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儒家爭論中世家子弟的傲慢

字數:3962   加入書籤

A+A-


    佛教有八大派係,每一門的影響力都不可小視,足以堪比一座道宗。
    其中六宗在大景。
    一宗在西域,一宗在三胡國。
    嚴格來說,西域那一佛宗才是佛教起始,不過西域太過貧瘠,以至當年多有佛徒脫離,一路往東來,一路往北去。
    分別進到中原天下,以及北部天下。
    至今,佛教六宗在中原地區遍地開花,與儒、道兩教融合,成為本土宗教。
    佛門是一個大教,教徒眾多,不能單純的以某一人好壞粗暴定論整個教門。
    實際上,佛教宗派中的大多數對於國家穩定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甚至當年驅逐妖國大軍時,也貢獻莫大。
    但不可否認,佛教中亦有不少敗類。
    佛教傳播太廣,各地教義不盡相同,出現信仰偏差、修行偏差,導致心性變化不是難以理解之事。
    林淵所理解的佛宗裏,若以大乘佛教教義為主,便會積極普度眾生。
    若以小乘佛教教義為主,則注重於超脫自身、強大能力,或許才會做出一些違反人道之事。
    前者大乘佛教裏,清音宗為主。
    後者小乘佛教裏,有歡喜宗、聖靈宗等。
    歡喜宗格外特別,混在大乘佛宗裏亦不好辨認,常以求子機緣賜予世人,實則起了色心的和尚代勞,將前來拜佛求子的女人騙至室內奸汙,之後因婦女不敢聲張而不了了之,丈夫還歡喜的認為是佛陀賜福,實則可悲可憐。
    聖靈宗血腥殘暴,常以生靈血肉祭邪佛,修禁法獲得不受控製的功力,荼毒一方。
    後兩者不為天道所容,大景朝廷更是嚴厲打擊,一般不會出現於明麵之上,在西域和胡國才會興盛些,畢竟戰力是實打實的。
    林淵來到天霞山。
    一座梵音繚繞的浩大寺廟坐落於山上。
    漫山的紅楓與銀杏為這廟宇增添一抹悠然氣質,茂盛的生命力,像是上天都喜愛。
    沒有選擇進寺,而是去了一旁山峰楓林下。
    天霞寺為外來遊客設立了論道場合,容納各派學子爭論,吸引不少遊人參觀。
    林淵踏入此間,很快感受到蔓延一片的火熱氣氛。
    楓林樹下,有兩個讀書人模樣的年輕人,雖是士子袍服、士子巾,但佩飾不凡。
    也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是修行者,但哪怕是儒文一派的修行者,在體魄上也不如其他幾派係,因為走的唯心觀想。
    兩個年輕人在爭論一個難題。
    到底是舍生取義好,還是暫全性命為蒼生好。
    舍生取義,指在危難來臨之際,在大勢不可改變之時,為了國家大義,不願受虜而自行了斷,保全氣節。
    暫全性命,則是要在此種情況下,先委曲求全保得性命,為天地蒼生繼續獻力。
    前者斥責後者沒有骨氣,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拋棄以往恩德侍賊,為子孫後代開壞頭,辱沒聖人的聖賢書。
    後者則辯駁,敵人雖來,可天地蒼生仍在,如果無人委屈求全維護,難道讓敵人肆意踐踏嗎。
    兩人各自舉了例子,數百年前妖國大舉入侵之時,舍生取義的讀書人如歌壯烈,慷慨赴死;繼續在淪陷區為官的人,也忍辱負重,為大景太祖收複天下提供支持。
    林淵大概聽明白了。
    這是儒文學派自古以來的爭論。
    也是數位儒家先賢的各自立場,一位認為氣節重如山,應當堅定持守,要為天下、為國家、為後代樹立榜樣,為先賢守住堅韌之心,為此不惜舍生取義,身雖無奈,心不俘於賊矣。
    這位儒家先賢叫孟子,也是儒文學派的亞聖。
    另兩位先賢則認為,所謂氣節,發自本心,通過審視內心來發現良善,氣節源於赤子之心,而非當下一時所作所為,如果隨隨便便放棄生命,豈不是逞一時之勇棄天下、生民於不顧?該給氣節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氣節。
    這兩位儒家先賢,一個叫陸九淵,一個叫王陽明。
    孟子是數千年前的人物了,陸九淵、王陽明則是誕生於妖族橫禍的數百年前。
    那時成契攻滅陳朝後,肆虐將近百年之久。
    期間湧現許多思想家與實幹家。
    林淵覺得兩方都對。
    舍生取義的氣節不可少,舍己為蒼生的堅守也不可少。
    楓樹論道場周圍有數十人,分為兩派爭論不休。
    忽然看見林淵對著兩邊都是頻頻點頭,一副皆是認同的模樣,不由得對他這個‘騎牆派’一下不喜。
    不善的目光紛紛轉移而來。
    其中一名女扮男裝成士子模樣,二十歲上下的女子出列拱手抱拳道:
    “這位兄台為何要兩方都討好?”
    “你不知這樣會惹得兩邊都嫌嗎,兄台看起來斯斯文文,應該也讀過書,應當知道亞聖先賢之理飽經磨礪,而陸、王區區幾百年的道理,如何能跟數千年前的真理相提並論?”
    “兄台這般覺得,不是已經符合陸、王二人的道理了麽,何故又來沾我孟聖之理?”
    這名女公子麵露不善,話語一經出口,立即讓周圍人紛紛對林淵一行感到認同厭煩。
    數百年前妖族橫禍並未太過侵掠江南兩道,雖有些傷亡,卻遠不及北方地區,當年成契攻占此地之後,要求江南人出來做官,繼續輸送糧餉,江南士子不願,被尋者大半跳水自盡。
    見此情形,妖國成契東路軍統帥還沒來得及目瞪口呆,大景太祖便率軍收複。
    江南人未曾棄節,為此驕傲了數百年。
    如今見到林淵這樣的‘騎牆派’,立即便是心生不喜。
    林淵有些愕然,環視左右。
    他一句話還沒說,怎麽就引起眾怒了。
    楓樹下論道的那名年輕士子憤而起身,大步踱到女公子身旁,抬手指著林淵一行六人:
    “你們這些外地人,當年棄節者眾多,被太祖唾棄,如今以為過去數百年就能撫平遺忘,前來找補了?”
    “不要以為所有人都和你們一樣在乎區區性命。真到了國家大義之時,我江南兩道八州萬萬生民,必將重新上演昔日舊事。”
    “收複河山之人,也必然是我們!”
    “而非你們這些當年奸臣賊子的後裔!!”
    喜歡一人持槍,萬世名請大家收藏:()一人持槍,萬世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