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汴梁詞影:元宵市井唱和記
字數:3568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四十六章 汴梁詞影:元宵市井唱和記
一、雪堤叩舷
乙巳年正月十三,開封城的雪落在鐵塔上,鎏金塔頂映著暮色,宛如一支蘸滿墨汁的巨筆。煜明踩著吱吱作響的雪徑,往龍亭湖方向去,湖麵上的冰裂聲清越如琴,讓他想起去年在洛陽應天門聽的羯鼓曲。
岸邊的畫舫掛著紅燈籠,文軒站在船頭揮手,青衫外罩著件羊皮坎肩,腰間別著個葫蘆形酒壺——那是二十年前在長安舊貨市場淘的,壺身上還刻著"且將新火試新茶"的詩句。"明兄可知,州橋夜市的餛飩鋪換了新柴?"他掀開艙簾,熱氣裹著花椒香撲麵而來,"墨塵今早就在大相國寺擺了書案,說要拿《東京夢華錄》殘本換你一闋《清平樂》。"
畫舫緩緩向州橋駛去,兩岸的柳樹上掛著冰棱,像珠簾般垂到水麵。路過清明上河園時,煜明望見園內的虹橋上,正有雜耍藝人表演"踢火毽",火星子濺在雪地上,瞬間化作 tiny 光斑,恍若詞中跳脫的韻腳。
二、市井尋幽
戌時初刻,州橋夜市的燈籠次第亮起。整條街彌漫著糖炒栗子的焦香、羊肉湯的鮮香,夾雜著商販的叫賣聲。煜明在"王樓梅花包子"攤前駐足,見籠屜冒出的熱氣在冷空氣中凝成白霧,籠布邊緣結著細小的冰花,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姑蘇,雲舟帶他吃蟹粉湯包的情景。
大相國寺的山門前,墨塵正蹲在石獅子旁調墨。他麵前的書案很特別,是用舊城門板改製的,案角還留著"崇寧三年"的刻痕。"快瞧這紙!"他舉起一張泛黃的宣紙,"是從龍亭湖底撈出的宋紙,雖有蟲蛀,卻正好配《如夢令》的古意。"
此時,街頭忽然響起鑼鼓聲。一隊舞龍舞獅的隊伍穿過人群,龍頭上的鱗片是用彩紙剪成的,在火光中明滅不定。文軒掏出酒壺,往三個粗瓷碗裏斟滿黃米酒:"這般熱鬧,正合"火樹銀花滿路"的景致。明兄何不即景填詞?"
煜明望著舞獅人腰間的銅鈴,聽著那節奏分明的聲響,提筆寫下《清平樂·汴梁元宵》:"華燈初照,元夕人喧鬧。火樹銀花添喜兆,處處歡歌嫋嫋。街頭龍舞獅騰,堂前相聚溫馨。同品湯圓美滿,共祈歲歲安寧。"剛寫完,便有賣糖葫蘆的老漢經過,遞來一串裹著芝麻的山楂,說:"這位公子的詞寫得真好,送你串糖球沾沾喜氣!"
三、茶肆論箋
亥時三刻,三人躲進街角的"孫羊正店"。二樓的窗欞上結著冰花,暖爐裏的炭火燒得劈啪響,桌上擺著剛出鍋的灌湯包,湯汁在薄如蟬翼的皮裏輕輕晃動。墨塵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裏麵是碎金般的桂花:"撒在黃米酒裏,可比《東京夢華錄》裏寫的"梅花酒"還香。"
文軒忽然指著窗外:"看!是汴河燈船!"隻見河麵漂過無數蓮花燈,每盞燈上都貼著遊人的心願箋,燭光映著流水,宛如一條流動的銀河。煜明見狀,又補了一闋《如夢令·汴河燈影》:"火樹銀花滿路,鑼鼓喧天盈戶。佳節鬧元宵,共賞彩燈無數。歡度,歡度,同品湯圓甜楚。"
墨塵讀罷,從書案下取出個木匣,裏麵裝著三人曆年在市井收集的"民間詞箋":有西安夜市的羊肉湯單背麵題的《浣溪沙》,有杭州河坊街糖畫攤的油紙寫的《鷓鴣天》,還有去年在鶴崗國營副食店的發票上寫的《西江月》。"你瞧這張,"他指著一張染著油垢的紙,"是九九年在成都錦裏,明兄用辣子油罐當筆洗寫的《臨江仙》,至今還聞得見花椒味。"
四、憶裏燈痕
子時將至,酒肆裏的客人漸漸散去。文軒從坎肩裏摸出個布包,展開來竟是一幅殘缺的《清明上河圖》摹本,邊角處蓋著三人曆年的印章:"這是雲舟兄去年托人從故宮帶來的,說等我們湊齊五城元宵詞,就用它做卷首。"
煜明望著摹本上的汴河虹橋,想起二十年前三人在嶽麓山的小酒館,文軒因仕途不順借酒澆愁,是雲舟用筷子在桌上畫了幅《寒江獨釣圖》,才讓他破涕為笑。此刻窗外,雪又下了起來,燈光透過冰花,在摹本上投下斑駁的影,恍若時光的碎片。
"記得那年在揚州,"文軒忽然開口,"我們在瘦西湖放河燈,你的燈漂到橋洞下就不動了,結果第二天撈上來,燈麵上多了首無名客的和詞。"三人聞言皆笑,笑聲混著黃米酒的香氣,飄向雪夜中的汴河,驚起幾隻棲息在岸邊的水鳥。
五、寒夜聯章
寅時三刻,雪停了。三人沿著汴河岸往回走,鞋底踩碎薄冰,發出"哢嚓"聲。遠處的鐵塔在月光下泛著冷白,塔簷的銅鈴被風吹動,送來幾縷清越的聲響。煜明忽然駐足,見岸邊的柳樹上掛著未放的花苞,在雪光中微微顫動,像極了詞中待發的韻腳。
"再聯一闋《采桑子》如何?"墨塵提議,從袖中取出支凍得半硬的狼毫,"就以"雪後柳芽"為題。"文軒點頭,率先吟道:"元宵月滿花燈耀,笑語歡顏。"煜明望著河麵上的殘燈,接道:"笑語歡顏,舞鳳飛龍慶瑞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墨塵看著岸邊的柳樹,想起三人曾在不同城市的元宵夜,為尋找靈感踏雪尋梅、冒雨訪古的歲月,續道:"闔家圍坐猜燈謎,情意綿綿。情意綿綿,共話團圓福滿園。"最後一句,他特意放慢了語速,仿佛要讓每個字都落進雪地裏,成為友情的注腳。
六、清晝餘馨
次日午後,三人在龍亭湖畔的茶棚裏曬詞稿。陽光穿過柳條的縫隙,在《清平樂》手稿上織出淡綠的影。煜明翻到某頁,見紙上沾著昨夜的糖球碎屑,忽然想起賣糖葫蘆老漢的笑臉,不禁莞爾。
"明兄可聽見梆子聲?"文軒指著湖邊的遊船,一位賣元宵的老翁正站在船頭叫賣,竹製的梆子聲合著水波,竟似天然的節拍。墨塵從包裏掏出個陶瓷小罐,裏麵裝著汴河沙:"這是用來製印泥的,等端午去屈原投江處,正好取些湘水調和。"
窗外,一隻麻雀叼著柳條掠過,遠處的市井又響起了喧鬧聲。煜明望著案頭的宋紙殘卷,見墨痕在陽光下漸漸幹透,忽然明白:友情最動人處,不在於山水間的雅集,而在於市井煙火中的惺惺相惜。就像這汴梁的元宵,既有皇家園林的華燈璀璨,也有街頭巷尾的熱湯餛飩,而無論何時何地,隻要與知己同坐,便是人間最暖的詞章。
全文完)
賞析:
本章以煜明與文軒、墨塵在開封共度元宵為敘事主線,將《東京夢華錄》中的市井元素與詩詞創作深度融合。通過"雪堤叩舷市井尋幽茶肆論箋"等場景,展現文人與民間文化的交融:如"宋紙寫《清平樂》羊肉湯單題詩"等細節,使詩詞從文人案頭走向市井煙火。友情刻畫上,以"民間詞箋 ection殘卷印章辣子油罐筆洗"等意象,凸顯三十年交往的"煙火氣"與"厚重感",避免了理想化的抒情。畫麵營造上,既有"鐵塔雪光映華燈"的曆史縱深,也有"茶棚曬稿聽梆子"的現世溫情,通過古今、雅俗的碰撞,傳遞出"詞心在民間,友情即清歡"的創作理念。整體延續前作"以地域文化為骨,以友情歲月為魂"的風格,在市井喧囂與詩詞韻律中,譜寫出文人精神的鮮活篇章。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