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洛清婂抵達西蓬國
字數:4885 加入書籤
十萬裏汪洋的彼岸還有陸地,人稱之為海外。
而景人通常把自己腳下的土地,稱作神洲、聖土。
神洲聖土因是儒教、道教發源之地,被稱為天下間最純潔、神聖之土。
這一點,海外諸國遺民亦是如此認為。
海外諸國有六個,也分別對應先秦至陳朝之前六個時期。
當洛清婂在踏上那海外土地之前,本以為真正將這些信息了解完全了,卻才發現,她對於這些同樣擁有幾千年曆史的國家了解的還是太過膚淺。
旌郴水師巨艦停靠抵達了一座名為西蓬國的巨大島嶼。
這也是海外諸國中,最西圍的一國。
往東,有海洋相隔,相隔約千裏,是另外一國,歸墟國。
說來也是有些命運弄人,洛清婂看到資料時得知,西蓬國原本是先秦各諸侯國幾千遺民所建國度,來到這裏大約千年,好不容易發展形成自己的生產、社會秩序。
結果千年後,第一座大一統王朝,秦朝,滅亡了,秦朝遺民紛紛奔逃海外,霸道的秦朝人將西蓬國剛剛占領的東麵另一大片土地,給擠占了。
西蓬國原本當然不樂意,甚至想學自己祖先發起戰爭圍攻秦遺民,可惜,拳頭不夠大。
本來就將他們這些喪家之犬打敗來的秦朝人,再度擊敗先秦諸侯遺民,宣布西蓬島的東麵大島歸屬他們,並建立一座名為歸墟的國家。
歸墟,歸兮,當歸去。
曆史的車輪就這般滾滾向前。
以後每隔千年,每一朝代滅亡,奔逃出海的遺民就往東拓展出一塊自己的領土。
一連建立了,西蓬、歸墟、端神、天照、東勝、從闕六個國度。
最後一個從闕國,便是陳朝的前一個朝代,闕朝遺民所建立。
每一國都有一座自己的修行宗派,以國名命名,政教合一。
每座島大小不一,平均起來約等於如今景朝一道,四個州。
陳朝遺民沒有自己的國度。
洛清婂覺得,大致可能是因為,陳朝皇室男丁都被妖國成契一鍋端了,沒有逃出來被擁立建國的。
也有可能是,陳朝遺民沒有出海,都向西北、北邊逃去了。
或是彼時陳朝滅亡後,景朝太祖等人迅速起兵,號召人族抵抗,戰船都被抽走,沒有足夠的船隻給陳朝遺民出海。
興許有少量,如同那位前陳皇貴妃娘娘這樣的高強修士逃了出去,但終究人數太少,沒能建國,因此被打斷了規律。
說到那位陳朝皇貴妃,洛清婂想起許久以前和師弟林淵一同在江南麵對她的時候。
彼時這位前朝貴妃娘娘實力很強,逼得師弟林淵不得不召喚寧掌教前來,最後也還是有天霞寺監寺、天師府大師姐等人一同出手,方才將她鎮壓。
聽說後來被帶回了天師府鎮魔井下,隻是不知怎麽又被放回了海外?
洛清婂搖搖頭,他這個同教師弟的思路一向很奇穎。
在出海之前,她給他去過一封信,他也給她回了一封,回信裏寫,如有困難,可以酌情前往從闕國尋找六宗聯盟的盟主薑神符。
不過此女性格怪癖,遇她需要謹慎。
洛清婂此來主要是拓寬見識,見識沒有見過的山河,觀察沒有記錄的人文,以及探查不再主流的世俗百態,以此增長靈魂修為。
那位陳朝皇貴妃,她覺得還是相當有必要見一見的,如果能從她那兒聽她親口講述,那就更好了。
海外六國,六宗,六座島;
他們既不是野蠻,也非正統,而是一群流落在神洲大陸王朝之外的邊緣人物。
對比胡國、西域番邦、南疆部落,他們自認曾經乃是神洲正朔、神器之主、九方儀尊;但是對比如今神洲聖土上的王朝,他們又不過隻是一群亡了國又逃到十萬裏海外的‘遺民’。
這樣複雜、扭曲且以前未有之的人群,洛清婂有感,自己將會在這裏頓悟,晉升上三境大修士。
旌郴使團巨艦靠港,號角之聲滌蕩四方,山嶽龐大的巨船斬開了海浪,靠上了西蓬國大島的西北大港。
旌郴水師擔負重任,派出的水師艦隊不如瀾滄水師那般壯觀,僅萬人而已,大船一艘、戰船幾十。
然而就是這一艘山嶽大船進入了西蓬國,仍引起了激烈反響。
西蓬國港口裏最高之船僅為長度三十餘米,寬五六米,高幾米,載人不過幾百人的劃槳式戰船,在景朝長達千米、高度幾十米的山嶽寶船麵前,就如同山包見到了成山。
手搖船槳與燃燒靈石、風帆上刻錄風紋的千年鐵木鍛造寶船,比幼稚兒童見到了鐵塔大人對比還要劇烈。
這既是千年器宗技術的代差,也是先秦時期分裂諸侯國與大一統王朝的巨大差距。
洛清婂倒是沒有嘲笑的意思,反而興致勃勃下了舷梯,跟隨著使團與西蓬國接待人員會晤。
這種早在幾千年前就被淘汰了的大翼戰船,製作工藝居然還能留存?西蓬國人為何不向同為遺民的其他國度學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快,洛清婂拉著小徒弟趙琬,走入那群人當中,猶如穿越六千年,回到一座素色的朝代。
此地的男子多穿交領右衽短衣,腰間束帶,下著褶襇裙或脛衣,織物粗糙,色彩單調;而使團之人身著盤領袍,衣袍料子細膩,顏色鮮豔。
前來迎接的旗節與車馬仍為青銅製品,發型胡須等一概不同。
旌郴水師正使為一位四品官員,洛清婂憑借實力與他地位平等,也負責守衛他的安全。
因為提前做過試探性溝通,此次會見,倒也沒有出現太過激烈的矛盾。
雙方經過互相打量之後,西蓬迎接團將大景旌郴使團請出了他們的泊口,進入一座茅草搭建的大屋頂建築之中,這大屋沒有門,活像個大涼亭,也不知是不是各諸侯國遺民妥協的產物傳統。
兩位正使跨越幾千年交談:
“遠客從海上來,敢為是哪個地方的軍隊,可是我們齊地。”迎接團首領是一位老者,他拱手問道。
景使還了一揖:“如今已不分齊地了,是大景元朔皇帝遣先鋒使團出海宣撫諸邦,長老衣冠還似我中原舊製。”
迎接團長老捋須笑道:“吾乃齊君之後,當年吾國也是占據過中原的強大國度,自然不可能如那些胡蠻戎狄一樣忘了衣冠、禮儀。”
旌郴正使笑了笑,一一介紹身邊之人。
輪到洛清婂開口,她笑問:“敢問長老西蓬國,有百姓幾何?”
那長老望向這身著全然與旌郴使團不同的女子,身後寬大太極袍,若有所思反問:“女史是道教人士?”
洛清婂點頭,“是,吾乃元清觀道人。”
那長老微微頷首,繼而挺起胸膛自豪道:“我西蓬國乃是諸國當中最興盛一國,如今光是都城中就有民眾五十萬;全國乃有千萬人。”
“其餘歸墟國、端神國等,皆不如我國,貴朝到來,不如就居於我國吧,我王願與景朝修好,互遞國書。”
經過兩年前那一次江南大戰,海外六派實際也元氣大傷,知曉景朝統治根基穩固。
這些日子以來,早已偷偷派人登陸前去打探。
這才會同意旌郴使團來訪。
洛清婂道:“修國書是好的,不過怕是得等待主使團前來,我等這一支隻是前鋒。”
那老者臉上的震動有些掩飾不住了,目光朝海麵上那幾十艘大船掃去,他重複一遍。“隻是前鋒?”
“那貴國的使團實際人數有幾人,其中軍隊幾何。”
洛清婂搖搖頭一笑:“不知,我非使團正員;”
那老者又轉向旌郴出海正使,後者同樣搖頭,寬慰一笑。
長老陷入了沉默,有種引狼入室的恍覺。
洛清婂趕忙岔開話題,“請長老代為引薦西蓬國主。”
“不知薑神符薑盟主可在西蓬?”
喜歡一人持槍,萬世名請大家收藏:()一人持槍,萬世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