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陳家白蟒
字數:3967 加入書籤
北方開打,消息傳來京師,總算是讓天子腳下的王民們心中泛起了更多波瀾。
西北算不得什麽,正北才是國朝最大的邊防重鎮呢。
西北丟了,國朝最多也就是失些領土,多些難民,京師的盛世少上那麽一些色彩。
北境要是丟了,那可真是要命,京師以北除了一條灃河,及背後三麵包圍的山脈,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這個想法幾乎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當初太祖定都於此,本意趁地勢之利方便北征。
出兵是方便,妖族衝鋒也很方便啊!
經統府一破,妖族大軍旦夕之間兵臨京師城下,那太平日子可就說沒就沒。
京畿百姓不由得不關注。
從廟堂至市井,從皇城到江湖,對此次戰爭的討論,遠高於不久之前的滅胡之戰。
隆慶關首戰,更是匯聚無數目光。
……
平章政事,謝府。
眾人都道謝老大人是廟堂常青樹,如今丞相之位空懸,平章政事就是代丞相。
族侄謝韞玉也是深受聖眷,位列中樞準九卿,謝家在文官一列,可以眼見再輝煌幾十年。
謝韞玉平日裏為了避嫌,基本不到族叔謝老大人府邸上。
不過一旦遇到一些大事,叔侄二人還是會一起商談。
平章政事府仆人們對小謝大人十分客氣,比對待謝老大人的親子、親女都要恭敬。
如今誰人不知,小謝大人乃是儲彥三傑之首,力壓西北經都府的行軍司馬陳白象大人,吏部新秀趙青稞大人。
三人是廟堂文官新秀,清貴著哩。
謝韞玉在飄簾後廊見到了自己的叔叔,行過禮之後,與叔父對坐,飲茶。
謝老大人已經年過七旬,氣色依然很好,因為多年高位為官,自有一股上位氣度。
謝韞玉剛過而立,正當壯年,容貌俊美,風度翩翩,叔侄二人對坐,遠處的府內下人心裏覺得,比公子和小姐更相稱。
謝老大人知曉這個族侄無事不登三寶殿,但凡來了,必有重要事相詢,於是靜靜等著。
果然,沒過多久,謝韞玉組織好話語,“叔父覺得,西北封地,是該撤,還是該留?”
隴王身死,他的封地,是否該保留,也是如今熱議話題之一,隻不過被北境正在發生的大仗掩蓋。
謝韞玉臉色猶豫,“西北行軍司馬,陳白象請我在中樞代為說話,聯絡文臣,保封。”
“我這個妹夫野心不小,估計是想扶持隴王之子即位,作陳玄策第二。”
“集西北軍權、文權於一身,當個無冕之王的相國。”
陳玄策是北境王相,從一品,地位對照平章政事於朝堂。
隴王去了,現如今西北封地群臣無首,隴王世子方才六七歲,一旦即位,定要選一位輔政之臣;
陳白象已官至三品行軍司馬,又在滅元趙之戰中嶄露頭角,保住龜茲要塞、梟首元趙國主、受降王都,有莫大功勳傍身。
出身勳貴國公府,卻以文才聞名,還迎娶了他南方謝氏的女兒。
不知不覺間,這個陳國公家的嫡孫,氣象已成。
緊抓住西北之戰,又能聯絡朝堂,這樣的人一旦渡過西北除封,幾乎完全可以眼見,即將一飛衝天。
外人都說,謝、陳、趙,三位政壇新傑裏,他謝韞玉最風光;
其實那個遠在西北,暗中用力的陳白象,才是最懂韜光養晦之人啊。
陳家出了這樣一條幼蟒,不僅能保住幾十年門楣不墮,說不準還能更進一步;
並跳出勳貴的死板陣營。
謝韞玉時常想,是不是自己走的太順利了,以致這些年忘記了仍是個欠缺磨礪的‘雛’。
謝韞玉想著,又搖搖頭,不然,人之一生,總有某些時刻大起大升,是時勢造就的那頭陳家白蟒,而非他不夠努力。
謝老大人光著腳盤著腿,手中五指反抓茶碗,鶴白眉宇凝思。
當世之人飲茶,已經從早幾個朝代的煮茶,演變成泡茶。
不再愛往茶湯中加入一些稀奇古怪的鹽巴、豬油渣、蜜棗等東西,隻單純飲用純茶。
謝家卻是保留了闕朝之時南方世家大族愛好的煮茶之法,平章政事謝老大人將習慣帶到了京師。
“叔父,是否該幫他陳白象?”
謝韞玉又問一句,如今朝廷上那幾位定然是爭論激烈,是否保留西北封地。
隴王之子太年幼了,如果能像北境世子林淵這樣的年歲,無論有沒有強大修為、多大功勳傍身,他的皇帝爺爺定然也傾向於保住長子一脈的富貴。
次子做了太子;
長子連命都沒保住,若連他子嗣的封地都要奪走,不是對他太殘忍了嗎。
這是一位父親的心理,可陛下不隻是一位父親,他還是天下人的君父,他不能將對兒子的補償疼愛,置於國家社稷利益之上。
所以,隴王之子即位,能不能繼續穩住西北,成了最大的猶豫。
元朔陛下應是尋多位重臣問詢過,其中包括了自己這位叔父。
但他應是模糊表態。
謝老大人沉思良久,開口卻讓謝韞玉摸不準頭腦,莫名其妙,“淵世子的女兒,半歲了吧?”
跨度之大,謝韞玉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道:“應該是。”
謝老大人緩緩坐直將茶碗擱下,手指輕敲矮桌,“他似乎對林王有所敵意?”
謝韞玉皺眉,這個他,應該是陳白象。
“他不曾明說,但幾次來信,字裏行間,似有想和林王府分庭抗禮之意。”
“不過應當不是針對林王,而是對淵世子風頭過盛有些妒慕。”
都是心高氣傲的年輕人,耳旁總是傳來另一人的光輝偉績,心生攀比,不是什麽難理解之事。
謝家反倒樂意看著勳貴內部分出第二個陣營,陳國府主動和魏王府打擂台,天生對那群粗胚不滿的士人,日子才更輕鬆些。
謝老大人終於明確表態:“一設一撤,對西北的百姓傷害太大,還是先留著,觀一觀後效吧。”
“元趙、成漢剛剛覆滅,還有一個後燕,應當保持戰備威懾。”
“幫他到底吧,去信陳白象,劉破奴此人可酌情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