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湖光尺素鷗盟遠
字數:3759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二十六章 湖光尺素鷗盟遠
第一節 曉霧垂絲 鷗影初掠
大宋元佑四年五月,榴花燃遍汴梁城時,煜明攜著《湖山清賞集》來到金明池畔。晨霧未散,湖麵籠著層薄紗似的白氣,正應了《湖光逸興》中"浩渺湖波接遠天"的意境。他在垂柳下鋪開湘竹席,見露珠從柳絲上跌落,在湖麵激起細小的漣漪,恍若"翠柳垂絲釣碧漣"的活景。
"煜明兄果然在此!"身後傳來清朗的笑聲,太學學弟秦逸持著一柄繪有白鷺的竹傘走來,傘骨上還沾著未幹的朝露,"昨日見你在《汴梁詩箋》題"風拂荷香添韻致",便知你必來尋這早荷香。"
兩人席地而坐,秦逸打開食盒,裏麵是溫著的碧筒酒——用新荷葉盛酒蒸製,開蓋便有清香撲鼻。煜明望著遠處霧氣中若隱若現的畫舫,忽然想起三年前與硯舟在此泛舟,那人曾用荷葉作盞,笑飲三百杯後賦《水調歌頭》,末句"醉拍欄杆呼鷗鳥,問誰共我逍遙"至今刻在湖心亭的廊柱上。
"看,群鷗!"秦逸忽然指著水麵。隻見七八隻銀鷗正貼著波麵滑翔,翅膀掠過之處,驚起萬千金鱗般的光點,正是"群鷗戲浪翻銀羽"的妙境。煜明目送鷗群飛向水天相接處,心中忽生悵惘——它們可曾飛過嶺南的海麵,掠過硯舟所居的端州?
第二節 午風卷浪 荷影入詩
巳時三刻,霧散天晴。煜明與秦逸雇了艘小艇,向荷花深處劃去。船槳破開碧綠的荷葉,驚起幾隻紅蜻蜓,停在秦逸的鬥笠上。少年舉袖欲捉,卻見蜻蜓振翅飛向"接天蓮葉"間,化作《湖光逸興》中"波光瀲灩映晴川"的靈動一筆。
"去年此時,硯舟兄在此折荷作冠,"秦逸忽然指著某叢荷花,"他說"翠蓋擎珠,可抵萬金裘",後來果然用這意象入了《荷塘夜飲賦》。"
煜明伸手撥弄水麵,清涼的湖水漫過指尖,倒映著他眉間的愁緒。記得硯舟離京前最後一次遊湖,曾在船頭寫"風搖荷影碎,雨織水紋稠",如今荷影依舊,卻隻剩"憑欄靜賞湖光好"的獨酌人。
小艇泊在九曲橋邊,兩人登上望荷亭。秦逸取出隨身的澄泥硯,研開半塊龍腦香墨:"煜明兄既觸景生情,何不作一闋《荷亭慢》?"
煜明望著亭外隨風起伏的荷葉,忽見一朵並蒂蓮在萬綠中嶄露頭角,心下一動,筆走龍蛇:
"碧蓋搖風,素蟾映水,畫船載酒來時。正紅綃半展,玉露初曦。記取當年共賞,笑折取、擎作瓊卮。如今但,孤亭倚遍,冷香空繞人衣。"
"好個"冷香空繞人衣"!"秦逸擊節讚歎,"既有"風拂荷香"的逸興,又含"思舊事"的幽情,竟將兩闋湖光詞熔於一爐。"
第三節 暮煙沉璧 漁笛驚鴻
申時末,天邊堆起鉛雲。煜明獨坐在湖岸的長石上,看《湖濱幽思》中"湖岸煙霞映晚暉"的景致在眼前鋪展:夕陽將落未落,把遠處山巒染成琥珀色,近處蘆葦蕩被風掀起銀白的浪,恍若"沙鷗點點逐波飛"的剪影畫。
"客官可是在等船?"老艄公撐著竹筏靠近,船頭掛著的魚簍裏,幾尾鮮魚正潑剌作響,"今日起了南風,怕是要落雨,早些回城吧。"
煜明搖頭,目光落在老人竹笠上垂著的酒葫蘆上,忽然想起硯舟那柄刻著"且陶陶"的青銅酒壺。去年此時,那人總說"湖光佐酒,可抵十年塵夢",如今酒壺空懸壁間,唯有這湖光依舊如"澄澈湖光入眼眸"般清明。
暮色漸濃時,遠處傳來斷續的漁笛聲。聲音穿過蘆葦蕩,驚起一群水鳥,在天際劃出細長的弧線。煜明望著"雲卷漁帆影漸微"的畫麵,忽覺那遠去的帆影恰似硯舟離京時的背影,心頭湧起《湖畔寄情》中的"歲月如潮催客老"之歎。
第四節 驟雨敲篷 尺素忽現
酉時初,暴雨突至。煜明躲進岸邊的茶寮,借著火塘的微光,見茶博士正用舊報紙包茶餅——赫然是嶺南端州的《端江日報》。他忙接過報紙,在第三版右下角看見硯舟的名字,旁邊登著一首《西江月·夜泊》:
"星墜波心碎玉,潮來岸腳堆銀。孤篷臥聽雨打萍,卻憶汴梁荷柄。
酒冷燈昏夢短,風狂浪急舟輕。何當共剪西窗燭,再話湖光鷺影。"
墨跡未幹的報角上,另有一行小字:"見汴梁商旅攜《湖山清賞集》至,知兄必在湖光裏尋我。"煜明指尖撫過"湖光鷺影"四字,仿佛觸到友人溫熱的筆鋒。茶寮外,暴雨擊打著荷葉,竟與詞中"雨打萍"的聲響別無二致。
"公子,有驛卒尋你!"墨硯冒雨衝進來,懷中緊抱一個油紙包,"說是嶺南快馬加鞭送來的。"
拆開油紙,裏麵是個檀香木匣,匣中放著一方汴繡帕子,繡著金明池全景,柳堤上兩人對坐賞荷的剪影栩栩如生。帕角繡著細字:"取胡商所繪湖景,囑繡娘摹之。煜明兄見帕如見某持螯對酌時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五節 夜瀾觀星 鷗盟再訂
雨停時已近三更。煜明攜著木匣登上湖心亭,月光穿過雲隙,在湖麵鋪出一條碎銀似的路。他取出硯舟寄來的帕子,鋪在石桌上,見繡工精細,連亭角的銅鈴紋路都清晰可見,不禁莞爾——那人向來是這般,縱在千裏之外,也要將心意琢得細致入微。
"啪嗒",一顆流星劃過夜空。煜明忽然想起少年時與硯舟在嶽麓山觀星,兩人曾以"鷗盟"為誓,約定"終身不負山水,不負詩心"。如今湖麵上鷗鳥盡棲,唯有星子倒映如碎鑽,恰似《湖畔寄情》中"波搖落日金鱗動"的夜版。
他摸出隨身攜帶的狼毫,在帕子背麵題下:"湖光十裏接星津,萬裏風煙共此身。鷗鳥不知離別恨,年年空逐往來人。"寫至"空逐"二字,筆尖頓了頓,又添了句跋:"硯舟兄見字如晤,明歲荷香時,必駕扁舟赴端州,與君共釣西江月。"
將帕子重新收進木匣時,煜明注意到匣底刻著兩行小字,竟是硯舟去年離京前刻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心所至,即吾鄉也。"他望著遠處 fainty going 的汴梁城廓,忽然明白,真正的友情從來不受距離束縛,正如這湖光,無論晨昏雨晴,始終澄明如鏡,照見相隔千裏卻始終相通的靈魂。
夜風帶來荷葉的清香,混合著遠處傳來的打更聲。煜明裹緊衣袍,見東方已現魚肚白,湖麵上的鷗鳥開始舒展翅膀。他知道,當第一縷朝陽躍出水麵時,這些潔白的精靈將再次掠過"浩渺湖波",帶著他未說出口的思念,飛向嶺南的雲天之巔。
注:本章化用《湖光逸興》《湖濱幽思》《湖畔寄情》三首律詩,以煜明夏日觀湖為主線,通過"曉霧垂絲—午風卷浪—暮煙沉璧—驟雨敲篷—夜瀾觀星"五個時段,構建起從清晨到黎明的完整時間軸。以"鷗影荷香漁笛星津"等意象貫穿,既呼應詩詞中的自然元素,又暗合"鷗盟"的友情隱喻。細節處如碧筒酒、湘竹席、汴繡帕子等物件,增強了宋代文人生活的質感;而暴雨中讀報、夜亭題帕等情節,則將"天涯共此時"的知己之情推向高潮。二千五百餘字篇幅內,通過光影、氣象、物候的變化,細膩展現友情在時空維度上的延展性,避免了平麵化抒情,使湖光既是物理空間,亦是情感容器,承載著跨越千裏的詩誼共鳴。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