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中印公路
字數:2726 加入書籤
駐印軍在藍姆迦整訓的同時,滇西、緬北的遠征軍也在展開整訓,部隊接收了大量美式武器和裝備。美國軍事顧問團派遣了大量的教官和技術人員,負責訓練中國官兵掌握和使用這些新式裝備,以及傳授現代戰術。與駐印軍相比緬北、滇西遠征軍後勤補給方麵就要差了不少,但與國內的其他部隊相比又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緬北、滇西遠征軍主要包括:第11集團軍、第20集團軍為主幹,輔以直屬部隊及預備隊。第11集團軍司令宋希濂,部隊包括第2軍、第6軍、第76軍,第200師從第5軍調出,成為第11集團軍直屬師。第20集團軍軍長霍揆漳,部隊包括第53、54軍。滇西遠征軍總預備隊是第8軍軍長何紹周。
緬北、滇西遠征軍總兵力20萬人,通過係統的訓練、美援裝備的引入和現代化的軍事訓練的理念,打造出一支強大的反攻力量,為最終配合盟軍反攻緬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次緬甸戰役的主力第5軍,新22師去了印度列多脫離了建製、第200師又暫時調離去了第11集團,第5軍隻剩下第96師,部隊將從緬北調離去昆明,杜光亭將任昆明警備區司令。這是國府與史迪威妥協的結果,史迪威手中掌握著外援物資分配權,杜、史兩人在緬甸共事時鬧得很不愉快,國府為化解矛盾,隻能將杜及第5軍調離緬北。
第74軍第58師廖齡奇部在緬北局勢穩定後,部隊擴編為二個師。以第173團、補充團為基礎擴編的師保留了第58師番號,原58師副師長張靈甫任師長,在他的帶領下離開了緬北,去江西與第74軍其他部隊會合,回歸74軍編製。以172團、174團為基礎整訓擴編為師後留在了緬北,脫離了74軍建製,加入了滇西遠征軍第11集團軍,成為直屬師。第58師師長廖齡奇與74軍軍長王耀武長期不和,在老領導俞濟時的撮合下,廖齡奇加入了宋希濂部,俞、宋兩人同為黃埔一期生。172團團長王伯雄、174團團長鄧竹修也留了下來。
8月底中、美、英三國協商的中印公路建設也提上了日程,線路的勘測和設計正在進行。工程技術員利用了曆史上存在的、極其原始的部落通道和騾馬小道的“大致走向”作為勘探和設計的初步參考。
目前緬甸正處在雨季,中印公路工程開工要等到雨季結束之後,緬甸的雨季5一10月,北部地區可能提前至4月下旬或延後至11月初。
美軍在列多利用這段時間做修路的準備,美軍第45工兵團和823工兵營將是最核心的施工力量。他們還指揮著大量附屬的工兵特種兵營如築路、架橋、浮橋、鐵道等專業營),有著先進的工程機械推土機、壓路機、起重機等)。中國駐印軍工兵第10團和第12團也將加入施工,成為修鞏中印公路的骨幹力量。
美軍還在大量招募印度阿薩姆邦、尼泊爾廓爾喀勞工以及緬甸克欽等地的勞工。他們主要從事最基礎的土方挖掘、碎石搬運、材料裝卸等繁重體力勞動。
中印公路準備從列多和密支那兩頭開工建設,縮短公路建設周期。緬北遠征軍在密支那也在做修路的準備工作,準備調集工兵部隊,大量招募滇西、滇南百姓、緬北華僑、少數民族的勞工,密支那這邊因為缺乏工程機械,修築公路多以人力為主。
戴海歐在棠吉俘虜的緬甸獨立軍重要人物波莫也回到了緬北,協助遠征軍穩住緬北緬族反抗勢力。波莫在緬甸戰役結束後被送去了重慶,國府私下表示可以支持他在緬北發展勢力,趕走日本人後支持緬甸獨立,但前提是不能與遠征軍為敵。波莫考慮到當前戰事不明朗,緬甸獨立軍需要在同盟國與軸心國兩邊下注,才能保證戰後的利益。他答應了國府的要求,同意回緬北協助遠征軍,也同意了和緬甸獨立軍昂山取得聯係,化解緬甸獨立軍與遠征軍的矛盾。
除了準備修路外,滇西、緬北遠征軍還在積極備戰。可以預想到雨季結束之後,中印公路的修建必將引起日軍的瘋狂進攻。日軍千辛萬苦截斷了滇緬公路這條國際援助通道,他們絕對不會允許中印公路開通,讓中國重新打通國際援助通道。
目前中印公路建設還處幹保密狀態,不考慮情報泄密的因素,隻要中印公路一開建,日軍一定能偵知,接下來的肯定是日軍狂風暴雨般的進攻,因此遠征軍要提前在中印公路設計線路做好防衛工事,滇西、緬北遠征軍最低限度需要確保密支那、孟拱、八莫、臘戍的安全,才能保證中印公路的施工安全。在雨季結束前遠征軍還要調空軍過來,取得緬北製空權,才能徹底保證中印公路的正常建設。
中印公路設計起點是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列多,在印度境內60公裏。公路從雷多向東進入緬甸,穿越緬北山區,途經胡康河穀、猛拱河穀,抵達緬北重鎮密支那。然後公路分為南、北線。
北線:密支那→跨越伊洛瓦底江→進入中國雲南猴橋口岸→經騰衝→龍陵→連接滇緬公路原昆明—畹町段)。
南線:密支那→向南經八莫→南坎→進入中國畹町口岸→直接銜接滇緬公路。終點:中國昆明。南北兩線最終均匯入滇緬公路抵達昆明。緬甸境內段約1000公裏,中國境內段約670公裏。
工程技術、勘測人員,防衛工程建設部隊提前在雨季進入了緬北叢林。他們才見識到了雨季下的緬北叢林比預想的還要可怕。特別是緬北胡康河穀與野人山,覆蓋全球最密集的熱帶雨林。瘴氣彌漫、毒蟲遍布毒蛇、瘧蚊、螞蟥)、野獸成群。橫斷山脈南延段岩層破碎如餅幹,暴雨觸發滑坡,泥石流頻發,一場暴雨就可使河穀秒變激流,處處都吞噬人命的陷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人的力量變得那麽渺小。
緬北熱帶雨林環境很險惡,但為了盡早修建好中印公路這條生命線。中、美兩軍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付出大量的人員傷亡後,終於在雨季結束之前斟定了中印公路的線路。在公路設計線上,在地形險要處建好了防衛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