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艱難起步

字數:2815   加入書籤

A+A-


    王亞東、林虎出發前往聯絡地,兩人被人蒙住雙眼被帶到了一個隱蔽的山穀。在山穀裏他們見到了王致遠、洪振海。
    雙方表明了身份,王亞東、林虎才知道是延安總部派人來尋找他們了,兩人激動的流下了眼淚,二年的苦苦尋找終於得到了結果,延安總部也並沒有忘記他們,他們所吃的苦也沒有的白費。
    雙方交換情報後,王致遠、林虎安排了五名特戰隊員帶上物資,隨王亞東、林虎去了他們的密營。密營裏馮淑豔也在焦急的等待,他們回到密營後,密營也沸騰了。王亞東告訴眾人組織安排他們還在密營待命。
    隨後的日子裏,密營又迎來了二十名失散的抗聯戰士,王亞東按照特派員指示組建起東北第一遊擊支隊,特戰隊員負責對他們進行訓練,同時他們也在山裏分散種植起一些土豆、地瓜等作物,補充遊擊隊口糧。
    洪振海利用這樣的方式,在大山裏陸續找到了零散分布的抗聯殘兵100多人,分散安置在大山裏的各處秘營,組建起了四個遊擊支隊,遊擊隊相互之間並不聯係。
    洪振海在山裏艱難拉起隊伍,王致遠也在牡丹江尋找地下黨組織,同時發展黨員,準備組建新的牡丹江黨委。兩者之間隻單線聯係,互不交叉,這是在多年殘酷鎮壓中得到的寶貴經驗。
    隊伍該怎麽發展,這是擺在洪振海麵前的首要問題。從渤海軍區從發時李振華就告訴過他,以占山為王的形式存在。在後麵的電報聯係中,李振華又為他設計了兩重結構。擺在前台的是占山為王,以保險隊的形式存在。前期盡量避免與日軍衝突。後台從前台遴選人員,以特戰隊和抗聯殘部為骨架搭建起軍隊,分散布置。
    洪振海通過這段時間在東北的了解,大致對東北的土匪有了初步認識。東北土匪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慣匪,就是東北人所稱胡子、綹子。二是生存性土匪。
    慣匪又分為兩類:1、經濟型土匪:主要?純以劫掠為生的暴力團夥?,社會秩序的破壞者。2、政治性土匪:裏麵又分為漢奸土匪和抗日土匪。漢奸土匪是完全投靠日偽、為虎作倀的漢奸武裝?,規模一般較大,比較典型的代表是謝文東。抗日土匪大多前期被抗聯收編,抗聯潰散後這些人有些轉變為漢奸土匪,有些上山打遊擊,但紀律性較差,裏麵有些人也打家劫舍,但核心的目標是打擊日軍。
    早年還有一種土匪以保險隊形式存在,本質上地方豪強武力割據的初級形態?。其“保護費”實為?變相稅收,其中代表性人物是張作霖。日軍入侵東北後,這一類保險隊大多轉變為政治性土匪,表麵以“保境安民”自居,實則多淪為日偽統治工具或半獨立割據勢力。其中的代表是各種山林隊、討伐隊。
    生存性土匪也可以叫臨時性土匪, ?因極端生存壓力臨時集結的短期匪幫,介於流民與土匪之間。東北冬季漫長而寒冷,催生了一種季節性土匪,在農閑時節主要為冬季)臨時結夥為匪,春耕前解散?。主要原因是日偽推行“糧穀出荷”強製征糧,農民秋收後即麵臨斷糧。苛捐雜稅迫使農民冬季需籌錢繳稅。這種土匪是生存性土匪的突出代表。
    東北土匪的主要來源,一是經濟崩潰下的破產農民。二是戰亂催生的潰兵散勇。三是殖民高壓下的逃亡者。四是傳統匪業的延續,世代為匪。五是日軍特工假扮為匪,打擊抗聯,敗壞抗聯的名聲,比如以抗聯的名義劫掠。
    遊擊隊的打擊對象主要是經濟型土匪、漢奸土匪,前期以打擊經濟型土匪為主,發展後以打擊政治型土匪為主,而後才是打擊偽滿軍、日軍。拉攏抗日土匪,幫助、指導生存性土匪。可以想象這一過程必將漫長而充滿艱辛。
    軍隊以占山為匪,或以保險隊的形式存在,是在關東軍強大軍事壓力下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如果軍隊以八路軍或抗聯的名義存在,李振華可以保證在70多萬關東軍的眼皮底下,軍隊活不過三集。這就是在東北當今環境下唯一選擇。
    而與晉察冀東工委特派人員配合的特戰隊員,則選擇在當地經營地下勢力的方式,以經商、運輸等行業為門麵存在,一部分偽裝日本浪人的身份,對其提供掩護。
    軍隊要發展就需要兵源,李振華告誡洪振海兵源一定要以農民、礦工、山東新移民為主,其餘的可以加入前台,後台我軍一定要保證其純潔性、紀律性,慢一點發展沒有關係,若被滲透則很難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軍隊要發展就要有後勤,前期兵力少時,可以通過城市地下勢力的運作、打擊土匪,吃二條線,打擊開拓團獲取,必要時李振華想過以轟炸機秘密空投的方式解決一部分。
    7月洪振海通過電報得知了一好消息,李振興帶領海東青特戰隊一部從熱南出發,向北沿山脈進入大興安嶺。西路特戰隊全部劃歸李振興指揮,西路特戰隊除了建立根據地外,還要通過小興安嶺與東路特戰隊會師,補給東路特戰隊重武器。
    東北土匪多如牛毛,洪振海部來到長白山區時一路上就與土匪打了不少交道。在牡丹江周邊山區穩定後,洪振海就展開了對周邊土匪的圍剿。雖然參與圍剿的部隊是很多,但圍剿的速度並不慢。特戰隊剿匪猶如熱刀切黃油,一剿一個準。
    洪振海部很快打出了名氣,也很快得到一個匪號:過江龍,由於部隊很多來自山東,說話帶山東口音,其部又號稱山東響馬。周邊土匪紛紛避讓,一些原先托疵於土匪的山民紛紛向洪振海部靠擾,洪振海安排這些山民在山穀裏開墾,疵護他們的安全。
    也有一些土匪來投,洪振海經過甄別,選擇性讓一部分加入,其餘的禮送出境,說話做事完全按道上的規矩。洪振海號稱要保境安民,是這樣說是這樣做的。名聲打出去之後,很多不願去集團部落的農民、闖關東不順的移民、還有一些被打散的抗日武裝人員都向洪振海部匯集。
    在洪振海的苦心經營之下,東北的事業迎來了一個開門紅,東北局麵逐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