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雪箋燃燈:元夕雅集
字數:4249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三十九章 雪箋燃燈:後元夕雅集
一、凍硯融春:雪巷裏的墨香
正月十六的雪,比元夕那晚更綿密。煜明踩著積雪穿過老街,棉靴踩在冰棱上發出“咯吱”聲。轉角處,慕德的照相館櫥窗裏映著暖黃的光,玻璃上的冰花蜿蜒成枝椏狀,將“德平照相館”的招牌割裂成碎金般的光斑。
“煜明!快進來,凍壞了吧?”慕德掀開棉門簾,手裏還攥著塊擦鏡頭的鹿皮。屋內彌漫著顯影液的化學氣息,與炭爐的暖意混在一起,倒生出幾分奇特的溫馨。牆上新掛的相框裏,是昨夜元宵焰火的照片——古塔在煙花的映照下宛如瓊樓,塔基處的雪堆被染成赤金色,像撒了把碎珊瑚。
“德平這張‘塔影巍巍添韻致’,”煜明湊近細看,指尖劃過相框邊緣,“比昨晚在現場看的還鮮活。你瞧這樓燈映寒江的細節,像不像岑參筆下‘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碎玉?”
慕德笑著搖頭:“我個照相的,哪懂那麽多詩詞?不過是覺得這塔跟煙花湊在一塊兒,像老輩子人說的‘火樹銀花合’。對了,秋穎和麗萍在裏屋挑片子呢,說是要給咱們的《詩影集》做插畫。”
裏屋傳來girs的笑聲。秋穎正趴在長桌上,用放大鏡審視底片,麗萍則握著毛筆,在宣紙上勾勒煙花的輪廓。炭爐上的銅壺“咕嘟”作響,水汽氤氳中,煜明看見牆上掛著幅未完成的書法——正是他昨夜即興寫的《元夕寄友》,最後一句“再向雲麓問鶴鳴”被放大數倍,筆鋒間似乎還凝著未散的墨香。
二、鏡裏詩痕:光影中的推敲
“煜明你看這個!”麗萍舉起剛畫好的扇麵,上麵是她根據鬆亭的照片臨摹的“鬆亭勝攝”:蒼鬆立在雪野中,背後的古塔披著赤焰,鬆針上的積雪被火光染成金紅,宛如燃燒的翡翠。“麗影華光映夜天,萍蹤妙筆攝奇妍”,秋穎晃著手機裏的詩句,“麗萍姐這畫,把你詩裏的‘攝奇妍’都畫活了。”
鬆亭抱著相機走進來,肩頭落著雪,卻渾然不覺:“剛去了趟欣虹湖,你們猜我拍到了什麽?殘雪上的煙花碎屑!陽光一照,像撒了把碎水晶。”他調出相機裏的照片,果然,銀白的雪地上嵌著五彩的紙屑,在逆光中折射出虹彩,遠處的古塔隻剩模糊的輪廓,卻更添幾分詩意。
“‘粉芒似夢星河漫’,”煜明輕聲念出秋穎的詩句,“秋穎這‘粉芒’用得妙,眼下這殘雪碎光,可不就是‘似夢星河漫’?”秋穎得意地晃了晃馬尾:“那是!昨兒看你寫‘冰輪碾破琉璃色’,我就想著,要是把月光、雪光、煙花光都揉一塊兒,該是多夢幻的景。”
慕德忽然一拍大腿:“說到光,雲峰那小子今早發消息,說他用無人機拍了‘煙花穿雲’的全景,塔身、鬆枝、流霞全收進去了。可惜他今天值班,來不了。”
“雲峰的‘逯目煙花綻九重’,”煜明從兜裏掏出筆記本,翻到昨晚記的詩句,“‘雲披綺色映天濃’,正該配他的航拍圖。等他忙完,咱們去礦上找他,順便看看他爺爺留下的老相冊,聽說有五十年代的元宵焰火照片。”
三、茶煙話舊:炭爐旁的往事
午後的陽光斜斜切進窗欞,在地麵織出菱形的光影。麗萍往炭爐裏添了塊橘子皮,頓時滿室生香。鬆亭忽然指著牆上的老照片:“你們看,那是我爺爺當年在礦上拍的雪景。”照片裏,幾個穿著厚棉襖的工人站在煤堆旁,身後是高聳的井架,天空飄著細雪,每個人臉上都掛著質樸的笑。
“鬆亭的‘鬆姿傲立伴華光’,”煜明盯著照片裏的鬆樹,“竟與令祖父的取景角度暗合。你瞧這棵老鬆,五十多年過去了,還在那兒站著,像個守歲的人。”
慕德從櫃子裏翻出個鐵皮盒,裏麵裝著泛黃的膠片:“這是我父親年輕時拍的鶴崗。你們看這張,七十年代的元宵,人們在街頭舞龍,背景裏的古塔還沒修繕,塔身爬滿青藤,可那煙花——”他指著畫麵中模糊的彩點,“跟咱們昨晚看的,竟有幾分相似。”
秋穎忽然輕聲說:“就像煜明哥詩裏寫的‘古韻今風同煥彩’,咱們拍的是煙花,也是鶴崗的魂啊。”
窗外的雪不知何時停了,一群麻雀撲棱棱飛過,驚落枝椏上的積雪。煜明望著窗外的古塔,想起昨夜雲峰在電話裏說的話:“你知道嗎?我爺爺臨終前說,鶴崗的煤能燒暖屋子,鶴崗的人能焐熱人心,鶴崗的詩啊,能照亮整個冬天。”
“‘煤城此夜人皆醉’,”麗萍忽然開口,“煜明哥,你說咱們的《詩影集》,能不能叫‘煤筆詩光’?就像冬欣說的‘煤筆繪天’,咱們用鏡頭和詩筆,把鶴崗的光都留下來。”
眾人相視而笑,炭爐裏的火劈啪作響,將每個人的影子投在牆上,疊成一幅流動的畫。鬆亭起身鋪開宣紙,研好的墨汁在硯池裏泛著微光:“來,每人題一句,就寫這‘煤筆詩光’。我先起頭——‘鬆風拂韻夜斑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秋穎接得很快:“穎慧靈心攝盛顏。”
慕德沉吟片刻,寫下:“德馨凝處夜城煌。”
麗萍看著窗外的古塔,筆走龍蛇:“麗影華光映夜天。”
煜明最後落筆,墨色在宣紙上洇開,宛如煙花綻放:
“雲麓詞心連廣宇,清硯長留鶴崗煙。”
四、雪徑尋光:暮色中的約定
傍晚時分,眾人踩著殘雪往雲麓閣走。夕陽將古塔染成琥珀色,簷角的風鈴在晚風中輕響,仿佛在應和遠處煤場的汽笛聲。秋穎忽然指著天空:“快看!有人放孔明燈!”
一盞盞紅燈籠冉冉升起,在灰藍色的天幕上劃出柔和的弧線。煜明想起李忱昨夜說的“金芒射鬥星辰黯”,此刻的孔明燈雖不如煙花絢爛,卻多了份溫暖的祈願。慕德舉起相機,鏡頭裏,古塔、孔明燈、雪地上的腳印,構成一幅靜謐的畫。
“知道嗎?”煜明忽然說,“五十年前,雲峰的爺爺在同一個位置,拍下過幾乎相同的畫麵。那時候沒有無人機,沒有長曝光鏡頭,可他用膠片留住了光。”
“所以我們更要把今天的光留住。”麗萍輕輕撫摸著相機,“等我們老了,翻看這些照片和詩,就像現在看老相冊一樣,能看見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還有鶴崗的樣子。”
路過煤場時,一群歸巢的麻雀忽然從矸石山上空掠過,夕陽的餘暉給它們的翅膀鍍上金邊,像極了昨夜的煙花。鬆亭忽然停住腳步,舉起相機:“你們看,矸石山上的雪,像不像撒了把碎糖瓜?”
眾人笑起來,笑聲驚飛了麻雀,也驚落了鬆枝上的殘雪。煜明望著遠處的燈火,想起三年前那個在矸石山拍星軌的冬夜,那時他們誰也沒想到,當初的“煤塵落鏡”會變成如今的“煤筆詩光”。
雲麓閣的燈火漸次亮起,暖黃色的光暈裏,雲峰的無人機照片已經貼在牆上——煙花在雲層間綻開,宛如天宮的花宴。煜明鋪開新的宣紙,研好的墨汁散著鬆煙香,朋友們圍坐在一起,相機、毛筆、詩稿散落一桌,像星子落進銀河。
這便是他們的時光:在煙火裏尋詩,在雪徑上尋光,在彼此的眼眸裏,尋見永不熄滅的春天。而那些被鏡頭定格的、被詩筆記錄的,不僅是鶴崗的晝夜與四季,更是一群人用熱愛炙熱的歲月,是友情在寒夜裏燃起的永恒星火。
【詞心賞析】
本章詩詞取自《鶴崗元宵焰火詩影集》新增篇目,以“雪箋燃燈”為意象核心,將“鬆亭”“殘雪”“煤場”等元素融入友情敘事。如慕德《德平之景》“德馨凝處夜城煌,平野煙花綻瑞光”,既暗合人物姓名,亦以“平野”拓開視野,將市井煙火與詩意結合;麗萍《麗萍之攝》“塔披金縷輝如晝,焰綻丹霄彩若蓮”,以工筆般的細膩筆觸,呼應其繪畫創作的特質。
文中通過“老照片對照”“矸石山上的麻雀”等細節,將詩詞與現實記憶交織,如秋穎《秋穎擷景》“粉芒似夢星河漫”對應雪後殘屑的夢幻感,鬆亭《鬆亭勝攝》“鬆姿傲立伴華光”呼應家族攝影脈絡,使詩詞成為勾連代際、凝聚友情的紐帶。
結尾以“孔明燈升空”“煤場餘暉”收束,既延續“火樹銀花”的視覺脈絡,更以“煤筆詩光”的概念升華主題——鶴崗的厚重不僅在煤與雪,更在代代相傳的人文溫度。友情如炭爐之暖,詩心似焰火之長,共同在歲月深處,煨熱了一座城的魂。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