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接應冀州黃巾軍計劃出爐
字數:5085 加入書籤
因為,隨著四月份的到來,劉昆感覺到了中原局勢的緊迫,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遠在河套的劉昆自然不會去幹涉中原的戰事,畢竟他治下沒有黃巾軍。
而且,他明麵上隻是雁門郡太守,有著雁門郡兩縣之地廣武、原平和雁門關的守土之責。
雁門關勒守種花部落這群胡人朝廷和並州刺史及廣大民眾的認知裏,種花部落就是一群胡人。)入關的咽喉要道,不容有失。
沒有朝廷的命令,他不可能越境攻打冀州或幽州的黃巾軍。
作為漢室宗親,他也不可能公開支持張角的黃巾軍。
劉昆當前要做的事就是確保冀州那一百萬黃巾軍及其家屬能夠安全到達河套地區,還有張角留下的東山再起的雄厚財富。
在此之前,他還必須和張角去確認一下他們之間的賭局輸贏。
想必張角到時候應該不會賴賬吧?不然的話,他一定不會介意提早送他上路!
根據原來曆史的進程,五月份潁川長社的黃巾軍“依草結營”會被皇甫嵩火攻覆滅。
波才逃竄至陽翟,堅持不了多久之後,於六月份被殺。
而南陽的張曼城也在六月被南陽太守秦頡襲擊身亡,由副手趙弘接任南陽黃巾軍。
與此同時,皇甫嵩在西華擊敗了汝南彭脫,豫州的數十萬黃巾軍宣告覆滅。
到了八月份,張角病逝;
十月,廣宗被破,張梁被殺;
十一月,張寶也被殺。
南陽的黃巾軍在趙弘、韓忠之後,第四任首領孫夏接手,最終在十一月兵敗身亡。
劉昆必須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和時間,切入到這場席卷大漢朝的戰亂之中,完美達成自己預定的計劃和目標。
九原城郡守府內,軍機處燈火通明。
劉昆望著連熬了數個通宵的戲誌才、賈詡、黃玄軍機處這三大巨頭,內心滿是感動。
軍機處乃劉昆特意設立的種花部落最高軍事權力機構,專門負責謀劃軍隊的一切軍務。
如今隻有四人,就是劉昆與眼前的戲誌才等三大巨頭。
在劉昆提出引軍前往冀州癭陶接應那百萬黃巾軍及其家屬這一看似難以完成的宏偉計劃後,三人便立即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謀劃與布局。
校事府的密探們多方勘探,將收集到的情報匯總至了軍機處。
隨後三大巨頭共同研究、磋商,最終製定出了一個嚴謹且切實可行的接應計劃。
蒙玉帶領著幾名侍女,端來了四份散發著沁人心脾芬芳的茶水和糕點,分別奉給了四人。
戲誌才、賈詡、黃玄趕忙起身,向蒙玉致以謝意。
蒙玉可不簡單,且不說她的祖父是蒙氏一族的老族長,如今還擔任著九原士官學校常務副校長一職。
單是她作為劉昆的愛妾這一身份,就足以讓他們敬重有加了。
更何況,她雖然年輕,卻不是一個花瓶。
她除了有一身不錯的武道修為,而且在種花部落即將裝備的新型秦弩——九原一號的研發中功不可沒。
蒙玉微笑著向四人輕輕欠身行禮,隨後如同清風拂柳般帶著幾名俏麗的侍女離開了。
劉昆連忙端起自己桌案前的香茗,向三位肱股之臣微笑示意道:“戲先生、賈軍師、黃大人,這可是玉兒家鄉帶來的特製山茶,實屬難得的茶中精品,諸位不妨品鑒一二。”
幾人聞言,紛紛端起茶盞,湊到鼻端輕嗅。
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他們疲憊的身心都為之一振。
輕抿一口後,紛紛閉上雙眼,沉思了片刻。
賈詡眼中突然閃過一道精光,大聲讚道:“聖主,蒙夫人這茶,果然是極品。某品茗多年,從未喝過如此醇香飽滿、回甘生津的好茶!”
老狐狸平日沉默寡言,能得到他這樣的讚賞還真難得。
當然,也不排除老狐狸有拍馬屁之嫌。
戲誌才哈哈一笑,說道:“此茶入口,舌尖所感受到的苦澀瞬間化作喉韻甘潤,唇齒留香,實乃好茶!好茶呀!”
黃玄也是個品茶行家,入口之後隻覺香氣如蘭,口腔生津,回味悠長。
他抬頭看向劉昆,輕輕捋了捋頜下的三縷短須,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意,卻未多言。
劉昆聞弦歌而知雅意,哈哈一笑,朝著外麵高聲喊道:“玉兒,將這上好山茶給三位大人都準備一份,待會讓他們帶回去。”
戲誌才眼前一亮,賈詡和黃玄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蒙玉脆生生地應了一聲“諾”,不一會就帶著三名侍女為三人各自奉上了一包蒙氏山茶。
眾人紛紛向蒙玉道謝,爽快地收下了茶葉。
等蒙玉帶人走後,戲誌才沉吟了片刻,隨後與其他兩人對視一眼。賈詡和黃玄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他站起身來,將一份連日來他們三人不眠不休製定好了的接應計劃書遞給了劉昆。
劉昆接過計劃書,仔細翻閱了起來。
看著看著,不時點頭稱讚。
這份計劃書詳盡周全,將一萬接應大軍從雁門郡陰館到冀州巨鹿郡癭陶之間的路線,以及途中可能遭遇的各種情況都考慮了進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賈詡捋了捋胡須,笑著說道:“聖主,這份計劃書雖是在校事府提供的情報基礎上推測而成,但若真要實施,恐怕仍會有未知的變故,我軍還需隨機應變才行。”
劉昆點了點頭,說道:“計劃書終究隻是死物,途中發生的各種意外難以預料。不過,有此計劃作為參考,我們已能應對大部分情況。”
戲誌才思索片刻,又道:“聖主,依某之見,如今正是著手實施的最佳時機。若再拖延,恐怕會趕不上黃巾軍覆滅的時機。”
他們三人雖然不清楚劉昆為何如此篤定張角會在八月份去世,也不明白為何冀州的黃巾軍會在十一月份敗亡。
但既然劉昆如此安排,他們便隻能按照他這個的思路去製定和執行計劃了。
按照這份計劃,種花部落將在近期調集大批糧草。
從雁門郡陰館開始,到計劃書中提及的原平、井陘關一路,囤積起來。
因為,他們不僅要供應這一萬接應大軍的日常所需,而且還要承擔近百萬黃巾軍及其家屬一路來所需的口糧。
平地運輸尚且容易,種花部落盛產牛馬,用來拉車運輸糧食輕而易舉。
然而,一旦要翻越五台山,井陘關,其中的山路崎嶇難行,牛車馬車幾乎無法使用。
要運送大量糧食,隻能依靠人扛肩挑,後勤工作無疑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
不過,對於這一問題,劉昆早有應對之策。
他吩咐人將一輛奇特的車輛推了進來,展示在三人麵前。
戲誌才和黃玄見狀,驚訝地走上前去。
隻見這輛車隻有前方一個輪子,輪子上方設有車架,車後還連接著兩根長長的木杆。
其實,隻要稍有見識的後世人看到這輛車,便能認出這是“雞公車”。
此車因其形狀酷似雞公而得名,輕便靈巧。
在平地行駛時,一個人就能輕鬆拉動三石約等於如今的一百八十斤)的貨物。
而在山地行走時,後麵一人推,前麵一人用繩索拖拽。
便可搭載四石約等於如今的二百四十斤)糧食,行走如飛,如履平地。
黃玄看著這輛怪車,驚訝之餘,對劉昆的智慧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捋著頜下的短須,哈哈大笑道:“聖主果然學究天人,竟發明出如此巧妙的神物。有此神物,我軍山道糧食運輸的問題就能完美解決了。”
劉昆哈哈一笑,毫不謙虛地接受了黃玄的誇讚。
傳聞幾十年後諸葛亮發明了傳說中的木牛流馬,能在山地運輸糧食如同後世的機械一般簡便,可惜他造不出來。
而且,木牛流馬說不定也是後人杜撰出來的,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為了稱讚孔明的聰明才智罷了。
有了這“雞公車”運輸糧食等物資,劉昆及三大巨頭對此次接應計劃的成功實施更有信心了。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