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夢境,奧丁行賄

字數:5542   加入書籤

A+A-


    顧十七回到大陸,第一時間就鑽到自己的家裏,鑽到自己的被窩裏。
    林小蔓什麽也沒說。家裏豐盛的飯菜,早已準備好了。
    “都是你愛吃的。”
    顧十七一言不發,和家人吃完了飯。就回臥室呼呼大睡,身心的疲憊讓他不願意再多說話。
    林小蔓心領神會的回屋抱著顧十七,兩人進入了夢鄉。
    ——
    夢境當中,顧十七又回到了亞特蘭蒂斯。
    圖書館的下一本書,記錄的是亞特蘭蒂斯古籍裏的紅色秘聞。
    顧十七指尖劃過亞特蘭蒂斯曆史圖書館泛著幽藍微光的水晶書架時,那本封麵刻著“諸神擇子·西陸篇”的古籍突然震顫起來。
    書頁自動攤開的瞬間,金色符文如活物般攀爬上他的手腕,將一段被塵封的真相灌入意識。
    他看見混沌的時空裂隙裏,年輕的馬克思靈魂懸浮在雲端,諸神的虛影在四周展開博弈。
    宙斯握著橄欖枝許諾:“生在希臘,我予你永恒的哲思土壤,讓你的思想與蘇格拉底同輝。”
    教皇的聖徽在旁閃爍:“羅馬才是聖地,信仰會讓你的理念傳遍教廷掌控的每一寸土地。”
    爭吵聲中,奧丁的烏鴉掠過裂隙,他肩上的狼靈叼著泛著本源光澤的晶石——
    那是能重塑一國氣運的“道之本源”,落在馬克思靈魂前時,冰晶般的聲音響徹虛空:“選日耳曼。我以阿斯加德的本源為契,換你成為德意誌人,讓你的思想能在嚴謹的邏輯土壤裏紮根,再隨鐵血的腳步滲透歐洲。”
    古籍的插畫在此處流轉,顧十七看見馬克思降生在特裏爾城的那一刻,德國的命運齒輪開始逆時針轉動:原本傾向貴族壟斷的工業資源,漸漸向工人階層傾斜;
    那些曾用來鎮壓起義的律法條文,悄悄被注入“公平”“權益”的注解。更遠處的畫麵裏,歐洲各國的福利政策如藤蔓般蔓延,從德國的養老保險,到法國的帶薪休假,再到北歐的全民醫療,每一條政策的根源處,都能看見奧丁那枚本源晶石的微光。
    他翻到最後一頁,泛黃的書頁上用亞特蘭蒂斯文寫著:“凡人視思想為星火,卻不知諸神的交易早已為星火鋪好燎原之路。馬克思的國籍從非偶然,那是諸神對西陸的一場賭注——用本源換公平,用一國之運,換千萬底層者的新生。”
    合上書時,顧十七手腕上的符文漸漸消散,隻留下一絲冰涼的觸感。
    他望著圖書館外亞特蘭蒂斯的海底落日,突然明白為何歐洲的高福利能延續百年——
    那不是偶然的社會進步,而是一場跨越神、人兩界的交易,以最本源的力量,為凡人的幸福按下了加速鍵。
    顧十七的指尖還沾著水晶書頁的涼意,方才“諸神擇子”的畫麵仍在腦海裏翻湧。
    奧丁遞出“道之本源”時的決絕,宙斯與教皇爭奪時的焦灼,還有馬克思靈魂懸在時空裂隙裏的沉靜——這些畫麵像一把鑰匙,突然撬開了他心底某個被忽略的疑問。
    他踉蹌著後退半步,撞在身後堆疊的古籍上。
    泛著銀光的書卷嘩啦啦散落,其中一本封麵刻著“亞特蘭蒂斯·哲賢錄”的羊皮卷恰好落在腳邊,燙金的標題在幽藍的光線下格外刺眼。
    顧十七彎腰去撿,指腹剛觸到粗糙的羊皮紙,一股暖流突然順著指尖竄進四肢百骸,眼前的景象瞬間被拉扯、扭曲。
    圖書館穹頂的水晶燈化作了亞特蘭蒂斯的海底太陽,散發著柔和的橙光;
    四周的書架變成了用珊瑚與黑曜石搭建的廊柱,廊柱上雕刻的不是神話故事,而是無數人並肩勞作的場景:有人在田間耕種,收獲的穀物被公平地分裝;
    有人在工坊裏鍛造,成品被整齊地擺進公共倉庫;老人坐在石凳上教孩童讀書,孩童手裏捧著的書卷上,竟畫著與《資本論》扉頁相似的圖案。
    “這是……亞特蘭蒂斯的鼎盛時期?”顧十七喃喃自語,腳步不受控製地向前走。他穿過廊柱,來到一座巨大的石碑前,石碑上用亞特蘭蒂斯的楔形文字刻滿了條文,旁邊還配有彩色的浮雕。
    浮雕裏,一個穿著白色長袍的男子正站在高台之上,手裏舉著一卷羊皮紙,台下的人們仰頭望著他,眼神裏滿是崇敬。
    男子的麵容模糊不清,可顧十七卻莫名覺得熟悉——那眉眼間的沉靜,那握著書卷的姿勢,竟與曆史書上馬克思的畫像有著驚人的相似。
    他湊近石碑,指尖撫過楔形文字,腦海裏自動浮現出對應的譯文:“凡亞特蘭蒂斯子民,不分貴賤,皆享土地、糧食與居所;凡勞作之人,所得之物,按勞分配,無人可私占;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此為吾輩追尋之‘大同世’。”
    “大同世……”顧十七的心髒猛地一縮,這分明就是共產主義思想的雛形!
    他再看浮雕裏男子手中的羊皮紙,紙上隱約可見幾行小字,放大後竟是“分工與協作”“公共所有權”“階級消亡”等字樣——這些詞匯,與馬克思在《共產宣言》裏闡述的觀點幾乎如出一轍。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從身後傳來。顧十七回頭,看見一個穿著亞特蘭蒂斯傳統服飾的女子,她的頭發用珍珠串成的發帶束起,手裏捧著一卷泛黃的手稿。
    女子走到他身邊,將手稿遞過來,輕聲說:“這是‘哲賢’留下的最後一卷手稿,他說,若有外來者能看懂石碑上的文字,便將這份手稿交給他。”
    顧十七接過手稿,手指顫抖著翻開。手稿的第一頁,用亞特蘭蒂斯文寫著標題:《論亞特蘭蒂斯社會之演進與“大同世”的實現路徑》,署名處畫著一個特殊的符號——那是一個圓圈,裏麵刻著一把鐮刀與一把錘子,隻是鐮刀的弧度更像亞特蘭蒂斯常見的漁鐮,錘子的錘頭則是黑曜石打造的樣式。
    他繼續往下翻,手稿裏詳細記錄了“哲賢”對亞特蘭蒂斯社會的觀察:從早期部落時代的私有製,到城邦崛起後的階級分化;
    從奴隸主對奴隸的壓迫,到工匠與農民的反抗;再到“哲賢”提出“大同世”思想後,亞特蘭蒂斯如何通過改革土地製度、建立公共工坊、推行全民教育,一步步走向繁榮。
    其中一段文字讓顧十七停下了目光:“吾觀天地運行,四季更替,皆有規律。人類社會亦如此,從私到公,從分到大同,乃必然之勢。然此路漫漫,需經千百年磨礪,需有無數人前赴後繼。今日亞特蘭蒂斯雖現‘大同’之象,然吾知,世事無常,若後人遺忘‘公平’之初心,‘大同世’終將崩塌。若有朝一日,亞特蘭蒂斯湮沒於海底,願吾之思想能穿越時空,在另一個文明裏重生。”
    “穿越時空……重生……”顧十七猛地抬頭,看向女子,“‘哲賢’最後怎麽了?亞特蘭蒂斯為什麽會消失?”
    女子的眼神變得黯淡,她指著石碑旁的一幅浮雕,浮雕上刻著亞特蘭蒂斯末年的景象:有人私藏糧食,有人搶占土地,城邦之間為了爭奪資源爆發戰爭;高台之上,“哲賢”試圖阻止戰亂,卻被憤怒的貴族刺殺,他手中的手稿散落在地,被戰火燒成了灰燼。
    “‘哲賢’死後,亞特蘭蒂斯人漸漸遺忘了‘大同世’的初心,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引發了內戰。”女子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內戰耗盡了亞特蘭蒂斯的力量,再加上海底板塊變動,整個文明就這樣沉入了海底。不過‘哲賢’留下過預言,他說,當人類再次陷入階級對立、貧富差距懸殊之時,他的思想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人間,引導人們重新走向‘大同’。”
    顧十七手裏的手稿突然發出微弱的光芒,手稿的最後一頁,原本空白的地方漸漸浮現出一行字,這次用的竟是現代德語:“ick in not ist.當人民陷入苦難時,我將歸來。)”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顧十七的思緒。他想起曆史書上馬克思的生平:19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卻也讓工人階級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資本家榨取剩餘價值,工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卻連溫飽都無法解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思寫出了《資本論》《共產宣言》,為工人階級指明了方向。
    “原來如此……”顧十七喃喃自語,“馬克思不是第一次來到人間。在亞特蘭蒂斯文明時,他是‘哲賢’,提出了‘大同世’;在19世紀的歐洲,他是卡爾·馬克思,提出了共產主義。我們今天的文明,其實是在重複亞特蘭蒂斯走過的路——從私有製到階級分化,再到對公平與正義的追尋。”
    女子點了點頭,她的身影開始變得透明:“亞特蘭蒂斯的曆史,是一麵鏡子。‘哲賢’的思想,就像一顆種子,在亞特蘭蒂斯生根發芽,卻因後人的遺忘而枯萎;如今,這顆種子在你們的文明裏再次發芽,能否長成參天大樹,就看你們是否能堅守‘公平’的初心。”
    女子的身影徹底消失,顧十七眼前的景象也開始扭曲。當他再次回過神時,自己仍站在亞特蘭蒂斯曆史圖書館裏,腳邊散落的古籍還在,手裏的“亞特蘭蒂斯·哲賢錄”卻變成了一本現代的《馬克思傳》。
    他翻開《馬克思傳》,扉頁上馬克思的畫像似乎動了一下,那雙深邃的眼睛裏,仿佛映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底太陽,也映著現代社會裏為公平而奮鬥的人們。顧十七走到圖書館的窗邊,望著外麵車水馬龍的城市——高樓大廈間,有工人在建設新的家園;學校裏,孩子們在學習“人人平等”的理念;醫院裏,醫生在為患者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
    這些景象,與亞特蘭蒂斯“大同世”時的畫麵漸漸重合。顧十七突然明白,曆史不是簡單的輪回,而是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馬克思的思想,從亞特蘭蒂斯的“大同世”,到19世紀的共產主義,再到今天的社會主義,一直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
    他握緊手裏的《馬克思傳》,心裏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亞特蘭蒂斯因為遺忘初心而消亡,而今天的文明,隻要堅守“公平”“正義”的初心,就一定能避免重蹈覆轍。顧十七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在亞特蘭蒂斯圖書館裏看到的真相告訴更多人——
    讓大家知道,馬克思的思想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跨越了數個文明的智慧結晶,是無數人為了幸福生活而奮鬥的精神指引。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落在《馬克思傳》的封麵上,馬克思的名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顧十七仿佛聽見了跨越時空的聲音,那是亞特蘭蒂斯“哲賢”的低語,也是馬克思的呐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聲音,穿越了亞特蘭蒂斯的海底深淵,穿越了19世紀的歐洲大陸,也將穿越未來的歲月,指引著人類文明不斷向著更公平、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而顧十七,將成為這聲音的傳遞者,在曆史的輪回與傳承中,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