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張遠講史
字數:3468 加入書籤
隨著張遠的講述,韓林塵封的記憶也開始慢慢被勾起,之後該就是自己派人找尋韓世忠,又上梁山搶了地盤,最後前往皇宮一通亂殺吧。
果然,張遠所說的也是這些事,直到說道離開後的事:
“當時的宋庭真是嚇怕了,皇位空懸一年多,誰也不敢坐,這個時候蒙古人趁虛而入,一直打到長江天險。
宋庭這才扶植了新皇,這就是南宋了,不過新皇也就是個傀儡,不頂事。
這裏最值得說的就是梁山這夥人了,偉帝韓世忠得聖君遺書,率領梁山好漢立起大旗,先是平了境內各路義軍,然後直接揮師北上,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勝。
不到五年時間,直接將金軍韃子直接再度趕了出去,到了這個時候,偉帝才勒令休養生息。
同時開始肅清內部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南宋,以偉帝軍隊的戰鬥力,這仗根本就沒怎麽打,南宋便成為了過去。
新朝建立,名為新宋,有人說二字國不好,不夠威嚴,不過偉帝絲毫不在乎,從這可以看的出,他心中是有大宋的,新宋隻是迫不得已。
又十年,新宋經過多年休養生息,又進行多項積極的改革,國力開始再度變得強大起來 。
偉帝遂以盧俊義關勝二人為征討大將軍,兵出燕雲,這一戰曆時三年,終於將丟失近兩百年的燕雲十六州收回,新宋兵鋒之盛,舉世膽寒。
同樣是這一戰,更是出了個戰神級別的人物嶽飛!
燕雲十六州雖然收回,可對外局勢並不樂觀,因為草原上又崛起了個強大的存在,蒙古人!
領頭的號成吉思汗,馬蹄踏遍了亞歐大陸,一時間整個世界都在蒙古人的鐵騎下瑟瑟發抖。
新宋這麽大這麽富饒的地方,蒙古人不可能會放棄,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可這個時候,原梁山的老將們是真的都老了,打不動了,偉帝倒是還在壯年,可誰又準許他出征呢?
好在新生代的嶽飛、劉璘、吳琦、虞允文等接過了重任,玉門關外埋骨十萬,終是沒讓蒙古人前進一步。
轉折點在嶽飛六十二歲時,此時整個亞洲,蒙古唯一啃不下的骨頭也就新宋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宋已經不是曾經的新宋了,最為厲害的是,火槍問世了,而且直接達到了燧發槍的程度。
反攻開始了,六十二歲的嶽飛拜征西大元帥,領軍三十萬西出玉門關,這一走就是十八年。
十八年時間,征西軍幹下了整個亞洲,幹下了三分之歐洲大陸,亞洲大陸也被稱為新宋州。
八十歲的戰神嶽飛還朝,九十多歲的偉帝親自出迎,那時的盛況,嘖嘖,真是生不逢時啊。
據說國家博物館,還有當時嶽飛副將辛棄疾挽著嶽飛參拜偉帝的現場畫像呢!
說了外治武功,再說內政,新宋廣開先河,是曆史上第一個實行全民掃盲的王朝。
這項措施是偉帝定下的國策,新宋七百年,始終貫穿,另外新宋也是第一個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國家。
整個新宋七百年,文化科技,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偉帝的諡號偉字,實至名歸,千古第一帝,絕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那新宋是如何亡了的呢?”韓林又問道。
張遠再度開始道:“新宋太大了,可他卻依然是個君主製國家,這樣的國度,帝王強勢厲害就算了,可大幾百年呢,韓皇室怎麽可能代代都是菁英?
實際上從三百年後,新宋大概就有點像最早的周王室分封天下的感覺了,明麵上大家都認新宋這個國家。
可實際上,各路諸侯卻是自己玩自己的,韓皇室對於他們並無多大約束力。
甚至各行省州道間互相攻伐的事,都屢見不鮮,如此一來,相互傾紮下,滅亡是早已注定的。
堅持了三百年,那還是新宋人心所向,是對偉帝的敬重,對神秘聖君的忌憚。
直到新文化思潮爆發,人民思想徹底覺醒,這才終於引發大規模混戰。
從新宋六百年左右,國土就開始陸續丟失,直到新宋末年,隻剩下三分之一個亞洲大小。
這個時候,一個有組織的新民主義思想的團體出現了,他們宣揚人民自己做主,民主天下,這贏得了幾乎所有中下層人士的擁戴,立時十年,這一組織徹底覆滅了新宋,建立了民國,人民的國度。
國新立,倒是確實貫穿了民為主的思想,國家領導都是民眾選舉而出,治理國家的思想都是先進思想。
這樣的新體製好處顯而易見,國家力量快速興起,各行各業快速發展,也是在這個體製下,最下層的民,第一次擺脫了貧困。
酒肉第一次走進尋常家庭,走向日常生活,人民不再為填飽肚子而拚命,開始有了精神方麵的追求。
科技的高速發展給人帶來了無數便捷,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享樂。
按說這樣的國家,肯定能長長久久的下去,最後甚至走出地球,跨向太空。
可惜,國不過三百,這個詛咒不是開玩笑的,民國得國三百載出頭,還是沒了,連新宋都比不上!”
“這是為何?”韓林不解。
張遠道:“還是財富分配問題,當國家高速發展時,有錢的和有權的開始逐漸獲得話語權。
雖然是選舉製,可這些早先獲得高位的,經過幾代發展,會想著法子的將自己的親族弄進領導者的隊伍。
這些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領導者,其實已經不能代表人民了。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農民種地苦,他們竟能給出你不會少種點地,然後去城裏買個房子收房租麽?
草他奶奶的,要是都能買起房了,誰特麽還種地啊,種地的農民難道是真的對土地有感情了不成?
就這些該死的王八玩意,把持著政權,又不懂疾苦,欲望又盛,不過百年時間,就把手紛紛伸向了百姓的身上。
先是敗壞社會風氣,然後又提高教育門檻,接著出台一係列條款來從各方麵將百姓限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