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全球輿論戰,美士蘭慘敗!

字數:2867   加入書籤

A+A-


    加勒比海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太平洋上的殘骸仍在燃燒,但另一場更加隱秘、影響卻更為深遠的戰爭已經全麵打響——全球輿論戰。
    奉天的宣傳機器,以其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精準性,全力開動,誓要將美士蘭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並為炎國的軍事行動披上合法與正義的外衣。
    奉天之聲:這座擁有全球最強功率發射台的國際廣播電台,以數十種語言,晝夜不停地向全球播報新聞。
    其頭條新聞標題統一為:《美士蘭背信棄義,公然襲擊炎國艦艇,悍然挑起戰爭!》。
    廣播內容極具煽動性,反複播放經過剪輯的“美機開槍錄音”和“深水炸彈爆炸聲”,並配以沉痛而憤怒的男聲控訴:
    “和平的守護者遭背後冷槍!國際水道安全麵臨最大威脅!”
    全球報業聯盟:這個由炎國資本暗中控製或深度影響的國際通訊社,向所有合作報紙發送了統一的新聞通稿、社論模板以及觸目驚心的圖片如燃燒的美艦、落水的美軍士兵,但絕不會出現炎國進攻巴拿馬的畫麵)。
    次日,從歐大陸到亞大陸,從拉美到非大陸,無數報紙的頭版頭條都呈現出驚人相似的標題:《美士蘭的瘋狂冒險》、《誰破壞了和平?》、《運河危機:侵略者的真麵目》。
    新聞影片:炎國的電影製片廠火速剪輯出長達十分鍾的新聞短片,標題為《恥辱的偷襲:加勒比海的血證》。影片精心編排序列:先是炎國艦隊“和平航行”的優美畫麵,接著是美機“挑釁”、深水炸彈“爆炸”,最後是炎國艦隊“被迫自衛”的“克製”還擊隻展示命中美艦的鏡頭,絕不展示登陸巴拿馬的畫麵)。
    這些短片被緊急空運至世界各地電影院,在正片前強製播放。
    美士蘭政府回過神來,開始竭力辯解,聲稱是“誤擊”、“炎國挑釁在先”、“入侵巴拿馬是對美士蘭主權的公然踐踏”。
    然而,他們的聲音在炎國構建的龐大輿論矩陣麵前,顯得微弱而混亂。
    “磚家”解讀:奉天邀請或授意)大批國際法“磚家”、軍事“評論員”、曆史“學者”在各大報紙和廣播上發表文章。
    他們引經據典,論證美士蘭的行為“嚴重違反《奉天公約》”,而炎國接管運河是“基於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必要臨時措施”,是“防止戰爭狂人扼殺世界貿易”的“負責任之舉”。
    炎國宣傳重點攻擊美士蘭“首先開火”這一鐵的事實無論起因如何),反複質問:“誰打響了第一槍?”
    “誰才是和平的破壞者?”
    “一個無法控製自己軍隊的國家,有何資格談論主權?”
    ……
    這讓美士蘭的任何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
    炎國外交官私下接觸英、法、意等歐大陸國家,暗示:
    “美士蘭的魯莽行為差點將全世界再次拖入大戰,其霸權思維才是世界不穩定的根源。
    炎國的行動是懲戒性的、有限的,旨在恢複秩序。
    諸位的債務問題和安全問題,我們可以慢慢談……”
    成功地在西方陣營內部製造了裂痕,使歐大陸國家不願亦不敢全力聲援美士蘭。
    “受害者”敘事:開始宣傳炎國海軍士兵的“英勇事跡”和“傷亡情況”即使傷亡極小也被放大渲染),塑造一種“和平之師被無恥偷襲”的悲情形象。
    同時,大力宣傳炎國醫療隊“無私救助”落水美士蘭士兵的行為,展現“以德報怨”的“高尚情操”。
    在國內,宣傳機器開動,慶祝海軍取得的“輝煌勝利”,宣揚帝國武功,激發民族主義情緒。
    在國際上,則通過 受控媒體逐漸將事件定性:這不是兩個大國的衝突,而是一個維護公約與秩序的文明力量,對一個破壞規則、魯莽危險的失敗國家的必要懲戒。
    關鍵詞從“衝突”變成了“懲戒”,從“戰爭”變成了“治安行動”。
    美士蘭在這場輿論戰中一敗塗地:
    1. 道義盡失:“首先開火”的事實無法辯駁,使其喪失了道德優勢。
    2. 聲音被淹沒:其辯解和抗議被炎國強大的宣傳浪潮徹底覆蓋,無法有效傳遞到世界。
    3. 眾叛親離:歐大陸盟友態度曖昧,拉美國家噤若寒蟬,國內反戰聲音因初期的慘敗而高漲。
    4. 形象破產:在全球公眾眼中,美士蘭從一個潛在的“民主燈塔”變成了一個“魯莽、危險、失敗”的麻煩製造者。
    而炎國,則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了“秩序維護者”和“被迫反擊的受害者”。
    當炎國的軍隊穩固控製巴拿馬運河,當美士蘭太平洋艦隊的殘骸沉入海底,全球輿論戰的勝利,為炎國的軍事行動完成了最後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合法性鍍金。
    美士蘭不僅在軍事上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在國際形象和軟實力上,也遭遇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慘敗,為其未來的複興之路,設下了巨大的障礙。
    世界輿論的天平,已徹底倒向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