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江西單尾燈麵包車謎案2
字數:4278 加入書籤
第二章 不尋常的車禍現場
淩晨三點的貴溪鄉村公路,被三盞警用勘查燈照得青白。陳默蹲在摩托車旁,食指蹭過斷裂的尾燈支架,金屬斷口處還沾著半片車漆,淡藍色,帶著細微的橘皮紋路。他掏出放大鏡湊近,斷口邊緣的新鮮毛刺在燈光下泛著銀光,像剛被掰開的餅幹茬口。
“陳隊,血跡采樣完畢。”技術員小李直起腰,乳膠手套上沾著褐色的泥土,“從噴濺形態看,至少有兩處血泊,這裏”——他用激光筆指向灌溉渠旁的草灘,紅點在泥土上跳了跳——“是主血跡,呈放射狀,應該是動脈出血。”
陳默站起身,膝蓋發出輕微的響動。他盯著那攤血跡,在勘查燈冷白的光線下,凝固的血痂呈現出深褐色,邊緣蜷曲,像片被曬幹的枯葉。根據血跡滴落的密度和方向,他在心裏勾勒出一幅動態畫麵:有人在這裏被刺傷,血液噴濺到蘆葦葉上,又順著草莖滴落到泥土裏,形成現在看到的放射狀痕跡。
“摩托車損傷報告呢?”他接過輔警遞來的文件夾,快速翻閱。摩托車後尾燈破碎,碎片分布範圍達三米,且集中在右側,說明撞擊力來自左前方,而非正常追尾。更奇怪的是,車架上沒有明顯的刮擦痕跡,隻有尾燈部位有凹陷,像是被某種圓柱形物體撞擊所致,比如麵包車的保險杠。
“老周頭到了。”輔警話音未落,一位裹著軍大衣的老漢被帶進警戒線。老人渾濁的眼睛盯著地上的摩托車,喉結滾動著,像是被什麽東西卡住了。
“大叔,您昨晚八點經過這裏,看見那輛麵包車了?”陳默放低聲音,遞過去一支煙。老漢哆哆嗦嗦接過,火柴劃亮的瞬間,照亮他眼角的皺紋,像被犁過的田壟。
“沒錯,就在那邊竹林底下。”他抬手指向公路轉彎處,那裏有片茂密的毛竹林,此刻在夜風裏沙沙作響,“車開得比蝸牛還慢,大燈忽明忽暗,我以為是拋錨了,想過去搭把手,結果那車突然加速,差點撞我三輪車上。”
陳默在筆記本上畫下路線圖:麵包車從竹林後方的機耕道駛出,緩慢接近公路,在曬穀場附近突然加速,撞擊摩托車後停下,隨後發生搏鬥,最後駕車逃離。這個軌跡說明司機對地形非常熟悉,而且特意選擇了這個偏僻的轉彎處,這裏沒有路燈,手機信號微弱,是個完美的“作案地點”。
“您看清車牌了嗎?”小李追問。老漢搖搖頭,又突然想起什麽:“車頂好像鏽跡斑斑,右尾燈沒亮,開起來一顛一顛的,像是減震器壞了。”
陳默和小李對視一眼,這個描述和現場撞擊痕跡高度吻合。更關鍵的是,老漢提到麵包車“突然加速”,這與正常車禍中司機緊急刹車的反應截然不同,反而像是故意製造撞擊機會。
“把血跡樣本加急送市局,”陳默合上筆記本,“重點查是否有利器損傷痕跡。另外,調取周邊五公裏內的監控,尤其是機耕道入口的攝像頭,就算是農用監控也行。”
東方泛起魚肚白時,陳默站在灌溉渠旁,看著技術員用標尺測量血跡與摩托車的距離:17.3米。正常車禍中,傷者通常會在撞擊點附近倒地,除非被二次撞擊或拖拽,但現場沒有車輛碾壓的痕跡,隻有兩行淩亂的腳印,一行是皮鞋印,一行是運動鞋印,後者顯然屬於東海——根據林芳提供的信息,東海案發時穿著那雙藍色運動鞋。
“陳隊,有個奇怪的發現。”小李舉著物證袋走來,裏麵裝著幾片蘆葦葉,“主血跡周圍的蘆葦葉上有多處折痕,像是被什麽東西壓過,而且”——他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展開一片葉子——“這裏有纖維殘留,像是粗棉布,可能來自外套內襯。”
陳默湊近觀察,葉片上確實粘著幾根灰黑色纖維,質地粗糙,像是工裝外套常用的布料。他突然想起老周頭描述的司機穿著:“深色外套,戴著棒球帽”,這種裝扮在農村並不少見,卻恰好能掩蓋身份。
回到派出所時,天已經大亮。林芳坐在接待室裏,手裏攥著個保溫杯,杯蓋邊緣結著一圈茶垢。她抬頭看見陳默,眼神裏突然湧出希望:“警察同誌,找到東海了嗎?他是不是受傷了?”
陳默避開她的目光,拉過一把椅子坐下:“目前還在調查。不過林女士,我需要你再仔細想想,東海最近有沒有和什麽人結仇?比如生意上的競爭對手,或者……”他頓了頓,“情感方麵的糾葛?”
林芳猛地搖頭,保溫杯在桌上磕出聲響:“不可能!東海就是個打零工的,平時就愛打個麻將,哪有什麽仇人?再說我們剛開麻將館沒多久,雖說搶了點生意,但隔壁王嬸那人我知道,絕不會幹這種事。”
“麻將館……”陳默沉吟著,想起技術員在東海手機裏發現的通話記錄,案發前一周,他頻繁撥打一個本地號碼,而那個號碼的機主,正是剛子的妻子劉小娟。
“林女士,東海常去的麻將館,是不是在鄰村剛子家附近?”他留意著林芳的表情,隻見她眼神一閃,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保溫杯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嗯,就開在小賣店二樓。”她聲音突然低了下去,“東海愛去那兒,說那邊牌桌寬敞,茶水免費……”
陳默點點頭,站起身時瞥見林芳圍裙上的補丁,針腳細密,像是反複縫補過多次。這個細節突然讓他心裏一沉——在這個留守婦女居多的村莊,麻將館不僅是娛樂場所,更是為數不多的社交窗口,而東海,這個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中年男人,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某些人情感寄托的對象。
下午三點,市局法醫報告傳來:血跡中檢測出金屬碎屑,形狀不規則,初步判斷為刀具切割時產生的殘留物。更關鍵的是,血跡分布顯示,傷者在受傷後曾有過劇烈移動,從主血跡到摩托車旁的滴落痕跡,形成一條蜿蜒的血線,像是有人捂著傷口試圖逃離。
“不是車禍,是謀殺。”陳默在案情分析會上敲了敲投影儀,屏幕上顯示出麵包車的模擬軌跡,“司機故意撞擊摩托車,製造接觸機會,隨後下車與東海發生衝突,用利器刺傷對方,最後將其帶走。現場的血跡和腳印就是證據。”
“動機呢?”教導員皺眉,“如果是預謀殺人,總得有個理由。東海的社會關係查得怎麽樣?”
“正在查。”陳默調出東海的通訊記錄,“目前發現他和一個叫劉小娟的女性聯係頻繁,而劉小娟的丈夫剛子,恰好有一輛老款麵包車,型號是五菱之光,2008年產,符合目擊者描述的‘車頂鏽蝕、右尾燈不亮’特征。”
會議室裏響起一陣低語。陳默繼續說道:“剛子常年在東北打工,案發當晚突然帶妻子離開,目的地是福建,而且他的麵包車下落不明。更巧合的是,劉小娟就是東海常去的麻將館的常客,兩人住在同一個村子。”
“這麽說,情感糾葛的可能性很大?”小李插話,“剛子發現妻子和東海有染,於是策劃報複?”
“不能過早下結論。”陳默關掉投影儀,“但剛子確實有重大嫌疑。通知各路口檢查站,留意一輛車牌號為贛·cxxxx的五菱麵包車,重點排查車頂鏽蝕、右尾燈損壞的特征。另外,聯係福建警方,協助查找剛子夫婦的下落。”
散會後,陳默獨自來到院子裏,點燃一支煙。遠處傳來拖拉機的轟鳴,幾個農婦背著竹簍從派出所門前走過,閑聊聲中偶爾飄來“東海”的名字。他望著暮色中的村莊,突然想起林芳說過的話:“東海每天晚上八點前準回家,說怕我一個人害怕。”
可現在,這個準時回家的男人,卻消失在暮色裏,隻留下一地破碎的尾燈和凝固的血跡。陳默碾滅煙頭,鞋底蹭過地麵時,感覺有什麽東西硌腳——是半片摩托車尾燈的碎片,在夕陽下泛著暗紅色的光,像塊永遠不會愈合的傷口。
手機在這時震動,是小李發來的消息:“陳隊,剛子家的鄰居說,他昨晚離開前曾去過車庫,動靜很大,像是在搬什麽重物。”
陳默盯著屏幕,腦海中浮現出麵包車後備箱的畫麵。如果東海真的被劫持上車,那麽此刻,他可能正在某個偏僻的角落,等待著警方的救援,或者……他不敢再想下去,轉身走向警車,聲音裏帶著一絲緊迫感:“通知技術組,立刻去剛子家車庫勘查,晚一分鍾,可能就多一分危險。”
引擎聲劃破暮色時,陳默望向窗外,看見林芳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手裏舉著那盞破損的手電筒,光束微弱,卻固執地照亮著遠方的路。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每次晚歸時,總會在陽台留一盞燈,說怕他找不到回家的路。
而此刻,在這個不尋常的車禍現場背後,究竟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回家路”,又有多少人,再也無法回到那個等待著他們的溫暖港灣。
喜歡中國凶案筆記請大家收藏:()中國凶案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