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博又被安排了新工作了

字數:3596   加入書籤

A+A-


    李博知曉了有人在惦記他,他也是有些緊張了。不為別個,他現在可不是一個人了,他有老婆有孩子了。
    於是他就把秦一虎他們給叫了過來,將現今的處境跟他們說了一下,於是x軍團對李博家的保護,直接就提了一個等級。
    如果不是李博攔阻,x軍團差點連隔壁大院裏的人都給遷走了。
    這時,李懷德掛來電話,問紅星街道的整改計劃還實施不,定量一經恢複,下麵的工人都要求複工了。
    這事兒,李博是不打算管了。就安排李懷德與童然見了一麵,具體的事宜,讓他們自行商議,他可是沒有那個閑工夫去管這事兒了。
    長老們現在好像是使喚李博使順手了,這不,連續一個月的會,把李博給開的欲仙欲死的。
    研究的議題就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何應對熊國單方麵撕毀援助條約,並且要求償還債務的事宜。
    償還債務這事好解決,欠債還錢唄,有著x軍團的那些戰利品,償還那點債務,那不是小菜一碟麽,用黃金還債,熊國怎麽也說不出來別的吧。
    可是這個單方麵撕毀援助條約的事兒,有點麻煩。
    因為對熊國的援助項目,華國給予了極大的希望,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全國上下一盤棋,真正的將熊國視為了親密的夥伴,無私的盟友。
    對熊國援建的項目,那是應熊國專家的要求,有多大鋪多大,所以熊國這一撤回專家,將所有的爛攤子,一下子都給華國留了下來,
    可後續華國又沒有技術沒有設備,所有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處於了閑置的狀態。
    要將這部分項目形成生產力,這是一個重大的難題。
    這一個月的會,李博隻是帶著耳朵和手,用耳朵聽,用手記筆記。至於發言,可別鬧了,要是打個仗,李博還能說兩句,可關於工業項目,李博是真心不懂。
    可李博萬萬沒想到,他都表現得如此老實了,可長老們依舊沒有放過他。
    一位位的長老輪流找他談話,中心思想就隻有一個,那就是你李博年輕,有衝勁有想法,要勇於挑大梁,要勇於肩負重擔。
    可現在的李博是誰啊,畫餅?李博也會,他還自認為畫的不錯。
    被長老們給忽悠過多次的李博學乖了,就是不開口不表態,任你千般變化,我有一定之規。
    最後長老們實在是煩了,直接就對李博下起了命令。這李博舒服了,早這樣不就完了麽,誰跟誰啊,
    但接受歸接受,條件還是要談的。
    長老們也知道李博的那點心思,李博剛一開口,直接就是給了李博全權,要人給人,要物給物,還絕不對李博的工作指手畫腳。
    就這樣,李博的臨危受命,算是達成了。
    可既然上任了,就要全麵了解全國的工業情況啊,田丹領導下的李辦也是利索,李博這邊剛通知需要,那邊就來人給李博將材料送過來了。
    還別說,這材料歸集得還真全麵,所有熊國援助的項目竟歸屬哪個部,是歸屬哪個處來負責,都給標注的明明白白。
    甚至那些個項目可能的關聯行業,都給李博仔細的描述了出來。
    李博一項一項的看下來,也是有點傻眼了。熊國援助的項目,竟牽涉到了礦山冶金還有七個機械工業部。
    這麽混亂哪裏能行,李博直接就讓田丹用李辦的名義,給這些部下文,讓這些部將那些項目的負責人以及相關的工廠,材料都劃轉到李辦。
    李博還讓李辦的工作人員,讓按照三個方向將這些項目整理出來。
    一是,舊工廠改造的項目。
    二是,新立項上馬的項目。
    三是,在舊項目基礎上改造,同時摻雜有新立項的項目。
    待一切準備就緒後,李博讓田丹與瑪雅共和國那邊聯係,讓x軍團主瑪雅國的部隊,整理出瑪雅國那邊的工業相關項目,
    然後再安排人進行對照,看看與現有國內的這些援助項目是否有所重疊的,如果有都挑出來,找專家進行對比,
    隻要是高過現今國家發展水平的,一律將資料都收集回來,如有可能,技術人員也給送回國,國內也需要。
    安排完這一切後,李博帶人就出發了,他需要實地考察一番,不親眼見見,他的心裏也沒底。
    先把北平城這周邊的都走到,看看哪裏都需要攻關。發現在這裏,那些項目的進度還都可以,最後就差收尾了。
    不過也正是如此,難度也是最大的。俗話說的好,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最後的那部分,是整個項目的關鍵所在。
    了解了這部分情況,李博也是沒有立刻表態,他需要通盤考慮,不可能因為一兩個項目就停下自己的腳步。
    這一個考察的地方那就是東北地區了,這裏才是重災區,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項目都集中在這裏。
    東北這裏,李博是非常熟悉的,畢竟名義上,最後是他帶部隊收複了這裏。
    這裏礦產資源豐富,現今華國超過百分之八十的重工業都在這裏。現今重工業裏麵,所有的華國第一都是在這裏誕生的。
    這裏實在是太過廣袤,李博也隻是走馬觀花一般,聽取了地方上的報告,對於東北這裏完善的工業體係,高素質的工人,給李博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東北一行,讓李博對於解決這個難題有了新的思路。
    師夷之長以製夷,那是要發揮華國人自身的學習能力,而現今不就是有了正好的機會麽。
    回到北平城,這時瑪雅國那裏已經將文件給送了過來。李辦的工作人員也是都給分類整理了出來。
    瑪雅國那裏重工業的項目不是很多,但相對來說,有的那部分,技術還是要遠超華國的。
    那還有啥說的,有啥利用啥,什麽時候展現自己的實力,不就是有困難的時候麽。
    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組織起來,對著瑪雅國的技術資料進行分析,結合熊國的援助項目,能升級換代就升級換代,不能就看看自主創新。
    李博還就不信了,華國六億多接近七億的人口,還找不出來幾個天才。
    喜歡從戰場上的英雄到四合院的街溜子請大家收藏:()從戰場上的英雄到四合院的街溜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