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糜竺

字數:3849   加入書籤

A+A-


    數日之後,大將軍劉昆親率大軍抵達徐州重鎮下邳。
    這座昔日繁華的商業都會,因戰爭的緣故,街道兩旁的商鋪大多半掩著門,行人也頗為稀少。
    雖說不見了往日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但也沒有出現因戰爭爆發而導致流民遍地、哀聲載道的慘狀。
    城中百姓見朝廷大軍入城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心中的惶恐漸漸消散,神情也稍稍安定下來。
    為了穩定人心,劉昆在郡守府分別接見了徐州投降過來的文武官員。
    他接見的第一個人,便是徐州別駕糜竺。
    下邳城能兵不血刃拿下,糜竺居功甚偉!
    於情於理,劉昆都必須這樣做。
    否則,那就會令人寒心了。
    糜竺身長八尺,麵如冠玉,下頜留著些許胡須。
    他身著深衣博帶,腰間墨色絲絛隨風輕輕飄動,更襯得他儒雅之中透著幾分貴胄之氣。
    前世閑讀《搜神記》時,劉昆對糜竺的故事印象深刻。
    書中記載,糜竺從洛陽回鄉途中,遇到一位美貌婦人請求搭車同行。
    走了二十多裏路,婦人忽然自稱是天帝的使者,奉命要燒毀他的家宅。
    但念在他心懷仁善,便提前告知他,並寬限時間,好讓他轉移家中財物。
    糜竺急忙趕回家,指揮家仆迅速轉移了大部分財產。
    果然,到了中午,家中起火,宅院被燒毀。
    但他因提前做了準備,大部分家產得以保全。
    另一本《王子年拾遺記》裏,也記載了糜竺的事跡。
    某天夜裏,糜竺聽到馬廄旁有女子啼哭。
    循聲找去,看到一個光著背的婦人在泥地裏跪著。
    那婦人自稱是東漢末年遭赤眉軍掘墓暴屍,棺槨都已朽爛。
    骸骨暴露在外兩百多年了,隻希望能有一件衣服遮體,一捧土安葬魂魄。
    糜竺心中憐憫,立刻命人用石槨瓦棺重新安葬她,還擺上香燭祭祀,並拿青布衣蓋在墳上。
    一年後,糜竺路過那座墳塚,忽然看到有青氣像龍蛇一樣盤旋升騰。
    緊接著,一個青衣童子出現,送給他一根九尺長的青蘆杖,說這是報恩之物。
    後來,糜家寶庫突然失火,情況十分危急。
    那青蘆杖化作幾十個青衣童子,引來青氣覆蓋住大火,瞬間就把火焰撲滅了。
    眾人才明白,原來是之前受幫助的鬼魂顯靈報恩。
    對於這些關於糜竺的神異傳說,劉昆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自覺得好笑。
    這些故事,多半是後人牽強附會編造出來的。
    也有可能,是糜竺為了給自己增添光彩而故意編造的謊言。
    但不可否認的是,糜竺確實是個仁義厚道、慷慨豪爽的謙謙君子。
    這時,糜竺站在堂前,聲音清朗地行禮道:“東海朐縣糜竺,字子仲,拜見大將軍!”
    他的姿態謙卑,卻自有一番風骨。
    沒有自稱“徐州別駕”,而是以籍貫介紹自己。
    劉昆抬眼仔細打量他,隻見他舉手投足間盡顯世家子弟的從容與涵養。
    既不像尋常投降的臣子那樣惶恐不安,也沒有投機之徒那種諂媚逢迎的模樣。
    劉昆微微頷首,示意道:“子仲賢名,本侯早有耳聞,可近前說話。”
    糜竺從容地向前走了幾步,再次躬身,語氣恭敬地回答道:“徐州過去商賈雲集,十分富庶,如今遭遇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實在令人痛心。幸虧大將軍威名遠揚,掃平了叛亂,讓此地重新恢複了安寧。”
    “竺雖是舊臣,但能認清天命和大勢,不敢違抗命令。願意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像犬馬一樣為大將軍效勞。”
    劉昆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子仲是徐州的名士,一向有賢德的名聲。如今徐州重新回到朝廷手中,你心裏有什麽打算?”
    糜竺微微一笑,那笑容裏帶著謙遜,又透著自信:“竺雖無縛雞之力,不能披甲執銳上戰場,但家有薄資。如果大將軍不嫌棄,竺願傾盡所有,助您安撫流民、修繕城池、重振商路。使百姓得以安居,社稷得以複興。”
    “好!”劉昆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欣然點頭,“子仲能認清大局,能為朝廷著想,實在是徐州之福,也是社稷之幸啊!子仲放心,本侯一定不會負你。”
    糜竺再次拜謝,語氣誠懇地說:“感謝大將軍的信任!竺一定會竭盡全力,輔佐大將軍,來報答您的知遇之恩。”
    劉昆心中暗自讚歎,能得到這樣的人才相助,徐州的事情就沒有什麽可擔憂的了。
    正說著話,糜竺忽然拱手笑道:“大將軍遠道而來,征戰辛苦。竺鬥膽敢請大將軍移步寒舍,略備薄酒,聊表寸心,不知可否賞光?”
    劉昆注視了糜竺片刻,見他神情坦然,目光清澈,沒有絲毫虛假掩飾的意思。
    便爽朗地笑道:“子仲誠心相邀,本侯怎麽會拒絕呢?”
    這時,劉昆又分別接見了徐州不少官員和世家大族的話事人。
    尤其是見到陳珪時,這位徐州的老牌士族當場就表示要全力幫助大將軍穩定徐州。
    他長子陳登能得到劉昆的賞識,被委以並州刺史的重任。
    一方麵是因為陳登確實有才能,另一方麵也足見劉昆對徐州士族放出的誠意。
    時光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華燈初上的時候。
    糜竺的府邸位於下邳最繁華的地段,占地廣闊,庭院幽深。
    朱紅色的大門高大巍峨,門楣上方懸掛著一塊鎏金匾額。
    上麵“糜府”兩個大字筆力雄健,氣勢不凡,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劉昆在典韋、許褚和十多名親衛的簇擁下到了府門前。
    老遠就看到糜竺帶著全家人站在台階前迎接,齊聲高呼:“恭迎大將軍!”
    劉昆笑著點頭示意,目光掃過人群時,忽然注意到糜竺身旁站著一位看起來有些拘謹的年輕人。
    這個人身材修長,體格健壯,眉眼之間和糜竺有幾分相似。
    劉昆心念一動,笑道:“子仲,這位應該就是你的二弟糜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