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山水誌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林淵依稀記得,他從前求過一根簽,與這跳脫的姑娘相比,還是上簽,她的隻是中簽。
他的上簽是什麽風起雲湧,功名自歸,笑看紅塵醉,情緣順水流……
周嫻的中簽寫的卻是,命運榮華如夢似幻,福祿雙全,世人皆羨;半生守夜,歲月匆匆,隱遁開解。
他對上簽並不怎麽意外,因為他不止一次求過簽,道教就是幹這個的,幾乎次次全是好言好句。
一般來說,哪怕是靠近他的人,運道都不差,然而這姑娘的後半句讓他記憶尤深,好似咒人一樣。
“送你的暖玉,帶著嗎。”
林淵步到簽堂前,開口問。
那個擰眉糾結的姑娘聞聲回首,眸子明亮一張,輕輕點頭,“在荷包裏,一直隨身攜帶……家父請人看過了,說是價值千兩,有些太貴重了……”
林淵無所謂的嗯了一聲,千兩對他來說算什麽九牛一毛上的毛尖,而且他也不是買來的,是自己鑿的,鑿了幾十塊。
一股腦讓天師府的道士給開了光。
“再求一簽試試,人之命運就像水流,非一成不變,同一時段的溪流都還是流動的。”
周嫻輕輕吐出一口氣,搖搖頭,悄悄低聲道:“還是不了,十兩一次,估計是騙香火錢的。”
越求,若是越下等,那豈不是自討苦吃,求簽本來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林淵訝異看她,當世敢如此說這種話的,可不多見,何況此地還是北佛祖庭。
不過,他很是讚許這種不自討苦吃的做法,讚許的笑笑,隨意口吻問:“你習了道術?”
周嫻一點兒也不意外會被看出來,端莊可愛的臉蛋笑眯眯,“自從上次之後,父親就尋了一位坤道師傅讓我跟著避災,師傅說我天資良好,習了一些保命術,所以我才出來走動。”
“待父親履了新職,我便繼續在他的治下地域尋訪名山大川,寫一本遊記,待完成,我給世子寄去一本?”
林淵失笑,“隨你,沒成想周姑娘還有這般不羈誌向。”
“留在那黃玉,還是有些作用的。”
……
……
洛清婂終於抵達了東部州,康州。
康州位於景朝東北,世界正東,窮山惡水之間,是一座由當地邊民與大景主體民族秦族一同生活占據的州郡,這裏的少數族群比中原地區要多得多。
景朝朝廷在邊境州郡推行自治之策,允許各族首領出任地方文政主官,而軍隊統帥則由朝廷指派。如此,既安撫了邊民,又確保朝廷對邊疆的掌控。
這一策略頗為奏效,貞族等各族皆願出人出力,維護康州安寧,使得這片山高林密的險地,竟也能維持數十年的太平。
而是其中一支名為貞族的,便是康州當地民族之一。
貞族人善騎射,性情剛烈,卻又極重信義。他們居住的村寨的風格與大梁、京師等城池迥異,多依山而建,房屋既非草原上的毛氈帳篷,亦非中原的木構樓閣,而是以石塊壘砌,屋頂覆以青瓦,簷角微微上翹,遠遠望去,宛如群山間點綴的堡壘,充滿了別樣的風情。
康州是通往旌郴港的必經之路,洛清婂牽著馬行走在並不繁華的州郡之內,說是城池,其實還是比較落後的村鎮,山風掠過康州城外的石寨,吹動一身素白道袍,她立於一處高坡,遠眺貞族人的村落。炊煙嫋嫋,與晨霧交融,石屋錯落,宛如棋盤上的棋子,沉穩而有序。
趙琬站在她身側,手裏捧著一卷剛在集市上換來的《康州風物誌》,津津有味品著。
倏地,女道士的目光落在村寨中央的廣場上。
那裏,一群貞族青年列隊而立,手中皆持長弓與彎刀,神情肅穆,裝束與中原兵卒大不相同——不著鐵甲,而是以堅韌的藤條編織護具,不戴鐵盔,而是以獸皮束發,額前係一條赤色布帶,原始而顯得魯莽。
這樣的部族形態,其實以前的大景秦族人也曾體會過,那是秦朝之前的事了,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出現後千年裏,中原這塊土地的發展高速進行,秦族人很快就成了天底下最先進的族群。
紙張、火藥、巨船,華麗的詩詞歌賦。
乃至於誕生自己的修行體係,修行三教。
兩人牽著馬的模樣還是太惹人眼了,很快有一位年輕英氣的貞族姑娘好奇前來。
趙琬現在一點也不怕生,叉著細腰問:“他們在練兵?還是準備上山打獵。”
那少女看了她一眼,眸中閃過一絲警惕,但見洛清婂一身道袍神色恬淡,於是回答道:"不是慶典。"她頓了頓,聲音更輕,"他們要去西北。"
道教給世人的良好印象,哪怕是深處高山密林當中的康州人也有所感受。
"西北?"趙琬訝然。
少女沒再多言,點點頭,但洛清婂已然恍然過來了。
西北戰事已起,朝廷雖沒有征調各州兵馬,但貞族人,似乎自發組織了一支隊伍,欲奔赴沙場。
西北與東北遠隔上萬裏,他們怎麽得知的消息女道士並不奇怪,因為各州之間還是會通訊文書,朝廷為此不惜動用大批國庫撥款建造飛禽傳信驛道,力求將全國連成一體,哪怕此地很偏,也不會是例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讓她訝異的事,貞族人的赤子之心,他們不認為大景其他地方的戰事與自身無關,同樣視西北諸州百姓為自己的桑梓兄弟、姐妹,認景朝為自己的國家而高於部族。
洛清婂目光望去,不僅看到了那些年輕的熱血兒郎,還有許多為身披麻袍灰衣的貞族老者,他們腰背挺起,拐杖掛在手臂,兩手端著茶酒,目光炯炯,似是鼓勵,又似監督。
難道他們不知,這是在親手送自己的子弟上戰場?
洛清婂心中觸動。
決定暫時留下,看一看。
夜裏,她們宿在了一戶貞族人家,是那位走過來的大膽貞族姑娘。
這裏實在是沒有什麽太好的客棧可以選。
得知兩人來自京師,那貞族姑娘很是驚喜,一下變得十分熱情,家中的酒肉毫不吝嗇端了上來。
她說,京師的人都是好人呢,也都是富貴的人,不能慢待了。
她家中本來有她的阿父與祖父,阿父要上戰場,便隻剩下她與一位年邁的老人。
酒過三巡,在洛清婂的有意引導下,老者的話匣子爽快打開了。
趙琬忍不住問:"朝廷並未征調貞族兵勇啊?此去路途迢迢,實在是太受苦了。"
老者摩挲著手中的木杯,目光悠遠,“我們貞族世代居於此地,朝廷待我們不薄,如今西北有難,豈能坐視?"
老者抿了口酒,"自打大景建立以來,就徹底免了我們的賦稅,派遣先生入州建立州學,讓貞族子弟入學讀書,還撥銀重修了山道,從前運糧得靠人背馬馱,如今車馬早就能直接進寨子。"
“災年餓死人的情形早已沒有,比陳朝時可好上太多……”
老者笑了笑,語氣悠悠:"朝廷有朝廷的規矩,我們有我們的心意。"他指了指掛在牆上的獸骨與戰旗,"貞族的兒郎,從不怕馬革裹屍。"
“就算死了,也是為國而死,朝廷會刻碑銘記,還有補貼撫恤,能養三代人哩。”
喜歡一人持槍,萬世名請大家收藏:()一人持槍,萬世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