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興趣使然
字數:4523 加入書籤
上個世紀,英國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家洋行便是怡和與寶順。
凱瑟克家族的創始人威廉·凱瑟克,其四舅爺威廉·渣甸,不僅是怡和的創始人也是其大班。
當怡和與寶順從加爾各答運送鴉片至中國時,恰逢加爾各答多家商行破產,怡和的飛剪船將這一信息帶至粵省。
威廉·渣甸表麵上鎮定自若,實則暗中布局,雖使怡和損失不大,但他卻對寶順出手,導致寶順損失慘重,直至1867年瀕臨倒閉才向怡和求助,但怡和並未伸出援手。
自此,雙方結下梁子,矛盾愈發激化,勢同水火。
有你無我,有我無你。
數十年間,雙方明爭暗鬥。
至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香江開埠後,怡和創立怡和錢莊,向中國富商放貸,在上海名聲大振。
在匯豐銀行成立初期,參與者皆為當時在香江實力雄厚的洋行。
但在名單中並未見到怡和的身影。
起初,在臨時籌備委員會名單中,確實為怡和預留了位置。
但怡和直接拒絕了。
因為怡和不願放棄其利潤豐厚的國際匯兌及貸款業務。
1864年8月6日,銀匯豐銀行臨時委員會召開了首次有正式記錄的會議。
1865年3月3日,匯豐正式開始營業。
直到1866年8月14日,匯豐才取得營業執照。
雖然匯豐在開業後迅速取得顯著成就,但其營業執照卻延遲了一年多才下發。
這一延誤主要歸因於交通不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怡和洋行從中作梗。
怡和洋行在香江與英吉利兩地采取了一係列阻礙措施,尤其是對匯豐行使匯兌權力的強烈抵製。
然而,怡和的反對雖推遲了匯豐獲得執照的時間,卻未能阻止其最終獲批。
匯豐成功說服英吉利財政部,依據專項匯理銀行條例注冊,並在香江設立總部,同時獲得了發行貨幣及吸收存款的權利。
在這段時間內,寶順洋行的大班也不甘示弱。
他不僅破壞了怡和的財路,還出手“搶走”怡和大班留在香江的情人,並豪擲千金購得一匹純血寶馬,擊敗了怡和多年來在賽馬會上的冠軍地位。
對於男人而言,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失去愛人和尊嚴。
從那以後,怡和與匯豐結下深仇,雙方員工彼此厭惡,開啟了長期的競爭與對抗。
匯豐與怡和之間的宿怨,也是匯豐支持包爵士並為其收購九龍倉提供資金援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沈弼雖希望盡快出售匯豐持有的和記黃埔股份,但在交易前他必須澄清一些問題。”唐先生,您應該聽說過李嘉成吧?”
“李先生已經介入和記的收購了嗎?”
唐俊心中一沉。
沈弼點頭解釋道:“目前匯豐持有的和記黃埔股份與李嘉成相差無幾。
若你想收購和記黃埔,必然會發生股權爭奪戰,因為他也誌在必得。”
“這並非您作為買方需要擔心的,您隻需考慮賣出價格即可。”
唐俊神情冷峻,吐出一口雪茄煙氣。
若這句話出自一位久經商場的中年富豪之口,沈弼絕不會感到驚訝。
但麵前的這位年輕人不過二十一歲。
人與人之間最怕比較。
沈弼自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在二十一歲時,他僅是一名普通的遊騎兵。
沈弼思索片刻後報價:“匯豐持有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按現價6.39億,每股7.1元,你覺得如何?”
“可以。”
唐俊未加猶豫,直接應下。
此決定之果斷,令沈弼和吳廣正皆吃了一驚。
然而,其言辭間的自信卻讓包爵士投以讚許的目光。
與匯豐大班沈弼達成協議後,唐俊次日清晨便前往匯豐總部完成交易,隨即清償了先前的借款。
離開匯豐後,唐俊取出一份文件:“阿忠,你現在就以我的名義競購和記黃埔的股份,並進入董事會。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逐步增持股份,爭取獲得多數股東支持,最終成為董事會主席。”
“明白,老板!這是昨晚針對和記黃埔擬定的重組方案,請您審閱。”
詹培忠立刻點頭,遞上厚厚一疊資料。
唐俊接過瀏覽,不時望向詹培忠,心中暗讚。
詹培忠實為奇才,其商業才能不僅限於股市操作,更在於整體商業規劃。
日後,佳寧集團破產,詹培忠稍事休息後重返香江重拾事業。
在此期間,他專注於尋找股價低於淨資產的股票,靈光一閃間意識到收購空殼公司是一條快速致富之路。
於是,他又踏上輝煌旅程。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便是收購港澳發展。
港澳發展的前身是嘉年地產。
嘉年地產曾持有賀蘭花園及回力球場的多數股份,回力球場涉足球場、餐飲等多領域經營。
嘉年地產因創始人彭國珍去世陷入困境,負債累累,成為收購良機。
當時,詹培忠正急需資金周轉,便聯係了持有嘉華9股份的賀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有賀新的支持,很多事情都能順利推進。
見到賀新後,詹培忠直接提議:“隻需出資一千一百萬港幣,即可獲得嘉年七成股權,剩餘三成歸我。”
賀新驚訝道:“這數目就能買下嘉年?”
“你無需過問細節,願意出就出,不願就算了。”詹培忠直言不諱。
賀新見詹培忠信心滿滿,毫不猶豫地開出支票。
拿到支票後,詹培忠前往葡京府,要求對欠債嚴重的嘉年進行破產處理,自己與賀新接手。
葡京府同意了,但提出需由兩人先行墊付嘉年欠繳的五百五十萬港幣稅款。
隨後,詹培忠又聯係嘉年合作的銀行,表示若嘉年破產,不僅銀行信譽會受損,債權也可能無法收回。
銀行無奈之下,隻能將六千萬港幣貸款視為壞賬,詹培忠僅以六百萬港幣便解決了這筆債務。
加上其他成本,詹培忠僅用賀新的出資便成功掌控嘉年,並將其更名為港澳發展。
至1993年,公司市值超十億港幣。
詹培忠僅投入數十萬資金進行重組,即獲得三億港幣以上股權。
自此,“股壇醫生”之名廣為流傳。
此後,詹培忠還參與多家瀕臨清盤的上市公司重組。
當然,後來作為下屬的詹培忠在新老板麵前格外謹慎,試探性地問:“老板,您是否對這份重組計劃書不滿意?我再調整一下?”
唐俊合上商業計劃書笑道:“阿忠,我收購和記黃埔隻是興趣使然,並未真正打算經營這家公司。”
“什麽?”
喜歡港片:洪興最慫,隻能送大嫂回家請大家收藏:()港片:洪興最慫,隻能送大嫂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