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修
字數:3999 加入書籤
顧十七站起身,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筆記冊:“這是我最近的研習課題。”
張承接過筆記冊,封麵上寫著《禮製革新論及其調和之道》。
“革新論?”張承抬頭問。
“禮製革新,”顧十七重複道,“這已無需辯駁,成了既定之論。”
張承翻開筆記冊,裏麵是更係統的思辨:
“依祖製,朝議本當代表最高權柄。朝議會對府衙應有監察之權。朝議會自身則當受士農工商各界的監督。
然現今朝堂之上,朝議不僅無權,其遴選亦脫離庶民。
朝議代表非由民選,而是由上官指派。
翰林院亦無參議政事之權,無力匡正政令之失。
反成了勳爵休養的清閑之地,空有虛銜而無實權。
此皆禮製革新之實證。當今之製實為特色革新之道,早已不是隱秘。
說明已放棄庶民之本。如今所求不過是保全統治權柄,玩弄階層調和,棄了根本之道。
實為天下權貴聯合,共壓庶民。”
張承合上冊子,手微顫:“十七哥,這些見解從何而來?你不懼…”
“何懼之有?”顧十七輕笑,“我一介市井攤販,能有何牽扯?何況這隻是清談思辨。”
他取回冊子,輕撫封麵:“我所思惟在調和之道。真正的共治應為:朝議發揮實權,若宰輔偏離庶民立場,朝議有權推舉心係百姓之人上位。
翰林院能糾偏政令之失。換言之,國家最高權柄當在朝議與翰林院手中,如此方能稱共治。若權柄不在此二者,便是禮製革新。”
張承沉默良久,終問:“那你為何擇此營生?以你才學,本可…”
“可入仕途?”顧十七搖頭笑道,“那豈非成了自己最厭棄之人?寧在街角擺攤,保全思辨之自由。”
他指窗外繁華街市:“你看那萬家燈火,璀璨如畫。可知光華背後是多少百姓血汗?將來隻怕連奉獻血汗的資格都將失去。”
“三邦之喻可曾聽過?”顧十七忽問。
張承搖頭。
“齊若將財帛盡分貧民,
楚視貧民如草芥,轉投謀士賢才,
燕則不事生產,一味模仿齊楚。
結果楚邦技器精進,反身吞並齊邦。
燕邦兼采二者,卻集其短而非取其長。
技器不興,民不富足。
名義承齊統,實為楚之傀儡。
這般兼收並蓄之製,你可覺先進?我隻見四不像之弊。”
顧十七轉身直視張承:“為何不分你羹食?藩王不願與你同享。寧滅你,不分你。”
張承隻覺暈眩,原為家常煩惱而來,不意聽得這般驚世之論。
“當…如何是好?”他聲若遊絲。
顧十七拍拍他肩:“莫絕望。認清世相乃改變之初。”
他取書遞予張承:“《貨殖論》?你看這個?”
“最根本的往往最要緊,”顧十七道,“記住,無論世道如何,心醒總是第一位的。今日之言,非為喪你誌,而為喚你心。”
“其次,”顧十七續道,“在力之所及處行正事。莫被浮華消費與婚育焦慮所縛。若欲延嗣,便勇敢生育。貧有貧養,富有富養。要緊的是傳承思想而非錢財。”
“最後,保持思辨,莫被偏激之言蠱惑。”顧十七意味深長,“今日所述僅一家之言,需自行斟酌。”
張承長舒一氣:“十七哥,為何與我言此?”
顧十七望窗外夜城,燈火如星。
“因你是我妹婿,望你看清世道真諦,莫被表象所迷。”他輕聲道,“更因信你這般青年,才是將來希望。醒者眾時,變局自生。”
他忽轉銳目:“但記住,今夜之談止於此間。外間尚未備好接納這些思想。需潛移默化,而非莽撞變革。”
張承鄭重頷首:“明白。”
顧十七神態複歸攤販之隨和:“嚴肅話畢。可要嚐新研的麻辣炒麵?保你酣暢。”
張承笑:“自然。”
臨別時,顧十七忽道:“承承,記住,無論將來如何,保全人的尊嚴與思辨自由最要緊。機巧可代勞作,不可代思辨。人工之智能仿人,而不解正義公平真諦。”
張承鄭重應諾。
歸途仰望星空,雖霓虹掩輝,猶有明星破霧而耀。
他想顧十七末言:“縱九成眾生湮滅,餘下一成中亦需有人銘記往事。記憶本身便是抗爭。”
夜氣清冷,張承隻覺天地一新。不知前路何往,但知自此眼界不複舊觀。
小屋之內,顧十七展新冊,提筆書:
“今播一種。待時而萌。”
合冊望窗外背影,輕語:
“前途未卜。然思火傳遞,希望永存。”
“此夜見證又一人覺醒。壓迫與抗爭,將在星辰注視下於吾輩見分曉。”
“或見大同,或歸寂滅。”
兩人吃完炒麵,已是深夜。送張承到門口時,顧十七突然說‘承承,記住,無論未來如何變化,最重要的是保持人的尊嚴和思想的自由。機器可以代替我們工作,但不能代替我們思考。ai可以模仿人類,但不能真正理解什麽是正義,什麽是公平。”
張承鄭重地點頭“我會記住的,十七哥。謝謝你今天的教導。”
走在回家的路上,張承抬頭看向星空。城市的霓虹燈讓星星變得稀疏,但仍有一些特別明亮的星辰穿透光汙染,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他想起了顧十七最後說的話“即使百分之九十的人類會滅絕,那剩下的百分之十中,必須有人記住曾經發生的一切。記憶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張承深吸一口夜間的空氣,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在這一晚被徹底刷新又重組。他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做什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再也不會用以前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了。
而在他身後的小屋裏,顧十七翻開一本新的筆記本,在第一頁上寫下
“今天,我播下了一顆種子。希望它在適當的時機,能夠發芽生長。
他合.上筆記本,走到窗前,望著張承遠去的身影,輕聲自語“未來會怎樣,誰也不知道。但隻要有思想的火花在傳遞,人類就還有希望。
這片夜空見證了無數覺醒者的誕生。壓迫與鬥爭,會在星辰的矚目下,在我們這一代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