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劉昆治理種花部落三)

字數:5729   加入書籤

A+A-


    《種花法典》在婚姻方麵的規定,著實有些奇特。
    比如,男女成親必須年滿十六歲,否則不予辦理。
    劉昆考慮的是女人生育問題,女人的骨盆至少要到十六歲,才算基本發育完全了。
    屆時,她們生孩子的時候,也安全了很多。
    那種十二、三歲就生娃的女人,死亡率實在太高了。
    法典的初衷,是為了保障母親和孩子的健康,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為了應對某些人納妾,法典還專門規定了“小妾稅”。
    稅額固定,數量驚人。
    想娶小妾,行啊!先繳納“小妾稅”。
    還要經過縣、郡兩級官府反複核定,才能娶上一房小妾。
    這項規定,無疑是對那些試圖通過納妾來炫耀自己財富的人的一種限製。
    如果再想娶第二房小妾,“小妾稅”就要翻倍了,核實也越加嚴格。
    以此類推,娶得越多,要繳納的錢財就在上一次的基礎上翻一倍。
    這種製度設計,既體現了對女性的尊重和保護,也體現了對富人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限製和約束。
    而且,小妾是上了該戶戶籍的人,地位略低於正室。
    但待遇等同於正室,正室不得打罵她們,更不得把她們賣出去!
    這一規定,和中原大漢朝廷治下小妾等同於貨物那樣,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無疑是對小妾的一種保護,讓她們在家庭中也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
    如果想納妾,又不想繳納高額的“小妾稅”。
    不去登記,以為就可以逃過一劫的想法,也是很難實現的。
    《法典》規定,女人跟有家室的男人,隻要生了孩子,就算是小妾。
    這一規定,既體現了對小妾身份的認定,也體現了對孩子權益的保障。
    種花部落之中,小妾所出的子女,其地位與正室嫡子相當,和嫡子一樣能光明正大地繼承家產。
    這景象與中原庶出的子女往往被邊緣化,沒有任何繼承權,沒有獲得家族培養的權利截然不同。
    劉昆要的就是針對那些逃避“小妾稅”的漏洞,而想出來的解決辦法。
    這關係到小妾和她們的孩子的終身利益,所以小妾和她們的孩子必定都會積極配合種花部落官方的。
    納了小妾卻隱瞞不報的行為,都將麵臨法律的嚴懲。
    劉昆深知,世間不乏大富大貴之人,他們有能力追求更多的情感和欲望。
    如果簡單粗暴地禁止他們納妾,實在就太不人道了。
    因此,他的“小妾稅”,就是要讓這些人量力而行。
    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不失寬容與理解。
    在種花部落,觸犯法律的代價,是極其沉重的。
    一旦有人觸碰法律的紅線,全家都失去了從政、從軍的權利,隻能淪落為普通人。
    劉昆就是用這樣的嚴苛法律告訴種花部落民眾,隻要你遵守法律,就享有相應的權利。
    但是一旦違反法律,那就什麽權利都沒有了。
    種花部落的土地,都收歸部落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分配給個人的土地,嚴禁買賣交易。
    雖然看似不近人情,但這是杜絕土地兼並最好的法子。
    劉昆把這項法律推廣到了所有的治下,並沒有受到什麽阻礙。
    因為這些耕種和放牧的土地,都是他們從匈奴人、羌人、鮮卑人手中奪來的戰利品。
    不存在所有權糾紛,自然不需要考慮。
    劉昆不僅創辦了種花部落的銀行,還發行了自家的貨幣——種花通寶。
    他在藍星東大的時候,對於銀行業的認識知之甚多。
    深知貨幣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的至關重要性,自然會把這個大殺器緊緊抓在手裏。
    得益於九原科學院的先進鑄造技術,種花部落所鑄的銅錢無論在分量還是成色上,都超越了當時大漢通行的五銖錢。
    鑄造這些銅錢的原料,主要來源於四處搜集的銅器和廢棄的五銖錢,還有各州代理商搞來的銅。
    劉昆將這些全部熔煉後,精心鑄造出了種花通寶。
    但要滿足今後的銅錢需求,在銅的來源方麵還有不小的缺口。
    但這隻是暫時的,劉昆知道在涼州的武威郡藏有一處著名的產銅之地——後世甘肅白銀市的銅礦。
    這片礦區就位於武威郡的祖厲縣、鶉陰縣和媼圍縣之間。
    他以前閑暇無聊刷短視頻的時候,就曾經看過大西北的各種介紹。
    至今他仍清晰地記得,當介紹到甘肅白銀市的銅礦時,視頻還特別提到了漢朝時期這裏就已經開始產銅了。
    這意味著,隻要劉昆在武威郡的祖厲縣、鶉陰縣和媼圍縣稍作打聽,就能迅速找到這個特大銅礦。
    一旦掌握了自主產銅的能力,種花部落的“銅荒”問題將迎刃而解。
    為了種花銀行能夠順利開業,劉昆傾注了巨大的心血於宣傳工作之中。
    如今的種花部落,無論是官員的俸祿還是軍隊的軍餉,皆以“種花通寶”支付,其價值等同於一枚五銖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時候的五銖錢還是很堅挺的通用貨幣,購買力也很強。
    原來的曆史上,當董卓占領洛陽後,他逐漸掌控了朝廷大權。
    在“諸侯討董”的時候,董卓被迫遷都長安。
    為了籌措龐大的軍費開支,和維持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
    董卓采取了極端手段,熔解了長安城內大量的銅像與銅器,鑄造出了所謂的“小錢”。
    這些“小錢”做工粗糙,連起碼的銘文都沒有,重量遠輕於原本的五銖錢,質量極差。
    隨著“小錢”的大量發行,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迅速過剩,物價隨之飆升。
    據史書記載,穀物的價格一度暴漲至每石數十萬錢乃至更高,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劣質貨幣的泛濫導致了市場的混亂,百姓們紛紛棄用這些“小錢”。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愈演愈烈,經濟秩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不得不轉而使用穀帛等實物作為支付手段。
    種花部落發行的“種花通寶”卻以其卓越的品質和信譽,贏得了人們廣泛的認可。
    在董卓治下的人紛紛摒棄了那些劣質的“小錢”,轉而鍾愛起“種花通寶”來。
    這一轉變,無疑讓董卓發大財的夢想徹底破滅。當然了,這是後話。
    為了推廣種花通寶,劉昆親自現身說法,在市場上當眾使用種花通寶購買貨物。
    如今他的名聲在種花部落如日中天,他的事跡在種花部落到處傳唱。
    民眾們視他為“天神”,對他頂禮膜拜。
    連布日古德首領都親自使用種花通寶了,他們還有什麽懷疑的。
    不久之後,種花通寶就被大家接受了。
    而且,聽說將錢存入種花銀行,還能獲得利息。
    一百個種花通寶存在銀行滿一年,即可獲得五個種花通寶的利息。
    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然而,盡管眾人心中充滿好奇,卻也不免有些疑慮。
    在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後,種花銀行選擇了一個吉日良辰正式開業了。
    開業之日,劉昆率領一眾種花高層,親自出席了種花銀行的開業典禮。
    人們都對這種新奇玩意感興趣,但卻沒有幾個人敢上前嚐試的。
    於是,劉昆命人當眾從九原庫府運來好多車黃澄澄的種花通寶。
    這些錢幣當著大家的麵,直接被存入了種花銀行,令圍觀的人群眼前一亮。
    見此情景,一些膽大的民眾也開始紛紛存入銅錢。
    種花銀行在每個郡都開有分行,每個縣有支行。
    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分行、支行生意慘淡,門可羅雀。
    但很快,那些精明的商人就從中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他們意識到,隨著種花銀行的普及,在種花部落之內經商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往日的時候,做生意時必須帶上很多的銅錢。
    既占據了寶貴的貨物空間,又增加了路途中的風險。
    而今隻需將資金存入種花銀行,憑著手中的存款憑證,就能去其他地方的種花銀行兌換銅錢,用於支付貨款,順暢地完成交易。
    而且,當手頭資金有點緊的時候,還能向銀行借錢。
    雖然要支付一些利息,但比向私人借錢低多了。
    饒是這樣,種花部落也花費了好幾年,才將銀行發展了起來,成為推動部落經濟繁榮的重要力量。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