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北齊帝助力趙頤

字數:4885   加入書籤

A+A-


    北齊帝的太陽穴突突跳動,腦袋又疼了起來。
    自古以來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
    更何況賢王是皇嗣。
    百姓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即便他們對賢王心存了怨恨,想要討一個公道,但賢王犯的事兒,也不至於短短五六日,便傳到都城來了。
    必定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不用想也知道是誰做的。
    倒是暗衛聽了內侍的話,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陛下,屬下記起通判在暗牢裏說的一些話。”
    北齊帝目光銳利地看向暗衛:“他說的什麽話?”
    暗衛回道:“他說和馮之煥有關聯的官員,全都下了大牢,隻有賢王一點事兒也沒有。他們顧念著親眷,壓根沒想過把賢王供出來。”
    “實在是賢王刻薄寡恩,心腸狠毒,擔心他們這些知曉內情的人,把他犯的事兒捅出來,竟然殺他們滅口。就連他們那些將要流放的親眷,也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好在他和他的親眷命大,沒有死在賢王的手裏。他咽不下這一口氣,這才在刑場把賢王供出來。也是想著把事情鬧大了,說不定能保下他的親眷,不至於枉死了。”
    這番話對北齊帝來說,猶如五雷轟頂,一時反應不過來。
    他派人暗殺馮之煥,是為了把刺殺趙頤的事兒,嫁禍給馮之煥。
    至於暗殺馮之煥的親信,是為了替賢王滅口。
    因為他不信任趙頤,所以才把知情的人全都殺了,永絕後患。
    誰知,他這樣一來,不但沒成事,反而還惹出了枝節。
    北齊帝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自己才是挑起事端的罪魁禍首。
    眼下想將輿論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齊帝一個頭兩個大,立即將內侍叫進來問話。
    他從內侍嘴裏得知賢王的事兒既未在坊間引起多大的波瀾,也沒有在各位大臣那兒激起水花,這才稍稍安了心。
    “堵不如疏,朕越是想壓下輿論,恐怕越會遭到反噬,倒不如先任由輿論發酵。”北齊帝思來想去,倒是想到了一個解決的法子:“當初廣陵王為了壓下輿論,製造出更大的輿論,並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等到合適的時機,我們也可以製造一個輿論,壓下對賢王不利的傳言。”
    劉公公說:“陛下英明。”
    北齊帝吩咐劉公公:“你先去賢王府傳話,解了賢王的禁足。”他替賢王謀算著:“過幾日是吏部尚書夫人七十大壽,該讓賢王露個臉,定一定朝臣的心。”
    他有些後悔,不該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動了吞並大周的心思。
    在他的眼裏,大周最得力的武將是鎮北王。
    而沒有鎮北王的大周,對他們北齊而言不足為懼。
    所以他想利用趙頤和鎮北王這一層翁婿關係,離間鎮北王和大周之間的關係。
    一旦大周的臣民懷疑鎮北王有了反叛的心思,又怎麽會讓鎮北王帶兵攻打北齊呢?
    到時候,他再欽點帝師做軍師,一舉攻下大周。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在百官彈劾趙頤時,把趙頤的野心隱晦地說出來給他洗清細作的嫌疑。
    如今想想,他的這個做法,對於此時不得人心的賢王而言,百害無一利。
    “是。”劉公公領命離開。
    他很不讚同北齊帝的所作所為,賢王是唯一一個血脈純正的皇嗣,由他繼承皇位是眾望所歸。
    哪怕賢王的名聲受損,等他成為新帝,誰敢說他的不是?敢妄議新帝的人,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可偏偏北齊帝能力不足,靠著帝師才坐穩的皇位。這也導致了他內心極度不自信,格外在意外界對他的看法,生怕世人將他視作昏庸無能的君王。
    劉公公越想越覺得北齊帝走到如今這般境地,其實早就可以預見到的。
    一副空架子,內裏是虛的,沒有才能支撐他,才會注重名聲,事事瞻前顧後。
    若是足智多謀,膽識過人,也不會被趙頤拿捏。
    更不會為著賢王這麽一點輿論纏身的小事,而感到焦頭爛額。
    劉公公斂去了思緒,去賢王府傳了話:“殿下,陛下解了您的禁足。”
    賢王陰鬱的眉眼,因著這個消息變的清朗:“父皇有別的吩咐嗎?”
    以他對北齊帝的了解,不會平白無故解他的封。
    劉公公回道:“過幾日是吏部尚書夫人七十大壽,陛下讓您備一份厚禮去參加壽宴。”
    賢王眸光微微閃爍,原來父皇知道吏部尚書是他陣營裏的人?
    這是怕他失了人心,所以讓他去尚書夫人的壽宴上,好好表現一番?
    想到這裏,賢王往劉公公手裏塞了一袋銀錠子:“有勞公公跑這一趟了,您代我給父皇傳句話,讓父皇不必為我的事操心,我會把事兒辦得妥妥帖帖。”
    劉公公笑道:“殿下折煞奴婢了,這是奴婢應做的分內事。”
    說完這句話,他把錢袋子放在茶幾上,帶著人回宮。
    賢王盯著茶幾上的錢袋子,目光漸漸沉鬱,正準備出府一趟,便瞧見張未平急匆匆地走過來:“殿下,大事不好了。馮之煥手下的通判,在刑場供出您的罪行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屬下聽說永慶郡的百姓在討伐你,讓朝廷給他們一個公道,事兒鬧得挺大的,就連廣陵王和李樂山都壓不住,已經傳到都城來了。”
    賢王突然變了臉色:“廣陵王是我的死敵,他巴不得事情鬧大,又怎麽會幫我把輿論壓下來?”他憤恨道:“我懷疑就是他搞的鬼。”
    “殿下,任由輿論發酵下去,隻會對您越來越不利,咱們應該怎麽做?”張未平看著賢王氣急敗壞的模樣,又說了一個噩耗:“屬下還聽說,您被禁足的第二日早朝,百官彈劾廣陵王是大周的細作,冤殺北齊的重臣,意欲惑亂朝綱。誰知陛下竟然給廣陵王開脫,還說他會幫著北齊吞並大周。原來有些大臣因著廣陵王的身世,對他抱有偏見。如今陛下對他的維護,倒是讓這些臣子對廣陵王的態度緩和了。”
    賢王盛怒之下,一把掀翻了茶幾,“砰”地一聲,發出巨大的聲響。
    嚇得張未平閉上了嘴。
    賢王指使道:“你把吏部尚書等人請去茶館,本王有要緊事跟他們商議。”
    “屬下這就去辦。”張未平大步流星地離開。
    賢王命人去馬廄給他牽了馬過來,直接騎馬去往茶館。
    遠遠地便瞧見茶館門前聚集著一群人,在那兒嘀嘀咕咕的,臉上的表情特別激動氣憤。
    剛一到茶館門前,這一群人認出他,個個嚇得臉色煞白,慌張地四散逃開。
    賢王皺緊了眉頭,心煩氣躁地進了茶館,便聽到裏頭的人正在議論他。
    “我呸,咱百姓交的稅供養皇室,供養朝廷官員,他們心裏可沒有裝著咱百姓。賢王更是可恨,借著他是皇子的身份,跟一些狗官相互勾結,作惡多端,迫害咱們。我就盼著陛下開開眼,別讓他成了太子。”
    “若是他成了北齊之主,可不就是殘暴不仁,橫征暴斂的昏君嗎?咱百姓哪有好日子過?”
    “誒,我挺納悶的,這賢王和廣陵王是一條根子上長出來的,咋就差距這麽大?人幹的事兒,賢王一件都不幹。而廣陵王整日惦記著咱百姓,讓咱們吃飽穿暖,手裏還有些個餘錢。”
    “希望是廣陵王做咱們北齊的太子,這樣咱百姓就有好日子過咯。”
    賢王聽見百姓拿他和趙頤比較,並且把他貶低得一無是處,豬狗不如,甚至連趙頤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
    他哪裏受過這樣的窩囊氣,正要下令杖殺這些個妄議皇室的庶民,一旁的隨從連忙阻攔下來。
    “殿下,您別動氣。今兒個若是殺了他們,不止是百姓議論您,明兒個早朝,言官也會彈劾您。”
    賢王深吸一口氣,壓下胸腔裏翻湧的戾氣,去了二樓雅間。
    等了小半個時辰,擁護他的官員,除了吏部尚書和刑部尚書,全都來齊了。
    喜歡上錯花轎嫁病弱權臣,被寵冠京城請大家收藏:()上錯花轎嫁病弱權臣,被寵冠京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