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長安軍議(二)

字數:3605   加入書籤

A+A-


    禦史中丞華歆撫掌而笑,頜下三縷精心修剪的胡須隨風輕顫。
    他朝劉昆一拱手,聲音洪亮地說道"正是!如今安西都護府已平定西域,遼州、蒙州盡歸版圖。我大漢疆域之廣,前所未有。若能再平定關東,天下便再無戰亂,大漢中興指日可待!"
    他話音剛落,大堂內便響起一片讚同之聲。
    眾大臣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就在眾人情緒高漲,主戰之聲此起彼伏之際,禮部尚書馬日磾緩緩起身。
    隻見這位年邁的尚書雖然滿頭白發,但腰背挺直如鬆,目光炯炯有神,透著一股曆經滄桑的睿智。
    他整了整官服,拱手向劉昆行禮,大聲說道"大將軍,老臣有不同看法"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馬日磾緩步走到大堂中央,雖年事已高,但步伐穩健。
    他環視眾人一眼,繼續道"老臣以為,關東群雄雖亂,但並非不可安撫。若朝廷能遣一使臣,曉以大義,賜以爵位,許以封地,未必不能讓他們歸順。何必勞師動眾,徒耗錢糧?"
    此言一出,大堂內頓時一片嘩然。
    王允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冷哼一聲,滿臉不屑"馬尚書此言差矣!關東群雄哪個不是野心勃勃之輩?袁紹、袁術、陶謙之流,豈會甘心臣服?若朝廷一味懷柔,隻會讓他們更加猖獗!"
    皇甫嵩也搖頭道"馬尚書,老夫帶兵多年,深知關東群雄是些什麽貨色。他們如今雖互相攻伐,但若朝廷大軍壓境,必會暫時聯合抗敵。若朝廷不趁勢剿滅,日後必成大患!"
    馬日磾卻依舊堅持己見,不卑不亢道"老臣並非主張不戰,而是認為不必大動幹戈。朝廷可先遣使招撫,若其不從,再行征討不遲。如此,既可彰顯朝廷威德,亦可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他看了一下四周眾人,無比沉痛地說道“兵戰凶危,死的都是我大漢子民哇!”
    劉昆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如潭水,靜靜聽著眾人的爭論。
    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時而點頭,時而沉思。
    劉昆心中已有決斷,但並未立即表態,而是緩緩開口"諸君言之有理。發兵攻打關東群雄之事,關乎我大漢社稷安危,不可不慎!"
    就在此時,有侍衛匆匆進來稟報道"啟稟大將軍,兗州牧劉岱遣使來覲見。"
    郭嘉眼珠一轉,忽然哈哈一笑,他朝劉昆道"大將軍,這可是天賜良機呀!"
    大堂眾人初始不解其意,細細一想後,頓時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劉昆也反應了過來,頓時跟著笑了起來。
    他朝侍衛說道"速傳劉州牧使者覲見。"
    不一會兒,堂外一人匆匆進來了。
    他一進來就"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高高捧起一卷文書,聲淚俱下地高聲喊道"大將軍,請速速發兵,救救我家州牧吧!"
    劉昆點了點頭,吩咐侍衛將文書拿了上來。
    一旁的書佐楊修迅速接了過來一看,文書用竹筒密封,火漆還在。
    楊修字德祖,是吏部尚書楊彪的嫡長子,如今呆在劉昆身邊。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竹筒,從中取出了一封血跡斑斑的文書,輕輕攤開放在了劉昆身前的案桌之上。
    劉昆匆匆瀏覽了一遍,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他長歎了一聲,示意楊修讀給眾人聽。
    楊修拿起血書,聲音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臣岱惶恐頓首再拜臣蒙朝廷厚恩,忝居兗州牧之位,統禦一方,本當盡忠職守,拱衛社稷"
    "然今日危殆之際,不得不冒死上書,泣血求援!
    自三年以來,冀州牧袁紹恃其兵強,勾結陳留太守張邈、泰山郡太守孔融、徐州牧陶謙等輩,背棄朝廷,擅興兵戈"
    "袁紹自號"大司馬",派遣十萬大軍,犯我兗州。孔融甘為袁紹鷹犬,引兵自泰山南下;陶謙亦遣其將曹豹等,自徐州北上,三路合圍,欲置臣於死地!"
    "臣雖竭力抵抗,然袁紹兵鋒甚銳,孔融、陶謙又攻打後方與側翼。今臣困守孤城昌邑,糧草將盡,兵卒疲敝,外援斷絕"
    "袁紹遣其大將顏良、文醜為先鋒,日夜攻城,城垣已毀數處,危在旦夕!"
    "臣每思及此,痛心疾首!臣乃漢室宗親,世受國恩,豈敢背棄朝廷?今袁紹等包藏禍心,欲裂土自據,其罪當誅!然臣勢單力孤,獨木難支"
    "若朝廷再不發兵救援,臣恐旦夕之間,兗州之地便將淪陷眾賊之手!伏望大將軍念在臣一片赤誠,速發精兵救援"
    "朝廷大軍一到,必能一舉剿滅袁紹、張邈、孔融、陶謙等逆賊,還朝廷朗朗乾坤!倘臣不幸城破身死,亦當含笑九泉,唯恨不能再為大漢盡忠……"
    大堂內諸多大臣聽了以後,不禁嘩然,紛紛議論了起來。
    劉岱可是漢室宗親,兗州牧,竟然遭到了袁紹聯合張邈、孔融、陶謙等人的圍攻。
    兗州已失,如今隻能坐困孤城昌邑,城破兵敗就在眼前。
    王允眼中閃過一絲喜色,這不正是最好的出兵理由嗎?
    他再次出列,情緒激動地朝劉昆喊道"大將軍,逆賊袁紹自封大司馬,且無故進攻大漢州郡,形同謀反。卑職請命,隨軍出戰!"
    劉昆嘴角微微抽搐,好你個老王,求戰心切到這個地步,也是沒誰了。
    他溫言道"王仆射所言甚是,袁紹四世三公,不思報效朝廷,反而聯合其他賊子野心勃勃攻打朝廷屬地,是為逆賊!本侯自當出兵討伐!"
    王允這才放下心來,盤算著自己王家人如何在這場戰爭中嶄露頭角,立下功勳,好為侄女上位造勢。
    皇甫嵩猛地一拍桌案,蒼老的麵容因激憤而漲得通紅。
    他今年已經六十三歲了,花白的胡須微微顫抖,渾濁的眼中卻燃燒著不滅的怒火。
    "大將軍!"他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全然看不出是個年過花甲的老人,"子師所言大善!老臣以為,朝廷必須出兵,救援劉州牧!"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