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招降曹豹

字數:4770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彭城郡守府內。
    劉昆端坐主位,神情從容淡定,眉宇間透著大勝之後的喜悅。
    大堂兩側,賈詡、荀攸、郭嘉等文臣武將分列兩旁,眾人低聲議論著昨日那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
    昨夜一戰,三萬徐州軍貿然突襲大營,卻一頭撞進漢軍精心布置的伏擊圈。
    這一戰,徐州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陣亡約一萬三千人,其餘盡數被俘,其中最慘烈的莫過於丹陽兵。
    這支以悍勇著稱的精銳部隊,素來以命相搏、臨陣不退,最終幾乎被屠戮殆盡。
    漢軍雖大獲全勝,卻也付出了六七千將士傷亡慘重代價。
    若非華雄率一千鐵浮屠及時出現,以排山倒海之勢碾壓殘敵,將最後四千餘丹陽兵盡數殲滅,漢軍的損失恐怕還要更為慘重。
    正議論間,許褚大步邁入廳內,身後押著兩名五花大綁的俘虜。
    這兩人衣甲殘破,神情頹然。
    許褚抱拳朗聲道:\"啟稟大將軍,徐州軍大將曹豹、李珪帶到!\"
    劉昆微微頷首,目光緩緩掃過兩名俘虜。
    隻見其中一人身材魁梧,雖麵色憔悴卻掩不住昔日威勢。
    另一人則身形瘦削,麵帶驚惶,眼神閃爍不定。
    劉昆唇角微揚,含笑問道:\"哪位是曹將軍?\"
    曹豹聞言抬眼望去,隻見主位之上那位青年將軍劍眉星目,麵如冠玉。
    雖笑容溫和,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令人不敢直視。
    \"莫非此人便是大將軍劉昆?\"曹豹心中一震,\"果然年少英武,氣度非凡!\"
    環顧四周,他暗自思忖,\"除他之外,誰還能這般安然端坐於主位?\"
    曹豹雖然是敗軍之將,但武人的傲骨猶存。
    他直視劉昆,語氣平靜卻不無譏諷地說道:\"這,便是大將軍待客之道嗎?\"
    此言一出,堂中眾人皆是一愣。
    荀攸眉頭微皺,郭嘉卻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笑意。
    劉昆朗聲大笑,心中已然明了。
    曹豹此語表麵責問,實則試探。
    看來,這個徐州頭號大將也不是那種死忠、愚忠之人嘛!
    羅貫中在演義當中,把曹豹描繪成了一個貪生怕死的草包。
    但昨晚一戰,就連勇猛如典韋和許褚都對曹豹這位徐州頭號戰將讚不絕口。
    \"仲康!\"劉昆哈哈一笑,轉向許褚道:\"怎麽可以如此無禮對待曹將軍?還不快快鬆綁!\"
    許褚撓了撓頭:這俘虜不都是這樣綁著的嗎?
    不過他跟隨劉昆日久,早就摸透了劉昆的脾氣,知道這是向曹豹示好!
    他當即憨厚一笑:\"曹將軍,失禮了!\"
    說罷,他親自上前,將曹豹身上的繩索解開了。
    曹豹活動著被捆得發麻的手臂,略一抱拳道:\"多謝。\"
    一旁的李珪有些著急,憑啥給老曹解綁了,而不給自己也給解開了?
    他幾次欲言又止,終究拉不下臉開口求情。
    劉昆眼角餘光早已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不禁輕笑一聲:\"仲康,也給這位將軍鬆綁吧。\"
    \"諾!\"許褚應聲上前,三兩下便為李珪解開了束縛。
    李珪如蒙大赦,連忙跪地叩首道:\"末將李珪,叩謝大將軍不殺之恩!願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劉昆笑意盈盈,扶須問道:\"哦?李將軍願為朝廷效力?\"
    \"自然!自然!\"李珪連連磕頭,額頭都泛起紅印,\"末將早慕大將軍英名,恨不能早投麾下。今日得見天顏,實乃三生有幸!\"
    劉昆哈哈大笑,揮手道:\"來人,賜座!\"
    \"謝大將軍!\"李珪受寵若驚,小心翼翼地在下首落座。
    劉昆這才轉頭看向曹豹,讚道:\"曹將軍,本侯久聞你驍勇善戰,統兵有方。昨夜一戰,你所率丹陽精兵悍不畏死,衝鋒陷陣,其戰力之強,令本侯亦為之動容,實乃當世少有之精銳啊!\"
    曹豹聞言,臉上不自覺浮起一絲驕傲。
    但一想到近萬丹陽精兵損失殆盡,神情不由得黯然了起來。
    近萬丹陽子弟隨他征戰多年,如今卻盡數埋骨彭城。
    郭嘉輕搖羽扇,淡淡道:\"曹將軍可是為昨夜之事耿耿於懷?\"
    他頓了頓,清朗說道:\"我漢軍戰力天下無雙,更是以有心算無心設下十麵埋伏。縱使丹陽兵再驍勇,亦難逃覆滅之局。”
    “匈奴、鮮卑、羌胡何等剽悍?烏桓騎兵橫掃幽州,公孫瓚、公孫度割據北疆,威震一方,可如今呢?盡皆匍匐於朝廷鐵蹄之下。”
    “袁本初四世三公,擁兵數十萬,號稱天下最強,一遇我大漢雄師便土崩瓦解。將軍以為,丹陽兵之勇,可勝過彼輩?\"
    郭嘉的話字字如刀,句句如錘,重重敲在曹豹心上。
    他身軀微顫,原本堅定的信念開始動搖。
    劉昆讚賞地看了郭嘉一眼,這小子果然深諳人性。
    毫不留情地撕碎了曹豹那原本的驕傲之心,將他打擊得信心全無。
    向融雖然被高覽脅迫投降,但其能力還不足以配合漢軍駕馭徐州軍。
    此人於徐州軍中素有威望,若能歸順,對安撫舊部、穩定徐州大有裨益。
    \"曹將軍,\"劉昆語氣誠摯,\"當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正需將軍這等良將效力。何不棄暗投明,共襄盛舉?建功立業,封妻蔭子,豈不勝於困守徐州一隅?\"
    曹豹聞言渾身一震,猛然抬頭,目光複雜地望向劉昆。
    李珪那般跪地乞降的做派,他素來鄙夷。
    他雖無為陶謙殉死之心,卻也不願背負\"叛主求榮\"之名。
    可若不降,前路何在?更何況妻兒尚在剡縣!
    陶謙雖敗逃,但若他歸降,陶氏豈能容其家眷?
    忠、義、情在心中激烈交鋒,如刀割肺腑,難以抉擇。
    堂中一時寂靜,劉昆麵色微沉,眼中寒光一閃。
    他已給足台階,曹豹竟仍猶豫不決,莫非真的不識抬舉?
    就在此時,一直閉目養神的賈詡緩緩睜開雙眼。
    \"曹將軍可是憂心剡縣家人?\"賈詡目光深邃,語氣平和卻直指要害。
    此言一出,曹豹如遭雷擊,猛地看向賈詡。
    雖未見過此人,但他早聞劉昆麾下有謀士賈詡,字文和,老謀深算,人稱\"毒士\"。
    看其年歲、氣度,必是此人無疑!
    他嘴唇微動,終未出聲,隻是緩緩閉上雙眼。
    賈詡不緊不慢地繼續道:\"將軍大可寬心。開陽已入我軍之手,剡縣門戶洞開,再無屏障。彭城一戰,徐州精銳盡喪。”
    “陶謙倉皇南逃,必不敢回剡縣,十有八九已奔往下邳。將軍家人雖在剡縣,然陶謙大勢已去,何足為慮?\"
    他頓了頓,語氣溫和卻不容置疑:\"我主大將軍求賢若渴,今日如此高看將軍,已是莫大恩遇。將軍若仍執迷不悟,豈非自誤前程?\"
    曹豹終於長歎一聲,雙膝跪地,聲音沙啞:\"豹本庸碌之人,今承蒙大將軍不以敗軍之將見棄,反以國士待之,豈敢不識抬舉?豹願歸順,誓死效忠!\"
    劉昆大喜,離座而下親自上前扶起曹豹,朗聲大笑:\"曹將軍棄暗投明,實乃朝廷之幸,萬民之福!從今往後,你我君臣同心,共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