饑餓之下,難民到處搶食,暴力衝突四處漫延,社會陷入到混亂無序的狀態。國府也組織災民以代賑修建黃河堤防,但是執行中卻因為糧食配套不到位,造成大量災民傷亡。第31集團軍全軍節省出了糧食253萬斤,這些糧食全都送去接濟了饑民。但相對於1000多萬災民來說,相對於征收的3億4000萬斤軍糧來說,那就是杯水車薪。
    在這場饑荒中,國府應對失措,沒有盡到一個政府應盡的義務。國府也采取一些賑災措施,但由於執行不力和貪腐問題,這些措施並未有效緩解災情?。在天災和人禍的雙重打擊之下,直接導致了當時河南數百萬河南人喪生。這場饑荒也成為國民政府喪失民心的關鍵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