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閱卷若何

字數:3635   加入書籤

A+A-


    題目大概意思如下——
    “鮮卑、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小族,整個族群的人口,甚至不如中原王朝的一個省多,但卻能夠建立北朝、遼、金、元這樣的朝代,甚至總是比南朝更加強大,乃至於有蒙元滅宋之事,這是為什麽?”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大,有無數的原因可以貼上去,但在場眾人都是從科舉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自然不會跑題。
    蒙元滅宋這裏是有典故的,那便是“張弘範滅宋於此”,這才是破題點,這次再來回看這道題目,清晰的點明了“小族”和“人口”,出題人的思路就很明確了——
    這些小族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和南朝對峙,甚至占據上風,乃至於最後覆滅南朝,都是因為有北方漢人的支持!
    這個結論有錯嗎?
    自然是沒錯的,無論鮮卑、遼金、蒙古,都是漢人提供賦稅、糧草,給了政權長期維持的資本,在遊牧軍隊迅速被中原腐化墮落後,大量漢人世侯加入軍隊成為北朝的主力,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李祺給江南學子出這道題,簡直就是在當麵開大,你們不是瞧不起北人嗎?
    我偏偏就要你們自己親手寫下,過去一千年你們是怎麽被按著錘的。
    我就是要讓你們自己親手寫下北方至關重要的文章。
    解縉都能猜到考生捏著鼻子寫這道題的時候,心裏該多難受,他心中忍不住想笑。
    李祺自然知道解縉在想什麽,但他的題目可不僅僅是這些東西,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在裏麵。
    那些深層次的東西,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至於整治江南文人,不過是順手而已,手段他這裏多的是,而且在平日裏都言傳身教給了李顯穆,江南文人的福氣還在後麵呢!
    看到了題目後一眾同考官滿足了好奇心,開始閱卷,作為主考官的李祺隻需要看那些被選上來的上等考卷即可,端坐在太師椅上,朗聲道:“諸位閱卷時,務必要注意考生的傾向,我等為朝廷選士,要選那些中正平和之人,要心向陛下,那些悖逆之人,都要將其黜落!”
    什麽是悖逆之人?
    在一眾同考官的想法中,當然是不按照出題人思想答題的,也就是那些不唱讚歌的都要黜落。
    解縉聞言遲疑道:“景和,這……”
    李祺平靜道:“諸位聽本官的即可,本官行事,自有道理。”
    這下聲望極高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李祺這句話一出口,屋中眾人頓時熄了再詢問的心思,紛紛垂下頭開始批改考卷。
    佐吏不斷來回將那些被暫時評為優等的試卷送到李祺麵前,眾人觀察著李祺的神情,明顯是沒有讓他滿意的,這讓眾人都覺得有些惴惴不安。
    這些學子大部分都是按照李祺的想法作答的,為何李祺還是不滿意呢?
    江南學子的水平一向是很強的,解元更是會元和狀元有力競爭者,這其中有一些文章的水平甚至得到了解縉這個大才子的認可。
    駙馬到底是想要什麽樣的試卷呢?
    但李祺不說,他們也猜不到李祺的心思,隻能繼續悶頭閱卷。
    不多時解縉拿著一張考卷走過來道:“景和,我這裏有一張卷子拿捏不準,你要不要看一下?”
    “竟然有讓解翰林都摸不準的卷子?”
    眾人都有些震驚,紛紛圍了過來,畢竟讓大才子解縉都拿捏不準的考卷,那可真是稀罕之物。
    李祺接過後,解縉糾結道:“這張試卷的文采一般,本該歸為中等卷黜落的,但他的內容又……”
    解縉剛剛說到這裏,李祺已經將此文讀罷,朗聲笑道:“就是此文,雖然沒有完全領悟本官題中之意,但他出身江南,能有這樣的見識,也算是不錯了。
    這才是本官要的東西,文采之類的東西,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若是沒有其他人,便將此人點為解元!”
    這下眾人更是好奇,到底是什麽文章,能夠得到李祺的盛讚,於是這張試卷便在眾人手中通傳。
    看罷之後,眾人都有些沉默,這是不是有一點偏題了?
    李祺心情很好,指著這篇文章笑道:“諸位可能都會奇怪,相比於其他考生通篇論證北方對於國家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反而寫的很少,更多的篇幅在讚美陛下收服燕雲的功績,似乎是跑題了。
    但本官不這麽認為!
    其他考生洋洋灑灑的論證北方對國朝的重要,卻比不上此文中的‘漢唐故土,豈可分割’八個字。
    本官很喜歡‘收複燕雲’這四個字,自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它已經離開了中原王朝四百年,用‘收複’二字,明確的點出了燕雲乃至於整個北方的必要性。
    況且他說收複燕雲乃是陛下的大功大德,將漢人黎民納入漢人王朝的統治中,徹底光複漢人江山自然更是神功聖德了。
    本官認為他說的很好,想必陛下也很高興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其次,這文中還有四字,乃‘生民百姓,猶如骨肉,同室操戈,天下遂亡’。
    這才是本官在題中點出張弘範的真意,本是漢人卻覆滅漢人王朝,以此為功績誇耀,為何?
    因為宋朝不能恢複漢人江山,於是南北二分,南人、北人互相為敵,不以為同族骨肉,而相殘至今。
    本官痛惜!
    是以,本官認為這名考生,對本官策問的理解,遠超過其他的考生,所以僅憑此點,本官要給他一個解元!”
    李祺此言,不偏不倚,煌煌如大日,任誰來都隻能稱讚一聲,真乃君子也!
    解縉是知道李祺有彌合南北之大願,當即慨然道:“景和之言,當列榜貼出,以免有些人無端尋釁,亦當讓那些攻訐景和無容人之量的人看看,什麽叫做天下之觀,什麽叫做真正的一視同仁!”
    眾考官齊聲拱手道:“下官等惟服膺駙馬!”
    李祺束手。
    大漢民族主義的種子,將會在大明生根發芽,而李氏會是它的守護者,直到它成長為狂風驟雨不可摧折的參天巨木!
    ————
    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鐫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登崖山觀奇石》【明·陳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