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風水輪流轉,漢胡攻勢互換

字數:4764   加入書籤

A+A-


    再說,安北都護府主將關羽帶領副將塔塔拉、龐德率領五萬安北都護府大軍自開春起就攻入了大草原。
    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陷多個鮮卑部落,戰果輝煌。
    並且,以受降城為中心,他們修築了數座堅固的雄城。
    並在各城之間鋪設了寬闊平整的水泥大道,極大地便利了軍需物資的運輸與兵力調動。
    種花部落軍機處三巨頭為了激勵並州和涼州的商人能配合大軍作戰,還特別頒布了一條特別法令,允許民間組織北伐商團跟隨大軍行動。
    隻要這些北伐商團能跟得上大軍的腳步,都可以優先收購大軍戰場繳獲的牛羊馬匹、財物珍寶,甚至包括俘虜的婦孺。
    當然,這其中的風險很大,但機遇與回報同樣也是非常大的。
    並州、涼州民風本就彪悍,加之種花部落實行義務兵役製多年。
    使得種花部落治下的民眾參軍者甚多,每年從軍隊退伍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些人接受過種花部落兩年的正規軍事訓練,單兵素質和協同作戰能力都很強。
    很多人不滿意退伍回去之後庸碌地過一生,紛紛加入了北伐商團,組成一個個武裝商團,成為大軍後方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但是有一條紅線,那就是絕對不能出賣種花部落的利益。
    任何損害種花部落利益的行為,尤其是勾結敵族的舉動,一旦被校事府查實,必遭滅門之禍。
    那些潛伏於民間的校事府密探無孔不入,稍有風吹草動,便會雷霆出手,斬草除根。
    反之,若能在戰時協助大軍立功,安北都護府也會給予一定的獎賞。
    雖然沒有正規軍的多,但勝在量大,比起閑賦在家要強上十倍、百倍。
    表麵上看,隻有五萬安北軍孤軍深入,實則背後竟有多達數萬人的“武裝商團”跟隨。
    他們或數百人一隊,或上千人成群,緊緊尾隨在安北都護府大軍之後。
    隻要安北軍上前和鮮卑人交戰,這些商團就會趁亂襲擊敵軍後方、追殺小股敵人等等,間接支援了安北軍主力作戰。
    關羽也不是迂腐之人,隻要這些商團不觸底線,且聽從他們的調遣,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更何況,這些武裝商隊不僅主動出資出力修城築路,打起仗來甚至比安北都護府大軍還要賣命。
    這讓關羽都有些懷疑人生了起來,要是這麽鬧騰下去,搞不好大草原的鮮卑人都會被這些人弄得亡國滅種!
    鮮卑人終究不是鐵板一塊,也分成了許多派係。
    安北都護府順勢而為,采取分化瓦解、拉攏收買的策略。
    他們拉攏收買其中一些部落,然後利用這些部落去攻打另外的部落。
    然後再大軍齊出,趁亂取事,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如果這個部落實力大損,他們就順利收編。
    如果這個部落稍微增加了一些實力飄了起來的時候,他們就扶持另外一個部落去攻打這個部落。
    如此循環反複,在不斷吸納歸降部落與俘虜後,安北都護府五萬大軍竟然越打越多,竟然發展到了十萬左右。
    地盤也隨之迅速擴張,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與此同時,劉昆早已將“馬中三寶”——雙邊馬鐙、高橋馬鞍與馬蹄鐵全麵裝備部隊,騎兵戰力因此大幅提升。
    如今種花部落最不缺的就是騎兵,根本就不怕泄露了這些秘密。
    而且,他們現在裝備上了精鋼打造的武器、鐵甲,用上了新式的“九原三號”強弩,威力驚人,戰力大增。
    像趙雲兵出漆縣之戰所用的重型弩車、重型弩機、拒馬樁、鐵絲網等戰術器械也早已普及,成為戰場上的利器。
    鮮卑人在種花部落安北都護府強大的攻勢麵前屢戰屢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而且,安北都護府大軍穩打穩紮,步步為營,一路向北慢慢推進。
    打到哪裏,城就築到哪裏!路就修到哪裏!“武裝商團”也就跟到哪裏!
    這些商團不僅帶來了充足的糧草輜重,還帶來了大量勞動力,使得安北軍幾乎無需擔憂後勤補給。
    除了安北軍的軍用物資無法供給之外,安北軍根本就沒有後顧之憂。
    短短數月間,大草原上,八座巨大的新城拔地而起。
    每個大城都有不少“武裝商團”進駐,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和物資,也帶走了大量的牛羊、馬匹、金銀財寶等戰利品。
    最後的一座大城竟然修到了燕然山以南,讓占據匈奴單於庭的明麵上的鮮卑單於魁頭驚恐不已。
    要不是自入冬以來氣溫驟降、風雪不斷等天氣過於惡劣,根本無法築城,恐怕安北都護府的大軍還會繼續向前推進。
    中央直屬軍區的賽罕和黃蝶舞、典韋見安北都護府連連取得了大勝,也是分外眼紅。
    他們派人專程向關羽討教經驗之後,也從雁門廣武、原平、平城一帶從民間招募了許多“武裝商團”。
    然後興衝衝地從平城一路北上,越過彈汗山,直撲匈奴單於庭而去。
    他們按照安北都護府大軍北伐模式,一邊打,一邊築城。
    看著大量從草原帶回來的牛羊、馬匹和無數財物,讓雁門一帶的人也怦然心動,紛紛加入或者組建這樣的武裝商團。
    而更為眼紅的,則是安東都護府的高順、黃忠和閻行三人。
    他們轄區是新近拿下來的幽州烏桓人地盤,比不得安北都護府和中央直屬軍區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但是他們也有獨特的資源啊!大批的烏桓人貧窮落後,偏偏又是天生的騎軍戰士!
    於是,高順與黃忠、閻行一商量,針對自身特點製定了一係列策略。
    他們派人到各個烏桓人聚居點遊說那些閑的蛋疼的烏桓人,畫下了無數的大餅,組建了不少仆從軍。
    這些仆從軍歸屬安東都護府領導,由都護府派出軍中骨幹帶隊,專門負責襲擾、破壞、追殺等輔助任務。
    經過短暫培訓之後,黃忠與閻行親自帶領一支兩萬人的安東都護府大軍深入了草原。
    兩人都是天生的猛將,所帶出來的都是敢戰之士。
    加上都護府裝備精良,紀律嚴明,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大軍所過之處無不披靡。
    有安北都護府和中央直屬戰區的大量經驗,他們學得飛快,進步也是飛快。
    一邊築城,一邊修路,慢慢向北推進,忙的不亦樂乎。
    而烏桓仆從軍跟著撈了不少好處,將大量的牛羊、馬匹和婦女帶回了族群,讓不少觀望的族人也加入了進來。
    在黃忠和閻行的有意無意地引導下,烏桓仆從軍傷亡要比安北、中央直屬軍區的“武裝商團”大得多。
    即便如此,烏桓仆從軍還是興奮地跟著安東都護府大軍去打鮮卑人。
    大量戰利品帶回部落後,引得更多觀望者紛紛加入行列。
    而黃忠、閻行則趁機擴軍,將他們編入了安東都護府的仆從軍中。
    無他,因為這些烏桓人實在窮怕了。
    據黃忠、閻行兩人不完全統計,他們麾下的仆從軍至少有四萬之多。
    每次作戰,安東都護府大軍仗著裝備精良組成堅固戰陣頂在最前麵,烏桓仆從軍就從兩翼不要命地發起進攻,打得鮮卑人潰不成軍。
    當劉昆得知兩個都護府與中央直屬軍區的種種舉措後,當真是哭笑不得。
    不過,這樣也好,隻要能全麵占領草原,耍些陰謀詭計也無妨。
    然而,這種局勢也讓鮮卑諸部警覺起來。
    這讓魁頭、步度根兄弟倆不得不和老對頭騫曼放下成見,準備聯合起來共同抵禦漢軍的入侵。
    想不到,以前隻有鮮卑人入侵大漢的份,現在卻變成了大漢入侵鮮卑人了。
    真是風水輪流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