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一次建設根據地
字數:4417 加入書籤
李博在給龔子真發完電報後,將山海關交於遊擊隊代管後,就帶著部隊向盤城進發了。一路打到大小淩河,這才停下了腳步。
這時龔子真也跟了上來,打下了半個遼省,李博也是累了。而熱河省那裏,李龍和陳飛兩個大隊也是來了信,不是報捷,而是求援。
好在遼西與熱河已經接壤,李博直接就帶上一個大隊去支援了,就連他老家肖家鋪子,他都沒去看看。
他們兩個大隊不得不求援了,熱河省那裏,除了承德一帶還好,其他的地方全是草原,人煙非常稀少。
原因就是小鬼子對他們實施了堅壁清野,他們就是有給養,可是麵臨的也是前路渺渺。
他們想與小鬼子決戰,可小鬼子根本就不給他們機會。這不就隻得向李博求援了麽?
李博本來就是非常煩躁,建根據地他實在是不拿手,而他的政委龔子真這塊業務也是不熟。可以這樣說,整個自由支隊就沒有一個搞內政的行家。
而這時,李龍和陳飛又來求援,李博能不著急麽。
到了熱河以後,李博也沒有讓李龍和陳飛分兵,反而讓他們直接封鎖熱河全境。李博可就不相信了,小鬼子還能長翅膀飛了不成。
李博的這一連番的舉動,直接給我打破了小鬼子部隊布置,不得已之下,小鬼子也是求援了。
而這時的關東軍正在全力防禦北方的蘇聯軍隊,因為根據情報顯示,蘇聯正在向蘇中邊境增兵,隨時都有打過來的趨勢。
關東軍根本就無暇他顧,甚至還想將熱河的部隊撤回到黑省。
於是在外無救兵內無良草的情況下,熱河的小鬼子就與自由支隊來了一場決戰。
不說兵力的懸殊,就說戰士的勇猛和軍事素養吧,現在的自由支隊那都比小鬼子高了不止一籌。
這場戰役的結果那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了,自由支隊大獲全勝,徹底解放了熱河省全境。
而在這裏,李博與李龍和陳飛進行了一場談話,他需要他們鎮守住熱河全境。
同時對他們的兩個大隊進行了改編,統一稱之為,自由支隊第一軍和自由支隊第二軍,並且鑒於他們兩個沒有內政管理經驗,李博還將龐洪彪與他們一起留了下來。
龐洪彪出任熱河省主席,同時任熱河軍分區司令兼政委。
不要看龐洪彪又是司令又是政委的,那是地方政府的編製,與李龍和陳飛互不統製。要不是龐洪彪是自由支隊的副政委,否則他根本就管不到李龍和陳飛。
在平定了熱河之後,李博並沒有回到遼西,他卻是帶隊直插鬆花江流域。
那裏人煙稠密,經濟雖說一般,可是那裏卻有小鬼子統治東北的法理依據,偽滿洲國的首都。
李博想要把這個法理,從根上就把它給鏟除掉。一個被推翻了的舊時代皇帝,在東北這裏還在作威作福,為一己私利,幫助小鬼子侵略華國。憑什麽!
李博的想法是挺美好的,不過現實還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待他打到那個小皇帝首都的時候,烏泱泱的足有萬名遺老遺少,攔在了他的軍隊前麵。
他眼看著那個小皇帝在偽軍的保護下逃離,這可把他氣瘋了。
而他又無法對著這些手無寸鐵的遺老遺少動手,這可把他憋屈壞了。
既然那個小皇帝跑了,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李博進城一陣搜索,還是收獲頗豐的。
於是在留下人看守本盤後,李博就揮師南下了。同時與龔子真進行了約定,南北夾擊,吉林與遼寧就盡歸自由支隊囊中了。
現在加上熱河省,自由支隊一共占據了塞外四省裏的三省了。這時李博可真是沒有辦法了,八路軍總部也是沒有人能夠主政一方。
無奈之下,李博就向聖地的長老們求援了。而這時的長老們也是才知道,李博打下來了東北四省裏的三個省。
對於李博的這個要求,長老們當然全力支持了,於是聖地就開始了源源不斷的向李博進行人才方麵的支援。
就在這個時候,李博也是沒有閑著,龔子真也是一天天的起五更爬半夜的工作,實在是能用的人太少,不得不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這個局麵可真是難為他們兩個人了,龔子真還好點,而李博隻適合教課,對於內政的實際工作經驗那是一點沒有。
可就在他們忙於內政的時候,東北的特色之一,土匪,又開始給李博找病了。
小鬼子統治的時候,這些土匪隻敢欺負老百姓,現在看小鬼子被打跑了,這些土匪竟然敢下山劫掠了。
那李博還能慣著他們,直接讓魏大勇和宋偉兵分兩路,帶著突擊隊進山剿匪。要求就一個,凡是禍害百姓的,一個不留。
李博還就不信了,他自由支隊幾十萬人馬,還治理不好這三個省。
現在的自由支隊在連戰連捷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遊民,這些遊民就是後世所說的闖關東的那些人。
而李博還把整個自由支隊進行了再次整編,他也不打算上報了,因為他知道就是上報,總部也不會批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總部才是一個軍,你自由支隊就要建立好幾個軍,那不是找挨罵那。
他的整編也是很簡單,分別就是遼省第一軍,遼省第二軍。然後吉省也是一樣,兩個大隊改為吉省第一軍吉省第二軍。
然後李博還與龔子真建立了東北行政區,設立了東北公署,在報請了聖地後,由李博出任公署主席,龔子真出任公署書記。
而這時,李博的小腦袋瓜又好使了。
別的內政治理方式李博興許不清楚,可他畢竟也算是個讀書人。對於屯田,他還是知道的。不管是民屯還是軍屯,都是穩定地方治安的好辦法。
於是從山海關起,到熱河到吉林,遍地都是耕種的人群,華國人骨子裏就有種田的基因,他們看不得有荒地。
而這時一首歌在東北的大地上,被反複吟唱。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
那裏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
那裏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 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了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 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 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 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麽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
……
這首歌在自由支隊的根據地被廣為傳播,一時間報名參軍的人絡繹不絕,
可李博是堅決不同意他們參軍,說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都去打仗了,那吃什麽喝什麽。
喜歡從戰場上的英雄到四合院的街溜子請大家收藏:()從戰場上的英雄到四合院的街溜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