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這年輕人!
字數:3767 加入書籤
是的,陳默。
當崔茗慧的目光落在陳默身上時,才發現他沒有像其他尖子生那樣眉頭緊鎖,翻閱著課本和筆記;也沒有像普通同學那樣低頭回避她的視線。
他隻是平靜地坐著,背脊挺直,目光沉靜地望著黑板,臉上沒有任何為難或困惑的神色,仿佛剛才那個難住全班的問題,在他心中早已有了清晰的答案。那是一種源於絕對實力和深厚積累的從容淡定。
崔茗慧的心裏一動,一個念頭瞬間閃過:這小子,肯定會這道題!不如讓他試試?
這個念頭帶著一絲冒險,但更多的是對這位得意門生的絕對信任!
她臉上浮現出鼓勵的微笑,聲音清晰地打破了教室的沉默:“陳默同學,你對‘騰籠換鳥’戰略的理解和具體操作,有什麽看法?”
唰!
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後排所有領導和老師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陳默身上!
陳默眨了眨眼,但並沒有絲毫慌亂。他從容地站起身,聲音清朗而沉穩,清晰地回蕩在安靜的教室裏:“‘騰籠換鳥’,本質上是一種區域產業結構的主動優化和空間重構戰略,其核心內涵在於......”
寫作文講究的就是開宗明義,精準定義!
因此,他把對於“騰籠換鳥”的定義理解先解釋了一遍,好處就是不僅點明了戰略的本質是“優化”和“重構”,更清晰地區分了“騰”什麽,“換”什麽。
這回答的深度和高度,瞬間讓後排的幾位老師眼中閃過驚訝和讚許的光芒,手中的筆再次快速記錄起來。
陳默略作停頓,繼續條分縷析:
“具體操作層麵,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空間置換與土地集約利用......
第二,政策引導與門檻提升......
第三,創新驅動與平台搭建......
第四,城市功能轉型與配套升級......”
陳默的回答不局限於課本上提到的知識,還有他自己的理解,因此,當他嘴裏蹦出來一個又一個具體操作路徑時,台上台下的人都愣住了。
旁聽老師:......
領導:......
馬東:哎呦呦呦,臥槽,這年輕人!臥槽!真給我長臉了!
崔茗慧:???你還脫稿!
當陳默講完之後,七班的所有學生則是全都望著那個站起來的少年,他們也都聽呆了。
人比人氣死人啊!
就陳默這樣的知識儲備,哪怕沒被保送,感覺就算是參加高考,他考入清北也是輕而易舉吧?
林曉眼中閃爍著強烈的佩服和驕傲的光芒,腰背挺得更直了。
李晴微微張著嘴,看向陳默的目光充滿了仰慕。
林勳和王遠更是恨不得給陳默豎大拇指,滿臉的“臥槽,牛逼!”
崔茗慧站在講台上,看著自己最得意的學生,眼中是難以抑製的欣慰和自豪。
她強壓下心中的激動,用盡可能平穩的語氣總結道:“非常好!陳默同學的回答非常全麵、深刻,不僅準確理解了‘騰籠換鳥’的戰略內涵,更結合實例闡述了具體的操作路徑,展現出了極強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正是我們學習區域地理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
她帶頭鼓起掌來。
瞬間,教室裏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陳默驚豔表現的由衷讚歎,也是送給青川一中這堂高質量公開課的肯定!
包括後排的領導老師們,臉上早已沒有了最初的審視,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飾的驚歎和讚賞!
那位帶著眼鏡的市教研室領導,一邊飛快記錄,一邊頻頻點頭,嘴角抑製不住地上揚。
旁邊的幾位外校老師,更是交換著難以置信又心悅誠服的眼神。
教導主任馬東坐在王遠旁邊,努力維持著嚴肅的表情,但眼角的笑意和微微揚起的下巴,寫滿了“看,這就是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的驕傲。
窗外的天光透過窗戶,灑在陳默平靜而自信的側臉上,他微微頷首致意,然後從容坐下。
他的回答為這堂高規格的公開課畫上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驚歎號。這堂備受矚目的公開課,因為他的存在,達到了一個令人矚目的高潮。
課堂繼續推進,但氣氛明顯輕鬆了許多。
崔茗慧後續的問題雖然仍有深度,但已不再刻意追求“大難題”,更多是引導大家理解珠三角轉型的具體案例和成效。
七班的學生們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思路更加活躍,連帶著後排領導和老師們臉上的讚許之色也一直未曾褪去。
下課前的五分鍾,後排的領導和老師們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開始陸陸續續、悄無聲息地站起身,在教導主任馬東的陪同下,從後門魚貫而出。
他們需要去進行課後的評議交流。
當最後一位聽課老師的背影消失在門口,講台上一直保持著高度專注、身體微微繃緊的崔茗慧,幾不可聞地、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那緊繃的肩膀線條,肉眼可見地鬆弛下來一絲。
她下意識地抬手,用指尖輕輕按了按眉心,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這短短的四十分鍾,耗費的心力遠超平時幾節課。
然而,這口氣隻鬆了一瞬。
麵對台下依然坐得筆直、但眼神裏明顯多了些好奇和期待的學生們,崔茗慧臉上迅速恢複了慣有的沉穩。
她挺直背脊,目光依舊銳利地掃過全班,仿佛剛才那片刻的鬆弛從未發生。
這節課,還沒結束。
...
鈴鈴鈴——
下課鈴聲終於清脆地響徹校園!
崔茗慧緊繃的嘴角終於徹底放鬆,一個發自內心的、帶著欣慰和自豪的燦爛笑容在她臉上綻放開來。
她率先鼓起掌,聲音洪亮而充滿感情,“同學們!”
嘩——!
早已按捺不住的七班學生,立刻爆發出比剛才送給陳默更加熱烈、更加持久的掌聲!這掌聲,是慶祝這堂“硬仗”的勝利,是釋放緊繃後的狂喜,更是送給所有為這節課付出努力的人,包括他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