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土法煉焦與化工萌芽
字數:5456 加入書籤
河口鎮的兵工廠最近煙火氣十足。
自從煤崗的煤源源不斷運來,那幾座半死不活的土高爐總算能火力全開了。
鐵匠們甩開膀子幹活,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幾乎沒停過。
但新的麻煩很快就來了。
“不行!大帥,這鋼不行!”陳博文拿著一根剛冷卻下來的鋼條,滿臉愁容地衝進林好的臨時辦公室,差點被門檻絆倒。
他把鋼條往桌子上一拍,發出沉悶的聲響。
“你看這韌性!太脆了!勉強做個農具還行,要做槍管,做炸膛的風險太高了!”
林好皺起眉頭,拿起那根鋼條看了看,斷麵確實不怎麽樣,雜質肉眼可見。
“煤的問題?煤崗的煤不是說質量不錯嗎?”
“煤是好煤,可咱們這土爐子,溫度還是上不去!”陳博文急得直搓手,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直接燒原煤,熱量還是不夠均勻,燒不透!煉出來的鋼,雜質多,性能不穩定。我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資料,也請教了幾個老鐵匠,都沒太好的辦法。”
最近幾天,陳博文幾乎住在了煉鋼爐旁邊,眼窩深陷,胡子拉碴,整個人都透著一股焦躁。
兵工廠等著鋼材造槍炮,前線等著武器補充,這鋼材質量上不去,一切都是白搭。
林好也跟著頭疼起來。
他對煉鋼懂個屁,腦子裏那些模糊的現代知識碎片,在這種具體的技術難題麵前,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他下意識地踱步,腦子裏開始胡思亂想。
煤炭…熱量…更高溫度…怎麽才能讓煤燒得更旺,溫度更高更穩定?
他想起之前在煤崗煤礦轉悠時,看到礦工們處理一些碎煤和煤粉的方法。
好像是把煤堆起來,用黃泥糊上,留幾個小孔,然後點火,讓它在裏麵慢慢地、不充分地燃燒?
那玩意兒燒出來黑乎乎、亮晶晶的,好像叫…焦炭?
對!焦炭!
他模糊地記得,現代煉鋼好像用的就是焦炭,不是直接用原煤。
焦炭熱值高,燃燒穩定,還能提供碳元素。
【萬物皆可盤·土味黑科技】的念頭如同電流般劃過大腦。
“焦炭!”林好猛地停下腳步,眼睛一亮。
“啥?啥碳?”陳博文一臉茫然。
“焦炭!就是把煤隔絕一部分空氣,讓它幹餾、悶燒,去掉裏麵的水分和揮發性物質,剩下的就是焦炭!”林好努力回憶著那點可憐的化學知識,比劃著解釋,“用焦炭煉鋼,溫度能上去,鋼的質量也能提高!”
他把自己在煤礦看到的那種土法燒煤堆的法子,連說帶比劃地告訴了陳博文。
“把煤堆成小山包,用濕泥巴糊嚴實,底下留進氣口,頂上留出煙口,點著了讓它慢慢燒,燒透了再用泥封死,等它自己滅掉冷卻?”
陳博文聽得眼睛越瞪越大,從最初的疑惑,到震驚,再到狂喜。
“幹餾?!對啊!我怎麽沒想到!隔絕空氣加熱,去除雜質,提高固定碳含量!大帥!您…您這簡直是…”
陳博文激動得語無倫次,一把抓住林好的胳膊,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我馬上去試!馬上就去!”
他像一陣風似的衝了出去,連桌上的鋼條都忘了拿。
陳博文的行動力是驚人的。
他立刻召集了幾個腦子活絡的技術工人和老鐵匠,按照林好描述的“土法煉焦”,在兵工廠旁邊找了塊空地,叮叮哐哐地忙活起來。
他們挖了幾個大坑,把精選出來的塊煤堆放進去,然後用和好的黃泥仔細地糊在煤堆外麵,隻留下必要的通氣孔。
點火,封口,控製火候。
整個過程充滿了摸索和不確定性。
第一爐,火太大,直接燒成了灰。
第二爐,封得太死,中途就滅了。
第三爐,小心翼翼地控製著火候和通風,終於,一股濃烈的、刺鼻的煙氣從頂部的孔洞冒了出來,帶著一種奇異的臭味。
幾天後,當他們小心翼翼地扒開冷卻的泥殼時,露出了裏麵黑亮多孔、質地堅硬的焦炭。
“成了!成了!這就是焦炭!”陳博文捧著一塊還帶著餘溫的焦炭,激動得手都在抖。
他立刻讓人把這批寶貝焦炭運到煉鋼爐。
當焦炭代替原煤投入爐膛時,火焰明顯變得更加猛烈,爐溫也迅速攀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一次煉出來的鋼水,顏色更加純淨,流動性也更好。
冷卻後的鋼錠,經過鍛打測試,強度和韌性都遠超之前的煤煉鋼!
“成功了!大帥!我們成功了!”陳博文拿著測試報告,再次衝進林好的辦公室,這次臉上是抑製不住的狂喜,“用焦炭煉出來的鋼,完全可以滿足造槍管和炮管的要求!強度至少提高了三成!您真是神了!這法子太神了!”
看著陳博文那幾乎要手舞足蹈的樣子,林好心裏也鬆了口氣。
“謝天謝地,又沒炸…咳咳,我是說,科學原理嘛,總是有用的。”他強裝鎮定地說道。
然而,驚喜還不止於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進行土法煉焦的過程中,陳博文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個“副產品”。
當煤堆在高溫下悶燒時,從煤堆底部和側麵的一些縫隙裏,會不斷滲出一種黑褐色的、粘稠油膩的液體,散發著極其刺鼻難聞的氣味。
“大帥,您看這個。”陳博文用一個破瓦罐小心翼翼地裝著一些這種液體,遞到林好麵前,“煉焦的時候,這玩意兒一直往外冒,味道衝得很。我們以前少量收集過,好像叫…煤焦油?”
煤焦油?
林好湊近聞了一下,那股熟悉的瀝青混合著某種化學藥品的味道,讓他精神一振。
這玩意兒…可是好東西啊!
他腦子裏關於煤化工的模糊知識再次被激活。
防水、防腐、消毒、還能提取各種化工原料…苯酚、萘、蒽…雖然他記不清具體怎麽提取,但知道這玩意兒用途廣泛,絕對是個寶藏!
“收集起來!這東西用處大得很!”林好立刻拍板,“陳教授,你查查資料,看看這煤焦油都能幹啥用?防水塗料?木材防腐劑?消毒水?”
陳博文愣了一下,看著那黑乎乎、臭烘烘的液體,有些難以置信。
“這…這東西能幹那些?”
“試試就知道了!”林好斬釘截鐵地說,“這可是咱們‘科技’的新方向!”
他當即決定,在兵工廠旁邊,再劃出一塊地,成立一個臨時的“土法化工廠”,專門處理和利用這些煤焦油。
首要目標,就是解決部隊急需的防水和消毒問題。
收集煤焦油的過程,堪稱奇葩。
工人們在每個煉焦的土坑或者土堆底部,又挖了一個小坑,或者幹脆就放上幾個大瓦罐、破鐵桶。
煉焦開始後,黑褐色的煤焦油就順著縫隙,一滴一滴地落入下麵的容器裏。
場麵看起來極其簡陋,甚至有些滑稽。
負責收集的工人每天都搞得滿身油汙,臭氣熏天,但效率卻出奇的高。
大量的煤焦油被源源不斷地收集起來。
陳博文帶著人,一邊忍受著刺鼻的氣味,一邊開始了對煤焦油的初步利用研究。
經過反複嚐試和失敗,他們終於摸索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防水處理方法。
將收集到的煤焦油加熱融化,然後把裁剪好的粗麻布放進去浸泡,撈出晾幹。
這樣處理過的麻布,雖然變得僵硬,顏色發黑,還帶著一股難以去除的焦油味,但防水效果卻相當不錯!
第一批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黑風牌”防水布很快被送到了部隊。
士兵們用它來搭帳篷、蓋物資、做雨披,雖然味道難聞了點,但能實實在在地防雨防潮,尤其是在東北這潮濕陰冷的環境裏,簡直是雪中送炭。
一時間,“黑風牌”防水布供不應求,就連根據地的老百姓也想方設法弄一些回去蓋屋頂、糊窗戶。
土法煉焦解決了鋼鐵質量的瓶頸。
煤焦油的意外發現和利用,則為黑風寨打開了一扇通往“土味”化工領域的大門。
從簡單的打鐵、機械加工,到開始涉足化學工業,雖然一切都還很簡陋粗糙,但黑風寨的“科技樹”,確實在朝著一個越來越奇怪,但也越來越有用的方向野蠻生長。
林好站在那冒著黑煙、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土法化工廠”外,看著工人們用瓦罐收集著“工業血液”的副產品,臉上露出了複雜的笑容。
他的“土味工業帝國”,又點亮了一個新的、雖然有點歪但絕對關鍵的科技點。
喜歡攤牌了我真是土匪不過地盤有點大請大家收藏:()攤牌了我真是土匪不過地盤有點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