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玉蘭花下

字數:4701   加入書籤

A+A-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零五章:玉蘭花下
    暮春時節,雲麓山的玉蘭花正開得酣暢。煜明站在“鬆韻軒”前的花樹下,仰頭望著枝頭那如雪似絹的花朵,花瓣舒展如美人廣袖,花蕊凝著晨露,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他抬手輕觸一片花瓣,涼絲絲的觸感傳來,忽然想起去年此時,與友人明軒共賞玉蘭時,對方曾笑說:“這玉蘭花倒像是從詩裏裁出來的,若不賦上幾首,倒辜負了這滿樹清芳。”
    正想著,院外傳來清脆的叩門聲。“煜明兄,可在軒中?”熟悉的嗓音帶著幾分急切,正是明軒。煜明忙轉身去開門,隻見明軒站在青石板路上,衣襟上沾著些許草屑,顯然是一路急行而來。他手中還抱著一個藍布包裹,見煜明開門,眼睛一亮,忙道:“快些看看,我從山下書肆尋得一本《楹聯叢話》,裏麵竟收了好幾副前朝名家的巧對,妙極了!”
    二人相攜進了軒中,明軒將包裹往桌上一放,便迫不及待地展開書頁。煜明看著友人眼中閃爍的光,恍若回到三年前初遇之時。那時,他在雲麓山的市集上擺了個書攤,明軒路過時,被他案頭自撰的對聯“閉門推出窗前月”吸引,駐足良久,忽然開口:“兄台此聯,以‘閉門’之靜襯‘推月’之動,窗前月似被推出,頗有意趣。隻是不知下聯可曾想好?”一來二去,兩人因對聯結緣,成了莫逆之交。
    “你看這副!”明軒的聲音將煜明拉回現實,隻見書頁上赫然寫著:“投石衝開水底天”。煜明撫掌笑道:“此聯妙在‘衝開’二字,石入水,波蕩漾,水底天亦被衝開,虛實之間,自有天地。”明軒點頭,忽然從袖中掏出一張宣紙,上麵墨跡未幹,寫著“風荷漫舞鏡中圓”。“這是我昨日在湖畔觀荷所對,你且說說,可合了上聯的意?”
    煜明仔細端詳,隻見“風荷漫舞”寫盡荷葉隨風搖曳之態,“鏡中圓”則將湖麵比作明鏡,圓荷倒映,與“水底天”相映成趣。“好個鏡中圓!”煜明讚道,“風動荷動,而鏡中圓影似動非動,動靜之間,倒暗合了‘天人合一’的妙境。你這下聯,怕是觀了半日荷葉,連衣擺都沾了荷香吧?”兩人相視而笑,窗外的玉蘭花恰好被風拂落一片,飄在桌上的宣紙上,倒像是給這對聯添了個靈動的注腳。
    說起觀荷,煜明忽然想起去年夏日,兩人在雲麓湖泛舟,忽然暴雨傾盆。雨點打在荷葉上如珍珠亂滾,明軒一時興起,吟出“投石衝開水底天”,卻苦思下聯不得。那時煜明見他雙眉緊鎖,便指著隨波起伏的荷花道:“你看那荷花,在風雨中雖搖曳卻不倒,水麵如鏡,荷花倒映,可不就是‘風荷漫舞鏡中圓’?”明軒茅塞頓開,當場揮毫寫下,如今想來,仍是曆曆在目。
    “對了,我此次來,還有一事相商。”明軒忽然收斂了笑意,正色道,“下月州府要辦‘文人雅集’,廣邀天下才子,以聯會友。我想與兄台同去,也好讓世人見識見識咱們雲麓山的聯韻。”煜明聞言,心中一動。他素不喜熱鬧,卻念及與明軒相識以來,雖常於軒中對飲論聯,卻尚未在公開場合攜手創作,若能借此機會,以聯會友,倒也不負這一番相知。
    正說著,窗外忽然飄起了細雨。玉蘭花在雨中更顯清麗,花瓣上的水珠順著紋理滾落,滴在石階上,發出細微的聲響。煜明起身關上軒窗,卻見明軒正望著窗外的雨景出神。“閉門推出窗前月,”明軒忽然低吟,“如今閉門觀雨,倒不知這窗前景又該如何‘推出’了。”
    煜明心中一動,忽然想起前日在山中偶遇的一位老叟。那老叟在竹林中搭了間草廬,門前掛著一副對聯:“卷簾收盡池中影”。當時他便覺得這“卷簾”與“閉門”相對,一收一放,動靜相宜,池中影與窗前月,虛實相映,當真是妙對。此刻見明軒沉吟,便將此事道出。
    “卷簾收盡池中影,”明軒反複咀嚼,眼中漸漸泛起光彩,“妙!妙!‘閉門’是隔絕外界,‘卷簾’卻是主動收納,一推一收,竟將天地之景收放自如。池中影與窗前月,一個是水映天,一個是月臨窗,都是虛實相生之景,卻又各有韻味。煜明兄,你這下聯,可是從那老叟處得來的靈感?”
    煜明點頭,說起那日與老叟交談,方知對方曾是朝中官員,退隱後便寄情山水,以對聯自娛。“他說,這對聯便如人生,有時需閉門靜思,有時需卷簾觀世,方能收盡人間妙景。”明軒聽了,默然良久,忽然歎道:“咱們整日在這雲麓山中論聯,卻不知世間還有許多如老叟般的高人,隱於江湖,各有妙思。此次雅集,倒真是該去走走了。”
    細雨漸歇,玉蘭花的香氣愈發清甜。煜明見明軒衣襟上的草屑尚未拂去,便取過掃帚,幫他掃了掃。明軒卻忽然從包裹中取出一個錦囊,裏麵裝著幾枚玉蘭形狀的玉佩。“這是我請山下的匠人刻的,”他說,“一枚送與兄台,一枚我自佩著。日後若分隔兩地,見這玉佩,便如見對方,共賞這玉蘭之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煜明接過玉佩,觸手溫潤,上麵刻著的玉蘭花紋路清晰,栩栩如生。他忽然想起,明軒家中世代經商,卻獨獨他癡迷詩詞對聯,與家中長輩多有不合。去年冬日,明軒因堅持要去外地尋訪對聯名家,與父親大吵一架,負氣離家,便是在這“鬆韻軒”中住了半月。那時,兩人每日踏雪尋梅,煮酒論聯,倒成了寒冬裏最溫暖的回憶。
    “還記得你去年在軒中寫的那副‘舉杯邀得雲中鶴’嗎?”煜明忽然笑道,“當時你說,取李白‘舉杯邀明月’之意,卻改月為鶴,更添幾分疏狂。如今想來,倒正合你的性子——雖身在塵世,心卻如雲中鶴,自由不羈。”明軒大笑,道:“若說疏狂,怎及你‘閉門推出窗前月’的那一份雅致?你這閉門,閉的是俗事,推的是清輝,倒讓我想起陶淵明‘閉門謝客’,卻獨留明月清風作伴。”
    兩人說著話,不知不覺已到午後。明軒忽然想起家中還有事,便起身告辭。煜明送他到院門口,看著他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青石路上,手中的玉佩還帶著體溫。回到軒中,他鋪開宣紙,研墨提筆,忽然想為這段友情寫副對聯。思索片刻,便寫下:
    上聯:玉蘭花下,閉門共賞窗前月
    下聯:鬆韻軒中,卷簾同收池裏星
    寫罷,望著窗外依然盛開的玉蘭花,心中滿是溫暖。他知道,這副對聯,寫的是他們共同的時光——在玉蘭花下談詩論聯,在鬆韻軒中卷簾觀星,友情便如這玉蘭花般,清清淡淡,卻又香氣悠長,經得起歲月的沉澱。
    此後幾日,煜明與明軒便開始為州府的雅集做準備。他們翻遍了各自的藏書,整理出平日創作的對聯,又互相切磋,修改潤色。一日,明軒帶著一副新對來找煜明:“上聯‘竹影搖窗,疑是故人來叩戶’,你且對個下聯如何?”煜明看著上聯,眼前浮現出無數個夜晚,自己在軒中讀書,竹影映在窗上,搖曳多姿,竟似故人來訪。他沉吟片刻,忽見案頭的玉蘭花瓶中,幾枝玉蘭正悄然綻放,便笑道:“不如對‘蘭香入牖,恍如舊誼又沾衣’如何?”
    明軒擊掌叫好:“妙!竹影、蘭香,都是雅物,‘疑是’‘恍如’,更是將思念與友情寫得朦朧而綿長。這聯若在雅集上展出,定能讓眾人感受到咱們之間的知己之情。”說著,他又取出那日在老叟處得來的下聯“卷簾收盡池中影”,與煜明的“閉門推出窗前月”並置,道:“這兩聯,一靜一動,一收一放,倒像是咱們二人性格的寫照——你靜如明月,我動若清風,卻又能在對聯中相得益彰。”
    雅集之日漸漸臨近,雲麓山上的玉蘭花卻開得愈發盛了。煜明與明軒收拾好行囊,帶上精心準備的對聯,一同下山。臨行前,煜明特意在“鬆韻軒”的門楣上掛了一副新刻的對聯:“鬆濤共韻,玉蘭寄誼”,這八個字,便是他們友情的最好注腳。
    州府的雅集設在城西的“望湖樓”,臨湖而建,風景秀美。當日,樓中賓客雲集,各地才子紛紛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或雄渾,或雅致,各有千秋。輪到煜明與明軒時,他們先掛出了“閉門推出窗前月,卷簾收盡池中影”,並詳細講解了創作思路:“‘閉門’與‘卷簾’,是動靜之變;‘窗前月’與‘池中影’,是虛實相映。人生在世,既需閉門靜修,亦需卷簾觀世,方能收盡天地之美。”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讚。
    接著,他們又展出了“投石衝開水底天,風荷漫舞鏡中圓”,明軒說起那日在雲麓湖觀荷遇雨的情景,說到“風荷漫舞”時,竟手舞足蹈,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風雨交加卻充滿靈感的夏日。而當展出“舉杯邀得雲中鶴”時,煜明則談起李白的豪放與文人的風骨,說這聯既是對古人的致敬,也是對自己內心追求的寫照。
    雅集結束時,已有不少人前來與他們結交,稱讚他們的對聯既有新意,又含哲理,更難得的是字裏行間透著深厚的友情。明軒卻隻是笑笑,低聲對煜明說:“咱們寫聯,不為博名,隻為這一份相知相惜。就像這玉蘭花,開在深山中,香氣卻能傳遠,友情亦如是,不需張揚,自能長久。”
    歸山的路上,夕陽將兩人的身影拉得老長。明軒忽然指著天邊的浮雲,笑道:“你看那雲,聚散無常,卻總有相逢之時。咱們二人,便如這雲與月,雖各有姿態,卻能共映天地。”煜明望著天邊,忽然想起家中的玉蘭花,此時應在暮色中輕輕搖曳吧。他知道,無論何時何地,隻要想起明軒,想起那些在鬆韻軒中對飲論聯的時光,心中便會泛起如玉蘭般清甜的暖意。
    回到雲麓山,已是深夜。煜明推開軒門,忽然見月光透過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花影。他想起當日與明軒共賞窗前月的情景,忍不住又取出那枚玉蘭玉佩,放在掌心細細端詳。窗外,玉蘭花的香氣隨風飄來,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永不褪色的友情——在這雲麓山中,在鬆韻軒裏,在每一副對聯的字裏行間,他們的友情,正如這玉蘭花般,清雅、堅韌,且永遠綻放著動人的光彩。
    此後,每當有人問起“雲麓詞心錄”中最動人的篇章,煜明總會想起這一段與明軒共賞玉蘭、同撰對聯的時光。他知道,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隻需一個眼神、一副對聯,便能讓彼此心意相通。而那些在對聯中凝結的時光,那些在玉蘭花下的笑談,終將成為他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永遠閃耀著溫暖的光芒。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