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南部背鹽

字數:5672   加入書籤

A+A-


    在那條蜿蜒曲折、宛如巨蟒般盤踞於山間的道路上,一支長長的擔架隊正在艱難地向前行進著。這支擔架隊猶如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緩緩蠕動。
    擔架隊的隊員們一個個麵色憔悴,滿臉倦容。他們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肌膚之上。那些晶瑩剔透的汗珠,在熾熱無比的陽光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就如同點點繁星墜落凡間。
    他們的腳步顯得異常沉重且緩慢,每邁出一步,似乎都要耗盡全身所有的力量。然而,盡管身體已經極度疲倦,他們的眼神之中依然透露出一種堅定不移的執著之光。因為他們深知,自己此刻所肩負的使命無比重大——轉運傷員!這不僅關係到傷員們的生死存亡,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
    就在這時,原本寂靜無聲的隊伍裏突然間傳來一陣驚呼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其中一名負責抬著傷員的隊員,此時狀況十分危急。他的額頭之上,一顆顆豆大的汗珠不斷地滾落下來,砸落在幹燥的地麵上,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張原本還算紅潤的臉龐,此刻已變得蒼白如紙,毫無血色可言。
    這名隊員的雙腿像是失去了支撐力一般,猛地一軟,整個身子隨即軟綿綿地癱倒在了地上。他的雙手還在下意識地試圖撐住地麵,以阻止自己徹底倒下。可是,那兩條手臂卻好似被灌滿了沉重的鉛塊,無論如何用力,都無法抬起分毫,最終隻能無奈地垂落在身體兩側。
    由於他的突然倒地,擔架瞬間失去平衡,開始向著一側傾斜而去。眼看著就要翻倒在路邊那陡峭的懸崖之下,情況萬分緊急!其他隊員見狀,急忙飛奔上前,齊心協力扶住擔架,這才避免了一場可怕的事故發生。
    肖英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嘈雜的動靜,心中一緊,毫不猶豫地高聲大喊道:“停下!全體都停下來!”她那清脆而又急切的聲音瞬間傳遍整個隊伍。緊接著,隻見肖英心急如焚,腳下生風一般,大步流星地朝著發出聲響的地方狂奔而去。
    片刻之後,肖英終於趕到了事發現場。此時的她早已氣喘籲籲,但臉上滿是焦慮與擔憂之色。她一邊大口喘著粗氣,一邊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到底發生什麽事了?”語氣中帶著一絲驚慌和不安。
    站在一旁的另一位隊員見狀,無奈地搖了搖頭,嘴角泛起一抹苦澀的笑容,緩緩說道:“唉……咱們這都連續好多天隻能吃到那些一點味道都沒有、連鹽都不放的飯菜啦。大家每天嘴裏都寡淡得要命,一點兒滋味都嚐不到,時間一長,身體也變得越來越虛弱,現在真是一點兒力氣都沒有了啊,就連抬個擔架都覺得特別吃力。”說完,他深深地歎了口氣,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疲憊和無奈。
    其實,肖英自己何嚐不是如此呢?她同樣感到渾身軟綿綿的,仿佛所有的力量都被抽幹了似的。然而,作為這支隊伍的負責人,她深知眼前所麵臨的困境究竟有多嚴重。要知道,他們所在的通南巴地區地處大巴山深處,土地貧瘠,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這裏自古以來就長期缺乏食鹽資源,當地居民日常所需的鹽分一直依賴於南部地區供應。因此,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南部不開井,淡死巴中人。”
    自從紅軍部隊驟然進駐這片區域以來,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食鹽供應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在經曆了反三路圍攻這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並取得勝利之後,可惡的敵人開始對根據地實施嚴密的經濟封鎖政策,徹底截斷了川北人民長久以來賴以生存的經濟流通渠道。如此一來,南部的鹽巴根本無法運輸出來,整個蘇區的軍民們正麵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鹽荒危機。
    俗話說:“一兩鹽,二兩力,三天不吃沒氣力。”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食鹽對於人體力量和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期,盡管部隊有著明確的規定——每人每天 1 斤糧、2 錢油以及 3 錢鹽,但這一標準幾乎從未得到真正的施行。
    實際上,不僅紅軍首長們在加餐時麵臨著無鹽可用的困境,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已經有半年多沒有嚐到鹽的滋味了。由於鹽資源極度匱乏,市場上的鹽價飛漲,1 升大米重約7 斤,卻隻能悄悄地換回區區 2 錢鹽。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哪怕拿著 1 塊銀元去購買,都難以買到 1 兩鹽。
    麵對如此嚴峻的缺鹽局麵,許多地方的人們不得不絞盡腦汁尋找獲取鹽分的方法。有些地方甚至將老鹽店的泥土小心翼翼地鏟起來,然後放入水中煮沸,滿心期待能夠從中熬製出一點點珍貴的鹽來。這種無奈之舉充分展現了人們對鹽的渴望以及當時物資短缺的艱難狀況。
    而紅軍的後勤經理人員更是為此殫精竭慮,日夜操勞不息。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最終決定在通江苦草壩嚐試開井挖鹽。這項工程曆經長達半年之久,耗費資金多達 6 萬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經過艱苦努力所獲得的產量仍然非常低,遠遠無法滿足根據地廣大軍民日常生活和戰鬥所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方麵軍首長對於食鹽的開采以及供給工作表現出了極度的關切之情,一次又一次地向負責前方事務的經理處詢問有關食鹽的具體情況。而作為總指揮更是對總經理部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當前麵臨的食鹽供給難題,並明確提出了“努力充實紅軍物資,堅決衝破敵人的經濟封鎖!”這樣極具鼓舞性與號召力的戰鬥口號。
    然而,盡管眾人齊心協力、絞盡腦汁,但這個棘手的問題依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無奈之下,所有人隻能咬緊牙關苦苦支撐。放眼望向這支隊伍,可以看到其中的其他隊員們個個都是滿臉倦容、疲憊不堪。有的隊員在行走的時候身體不停地左右搖晃,仿佛隻要吹來一陣稍微強勁一點的風,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將他們掀翻在地;有的則直接倚靠在道路旁邊的樹幹之上,張開嘴巴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甚至連開口說句話的力氣似乎都已經消耗殆盡;更有甚者,眼皮沉重得好似鉛塊一般緩緩下垂,原本炯炯有神的目光此刻變得無比渙散,就連抬起眼睛稍稍看一眼四周的力氣都快要消失不見了。
    這時,隻見有一名隊員艱難地伸出一隻手,想要拿起掛在腰間的水袋喝點水解解渴。可是他的那隻手卻不聽使喚般地顫抖個不停,無論如何用力都無法穩穩地抓住水袋。最終,水袋還是從他那哆哆嗦嗦的手中滑落下來,重重地摔落在地麵上。這名隊員見狀,強忍著身體的不適,試圖彎下腰去撿起掉落的水袋。但是就在他彎腰的瞬間,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襲來,眼前發黑,整個人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在地。
    肖英目睹這一幕,眉頭緊緊地皺成了一個“川”字,仿佛那是她心中憂慮的溝壑,深不見底。她的心如墜冰窖,被無盡的擔憂和焦慮所淹沒。這可如何是好?傷員們急需轉運,然而隊員們卻因缺乏食鹽而體力不支,猶如被抽走了筋骨的綿羊,綿軟無力。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遠處傳來了清脆悅耳的馬蹄聲,如同一曲激昂的戰歌,由遠而近。眾人紛紛抬頭凝望,隻見雄國兵率領著一隊紅軍如疾風般匆匆趕來,他們的身後緊跟著一支長長的背著背篼背夾的民工隊伍,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雄國兵敏捷地翻身下馬,大步流星地走到隊伍前方,他的神色充滿了關切,宛如慈父般問道:“出什麽事了?”有人回答道:“已經許久沒有嚐到鹽的滋味了,人就像被抽走了靈魂,渾身發軟,毫無力氣,連擔架都抬不動了。”雄國兵聽聞,當機立斷,指揮著身邊的紅軍戰士,迅速替換了擔架隊員。緊接著,他如同變戲法般從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一包鹽巴,高聲說道:“快給大家兌點鹽水喝。我們已經擁有了這寶貴的鹽!”
    隨後,隻見身材魁梧的雄國兵大步流星地走到路邊一塊高聳的石頭上。他先是穩穩地站住身形,然後抬起手來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胸膛,清了清有些沙啞的嗓子,接著便鼓足了力氣,用洪亮且充滿激情的聲音大聲喊道:“鄉親們呐!就在前段日子啊,那些可惡的川軍竟然對咱們蘇區實施起了殘酷的經濟封鎖手段。這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缺鹽啦,這可是給大家夥兒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其巨大的困難呐!”
    說到這裏,雄國兵稍微頓了一頓,目光環視了一圈周圍聚精會神聆聽著的鄉親們,繼續慷慨激昂地講述道:“你們知道嗎?那個被國民狗黨和川軍蠻橫霸占著的儀隴南部鹽廠,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呢,叫做南閬場。這個地方可不簡單哦,它就處在南部、閬中以及儀隴三地交界之處。從東到西的距離足足有一百七十裏那麽長,而從南到北也有著長達一百二十裏的範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下麵,隱藏著多達 眼鹽井呢!而且呀,光是負責製鹽的灶戶都有整整 3201 家之多。每年從這裏產出的食鹽數量更是高達 40 多萬擔哪!”
    雄國兵越說情緒越是激動,額頭上青筋暴起,揮舞著手臂比劃著說道:“不過嘛,自從國民黨軍第 29 軍軍長田頌堯所率領的部隊對咱們川陝蘇區發動的那場所謂‘三路圍攻’以失敗告終之後,他們大部分人馬都灰溜溜地撤退到嘉陵江以西去了。現在呢,僅僅隻是在江東這邊的廣元、蒼溪、閬中、儀隴以及南部等地區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罷了。”
    “紅四方麵軍總指揮與總政委依據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之決議,毅然發動儀隴)南部)戰役。紅 9 軍肩負主攻之重任,自巴中恩陽河一帶勇猛地進擊儀隴、南部地區;紅 30 軍則朝蒼溪方向挺進,紅 31 軍亦向廣元方向進擊,全力配合紅 9 軍之作戰。紅 9 軍主力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打儀隴城外圍之興隆場、黃林石、日興場、鳳儀場、土門鋪。曆經一周之連續激戰,殲滅敵軍 1 個多團。成功攻占儀隴城以及嘉陵江東岸的新政壩和洪山場等產鹽區,繳獲鹽井 8000 餘口和十多萬擔井鹽。如此一來,我們不僅能夠生產更多的井鹽,亦完全可以確保蘇區軍民之食鹽供應無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路邊的隊員們聆聽著,眼中猶如點燃了希望的火炬,原本疲憊不堪的麵龐上也綻放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著,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無盡的憧憬。言罷,雄國兵走下石頭,對著肖英說道:“肖隊長,你們這支擔架隊完成任務以後,也加入運輸隊,去南閬場背鹽到通州。”肖英毫不猶豫地挺直了腰板,聲如洪鍾地回答:“是!保證完成任務!” 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堅毅和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和隊員們背著沉甸甸的鹽巴,邁著堅定的步伐,行走在去通州的道路上。不久後,肖英率領的擔架隊猶如凱旋的戰士,順利完成了轉運傷員的艱巨任務。稍作休整後,他們便馬不停蹄地加入了運輸隊,踏上了前往南閬場背鹽的漫漫征程。
    一路上,山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條巨蟒盤踞在山間,荊棘密布,如同一麵密不透風的牆,他們的腳步卻從未停歇。肖英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她的眼神如同一盞明燈,堅定地望著前方,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把鹽安全地背回通州,讓蘇區的百姓們早日吃上鹽。當他們終於到達南閬場時,眼前的景象猶如一幅震撼人心的畫卷。一眼望不到邊的鹽井,仿佛是一片銀色的海洋,堆積如山的鹽巴,恰似一座座閃耀著光芒的銀山。隊員們顧不上疲憊,立刻投入到背鹽的工作中。他們將鹽巴小心翼翼地裝進背篼背夾,然後背起沉重的鹽包,宛如背負著整個世界,一步一步朝著通州的方向走去。
    他們在負重前行的道路上,肖英和隊員們宛如親密無間的戰友,相互扶持,相互鼓勵。遇到陡峭如壁的山坡,大家齊心協力,拉的拉,推的推,猶如拔河一般,將鹽包運上山;遇到湍急似箭的河流,大家手拉手,組成堅不可摧的人牆,保護著鹽包安全過河。他們的肩膀被鹽包磨破了皮,鮮血滲出,如點點紅梅,染紅了衣衫,但他們隻是簡單地包紮一下,便繼續勇往直前。經過幾天幾夜的艱難跋涉,肖英帶領的運輸隊宛如凱旋的英雄,終於抵達了通州。蘇區的百姓們早已在路邊翹首以盼,當他們看到運輸隊背來的鹽巴時,歡呼雀躍,如潮水般湧上前來迎接。肖英看著百姓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深知,自己和隊員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蘇區的百姓們終於可以品嚐到那珍貴的鹽味了。
    喜歡愛恨無情請大家收藏:()愛恨無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