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春詞唱和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A+A-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零九章:春詞唱和
    一、柳絲搖碧憶春行
    驚蟄過後的第七日,煜明推開窗,忽見簷下的柳絲已染上鵝黃。案頭的手機適時震動,雲老發來的微信帶著清晨的露水氣息:"賢弟可曾見窗外春色?老夫今日晨練,得《望江南》一闋,竟覺滿紙皆春風也。"
    點開文檔,《望江南·春日樂》的字句如溪水漫過心間。"翠柳搖絲垂碧水"讓他鼻尖仿佛縈繞著新柳的清苦,想起三年前那個春分,雲老穿著褪色的藍布衫,在西湖邊折下一枝柳條:"你看這柳絲,細得像王維的詩,"渭城朝雨浥輕塵"裏的柳色,該就是這般嫩嫩的綠吧?"
    彼時他們蹲在曲院風荷的石橋邊,雲老用柳枝在泥地上畫平仄符號,煜明則撿來枯葉當書簽。"夭桃綻蕊笑晴空"一句讓他輕笑,記得雲老當時指著對岸桃樹,說"笑"字要用得巧,"須讓桃花有了人的情態,卻又不丟了自然的天真"。此刻看著手機裏的詞,他忽然看見老人站在南海的椰林裏,對著一樹木棉花比劃手勢,想必那"笑晴空"的桃花,已化作了嶺南熱烈的紅棉。
    二、桃蹊共醉話新詞
    《行香子·春日閑遊》裏的"燕穿翠柳,蝶戲嬌紅"讓煜明的思緒飄向更遠的春日。四年前清明,他與雲老同遊洛陽龍門石窟,歸途誤入一片野桃林。雲老忽然詩興大發,站在花樹下吟誦《詩經·桃夭》,白發落滿花瓣,竟像戴了頂天然的花冠。
    "遇幽溪、波影溶溶"這句讓煜明摸出褲袋裏的翡翠書簽——那是雲老用遊溪時撿到的碎玉磨成,背麵刻著"波影溶溶"四字。記得那日他們在山溪旁野餐,雲老用枯枝在溪沙上寫"倚欄凝目,心醉其中",溪水漫過字跡,他便脫了鞋襪去撈,惹得老人笑出淚來:"賢弟這股癡勁兒,倒像是要把整條溪都裝進詩裏!"
    最妙的是"有綺情在,山情繞,水情擁"。煜明望著書房裏掛著的《春日尋芳圖》——那是雲老根據記憶所作,畫中兩個身影,一個在溪邊掬水,一個在樹下題詩,衣擺被春風吹成不同的弧度,卻都向著對方的方向。他忽然明白,雲老詞裏的"情",從來不是單指風月,而是與知己共賞山水時,彼此眼中倒映的光。
    三、溪聲遙和唱酬心
    穀雨那天,煜明收到雲老寄來的包裹。打開層層棉紙,裏麵是個竹筒,裝著曬幹的桃花瓣,還有張便簽:"去年山寺所采,煮茶可佐新詞。"竹筒底部刻著細小的字跡:"燕語喚東風,正是煮茶時。"
    當晚視頻通話,雲老的背景是片盛開的三角梅。老人舉著紫砂壺:"賢弟可知,我這壺裏煮的不僅是桃花,還有你四年前在溪畔作的《春日即事》?"說著便從抽屜裏拿出泛黃的詩稿,煜明看見自己當年的字跡:"燕啄新泥補舊巢,桃枝分綠上吟袍",旁邊用紅筆批注:"分綠二字妙,似見春風伸手牽衣。"
    "來,咱們以《行香子》詞牌和一首如何?"雲老鋪開宣紙,墨汁在硯台裏泛起春波般的光澤,"就以你寄來的西湖龍井為題,如何?"
    煜明望著杯中浮沉的茶葉,忽然想起《行香子》裏的"暖日當空",指尖在鍵盤上輕敲:"龍井初烘,暖日盈盅。看芽尖、旋舞晴空。"剛發出去,便見雲老在屏幕裏擊節:"好個"旋舞晴空"!且看老夫接"香融詩骨,韻入鬆風。正茶煙細,墨煙淡,笑煙濃。""
    兩人隔著屏幕相視而笑,雲老身後的三角梅與煜明案頭的桃花遙相呼應,仿佛跨越千裏的春天在視頻線上悄然合攏。
    四、紙鳶飛處寄詩懷
    清明小長假,煜明應邀前往雲老的故鄉紹興。當他在沈園門口看見拄著拐杖的老人時,發現雲老竟穿著他們共同設計的"山水長衫",袖口的溪澗紋路在春風裏若隱若現。
    "今日帶你看真正的"燕語喚東風"。"雲老神秘一笑,領著他來到青石板巷深處。隻見幾個孩童在空地上放風箏,蝴蝶形狀的紙鳶掠過白牆黑瓦,尾翼上的流蘇掃過牆頭的薔薇。"記得《望江南》裏的"閑信步,逸趣韻無窮"麽?"老人指著遠處的石橋,"五十年前,我就在那裏學會了放風箏,後來無論走到哪裏,總記得春風裏紙鳶線的震顫。"
    他們在河邊的茶棚坐下,雲老從帆布包裏掏出一本舊相冊。泛黃的照片裏,年輕的雲老站在東湖船頭,身後是陡峭的石壁,胸前別著朵野花:"這是我第一次獨自出遊,那時就想,若有一日能遇著知己,定要帶他來看看這"賞遍山川添逸興"的妙處。"
    煜明翻到最新的一頁,竟是去年他寄給雲老的雪景照,老人在照片旁用鋼筆寫著:"雪壓鬆枝似紙鳶墜地,卻自有不肯折腰的勁道。"指尖撫過字跡,他忽然明白,雲老的詞裏為何總有那麽多"逸興綺情"——那是曆經歲月仍未褪色的少年心性,是與知己分享山河時,永不枯竭的歡喜。
    五、聯句春風裏的詩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暮春的細雨中,兩人撐著油紙傘漫步沈園。路過"斷雲石"時,雲老忽然駐足:"賢弟可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聯句正是在這樣的雨天?"
    煜明當然記得。那是七年前的清明,他在論壇上看見雲老的《春雨》絕句,末尾兩句"愁緒漫隨流水去,詩心猶傍落花存"讓他忍不住跟帖:"何不改"詩心隨燕剪春歸"?更見生機。"沒想到雲老立刻回複:"妙哉!賢弟這一"剪"字,竟將春雨剪成了絲線。"
    "今日便在此地,再聯一首《春園即景》如何?"雲老從袖中取出毛筆,在石桌上的水窪裏蘸墨,"就以"青石板上苔痕淺"起句。"
    煜明望著傘骨上滴落的水珠,看見它們在苔蘚上濺起細小的虹:"我對"油紙傘邊燕語輕"。"
    雲老微笑著寫下第二句,筆尖掠過石桌上的裂紋:"薔薇探牖窺詩卷——"
    "楊柳垂堤釣畫屏!"煜明接口時,恰好有隻燕子斜斜掠過水麵,剪破了滿池碎玉般的落花。遠處的孩童又放起了紙鳶,蝴蝶尾翼上的金線在雨幕中一閃,竟像是從雲老詞裏飛出來的"蝶戲嬌紅"。
    六、春風化墨潤流年
    返程的高鐵上,煜明望著窗外飛退的油菜花田,忽然想起雲老在《行香子》裏寫的"山情繞,水情擁"。掏出手機,他給老人發去剛作的絕句:"紙鳶線斷入雲深,剩得春風滿袖襟。記得沈園聯句處,苔痕猶印兩顆心。"
    很快收到雲老的回複,附帶一張照片:老人坐在藤椅上,腳邊散落著風箏線軸,手中捧著煜明送的《宋詞三百首》,書頁間夾著半片幹枯的桃花。留言隻有兩句:"袖底春風未肯去,卻將詩墨種流年。"
    列車駛入隧道的瞬間,黑暗中浮現出雲老書房裏的那幅字:"鬆濤共韻"。煜明摸著口袋裏的翡翠書簽,忽然明白,所謂知己,便是在不同的春天裏,看著同樣的柳絲、桃花、紙鳶,便能想起彼此眼中的光,便能在春風裏,用詩詞的絲線,將相隔千裏的歲月,縫成一片溫柔的雲錦。
    本章完)
    【注】本章以"春日詞話"為線索,通過《望江南》《行香子》的意象串聯煜明與雲老的交遊往事,延續"自然意象承載友情"的敘事脈絡。文中"翡翠書簽桃花茶沈園聯句"等細節,將詩詞意境轉化為可觸的生活場景,同時通過"紙鳶線軸舊相冊"等實物,賦予抽象的友情以具體的時間厚度。結尾"春風化墨"的隱喻,既呼應詞中"綺情山水醉春風"的主旨,又暗合"詩心永恒"的精神共鳴,力求在明媚的春日圖景中,展現文人友情超越時空的清雅與堅韌。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