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水上電報
字數:5680 加入書籤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青衣江猶如一條靈動的綢帶,優雅地穿越蘆山,奔騰不息地向著雅安、樂山流淌而去,最終在宜賓投入長江那寬廣的懷抱。這條河流作為長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的支流,其獨特的身世和迷人的魅力令人著迷。青衣江的主源寶興河,源自邛崍山脈巴朗山與夾金山之間的蜀西營,這裏海拔高達 4930 米,常年雲霧彌漫,積雪皚皚,宛如一個神秘的仙境。寶興河就從這片神奇的高原上出發,一路洶湧澎湃,穿越寶興,在飛仙關處與天全河、滎經河交匯融合,自此,它擁有了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青衣江。
魏晉南北朝之前,青衣江還有其他稱謂,它曾被稱為青衣水,也曾被叫做沫水、大渡水。這些名字都與古老的青衣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塵封的曆史。在這片廣袤的流域中,曆史的沉澱如同一座寶庫,蘊含著無盡的文化瑰寶和歲月的記憶。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汗水,見證了無數的興衰榮辱。
夾江千佛岩,宛如一座藝術的殿堂,石壁上雕刻的千尊佛像莊嚴肅穆,每一尊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它們所承載的古人的信仰與智慧。這些佛像曆經風雨滄桑,依然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見證著曆史的變遷。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片綠色寶藏。這裏山清水秀,綠樹成蔭,珍禽異獸在其間自由自在地棲息繁衍。保護區內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都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讓人陶醉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上裏古鎮,宛如一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地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滄桑。古老的街巷、斑駁的石板路,見證了歲月的流轉,也見證了這裏曾經的輝煌。漫步在古鎮的街頭巷尾,仿佛能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充滿故事的年代。
冒著炮火硝煙進入青衣江畔,紅軍指揮員們更被流域內豐富的水力資源所震撼,充沛的水流雖給他們行動帶來不便,但卻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雄國兵和王軍長極目遠眺,想象著將來取得政權以後,一定修建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讓它像一條生命之河,滋潤著這片土地,讓農作物茁壯成長;再建一座龜都府水電站,將水力轉化為電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那個時侯興建起這些水利設施,不僅能夠造福當地人民,也會成為這片流域的標誌性建築,見證人類對自然的合理利用和改造。
此時此刻,碧綠的江水滾滾東去,奔騰不息,仿佛在訴說著時代的呼喚。它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也孕育著未來的希望,繼續流淌在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上。他們深知憧憬的未來雖然美麗,但必須一步一步去實現,當務之急還必須把眼前的事情辦好。雄國兵不解地說:“王軍長,你們33軍能征善戰,怎麽會突然改編,調你當抗日救國軍總指揮?”王軍長沉思半響道:“組織上決定,我一個黨員隻有服從命令聽指揮啊!也許當前和未來我們的主要使命就是抗日救國吧!”
雄國兵一臉無奈地緩緩點頭,心中對這位最早的黨員充滿了敬意。他深知這位錚錚鐵漢的過往經曆,他曾在川東地區組織過三次驚心動魄的武裝起義,成功建立起了川東遊擊軍,為革命事業立下赫赫戰功。
在配合主力紅軍解放達縣和宣漢之後,他更是肩負起重要使命,擔任擴編後的紅33軍軍長,率領部隊奮勇抵抗敵人的六路圍攻,成功強渡嘉陵江,並一路西征,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然而,如今麵對組建一支抗日救國軍的艱巨任務,雄國兵不禁感到茫然。盡管王軍長被任命為這支新隊伍的總指揮,但實際上卻沒有給他實際數量的兵力予以支持。他隻能與地方政府的各個部門進行艱難的協調,試圖凝聚廣大工農士兵以及各界群眾的力量,共同推動抗日救國運動的蓬勃發展。
雄國兵越想越覺得這一切都如同空中樓閣,虛無縹緲。這抗日救國軍究竟該如何組建?又該如何開展抗日救國的工作呢?這些問題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心想王軍長又該如何工作?
到底是經驗豐富的老黨員老革命,王軍長讓雄國兵他們省蘇維埃配合組織召開了幾次會議。於是抗日救國的聲勢就造起來了,從省到縣鄉的抗日救國會也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一時間,整個地區都被一股激昂的抗日熱情所籠罩,人們心潮澎湃,紛紛為了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全力以赴。在蘆山的一座天主教堂裏,昏黃的燈光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動蕩歲月的故事。微弱的光芒映照在一張張嚴肅而又充滿激情的麵龐上,王軍長、雄國兵、薑亭富以及抗日救國會的成員們齊聚一堂,共同圍繞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如何向更多的人民,尤其是白區的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理念。
“白區的群眾對我們紅軍的抗日主張知之甚少,我們必須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讓他們了解到,我們紅軍是堅定不移地站在抗日最前線的!”王軍長的話語擲地有聲,透露出他對這項任務的高度重視和決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位成員眉頭緊皺,滿臉焦慮地說道:“可是,白區的戒備實在是太森嚴了,我們的宣傳工作根本無法滲透進去啊!”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擔憂。
另一位成員聽後,也無奈地歎了口氣,表示認同。緊接著,眾人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有人提議說:“我們可以派遣一些秘密聯絡員,讓他們喬裝打扮後潛入白區,這樣就能夠在內部進行宣傳工作了。”
然而,這個提議很快就被其他人否決了,因為這樣做不僅風險極大,而且很容易被敵人發現並暴露身份。
又有人提出:“我們可以利用地下黨組織的力量,通過他們在白區的關係網來進行宣傳。”
這個方法聽起來似乎可行,但同樣麵臨著諸多困難和風險,比如如何確保信息傳遞的安全和準確,以及如何避免地下黨組織被敵人破壞等問題。
就在大家都陷入沉思,苦思冥想之際,王軍長默默地走到窗邊,凝視著外麵滾滾東去的江水。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麽絕妙的主意。
隻見王軍長猛地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大聲說道:“我想到一個辦法!我們可以利用江水來傳遞信息,給下遊的群眾發電報,就叫‘水電報’!”
“水電報?”眾人聽到這個新鮮的名詞,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顯然對這個想法感到十分好奇。
王軍長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不緊不慢地解釋道:“我們可以組織木工們用推刨子將木板刨成一尺見方的大小,然後準備幾千塊這樣的木板。接下來,在每一塊木板上都工工整整地寫上抗日救國十大政綱和一些鼓舞人心的標語口號,比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團結起來,共赴國難!’等等。寫好之後,再給這些木板塗上桐油,讓它們充分吸收桐油,然後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幹或者烘幹。”
他稍作停頓,繼續說道:“等木板完全幹燥後,我們就把這些木板全部投入到江水中。由於江水是向東流淌的,這些木板就會順著江水的流向一直往東飄去,直到它們飄到白區。這樣一來,沿途的群眾隻要看到江麵上飄著的木板,就會好奇地撈起來查看。當他們看到木板上的抗日宣傳內容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眾人聽了王軍長的解釋,頓時眼前一亮,紛紛點頭稱讚。這個辦法真是太巧妙了!它既能夠巧妙地避開敵人的封鎖,又能夠突破地域的限製,將抗日的聲音傳遞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抗日救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於是,大家迅速行動起來。木工們日夜趕工,推刨出了幾千塊木板。每一塊木板都承載著他們的希望與信念,他們精心地在上麵刻寫著抗日救國十大政綱,以及那些振奮人心的標語口號。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傾注了他們對抗日事業的熱情和決心。隨後,工人們開始了一項細致的工作——塗上桐油並將木板烘幹。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為桐油可以使木板具有防水性能,從而確保它們能夠在水中長時間漂浮。
又到夕陽西下萬山紅遍之時,緊張的勞作仍在進行。趙懷中手提筆墨,專注地輔導著那些正在製作水電報的人。他的指導細致入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以確保水電報的質量和準確性。與此同時,肖英和大姐也沒有閑著。她們站在木板前,認真地書寫著標語,製作著“水電報”。每一個字都寫得工整有力,充滿了對抗日救國的熱情和決心。
就在這時,王首芝急匆匆地趕來找肖英。他的手中提著一個小口袋,略顯羞澀地走到肖英麵前,將口袋遞給她,然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肖英接過口袋,感受到了王首芝的靦腆。她也不禁有些臉紅,輕聲問道:“這是什麽呀?”大姐見狀,好奇地湊過來,笑著問:“小王來了,拿的什麽啊?”
王首芝撓了撓頭,回答道:“一點大米,可以熬點稀飯。”大姐眼睛一亮,驚喜地說:“這可是好東西啊!你是從哪裏弄來的呢?”王首芝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如實回答:“我們昨晚到對河敵人的糧倉去拿的。”
大姐聽後,驚訝地叫道:“哎喲,你們膽子可真大啊!打仗了沒有?”
“打了,我們萬幸沒有傷亡。打死了十幾個白狗子,從糧倉裏背出了幾十袋小糧包!敵人的增援大部隊就來了,我們隻好趕緊撤退。回到營裏,大家一清點,發現總共才繳獲了 200 多斤大米。營裏每個人都分了一點。實在不好意思,隻有這麽一點點嚐嚐了。”王首芝雙手來回搓搓,還靦腆地笑了笑。
“真的很不容易啊,你們已經很了不起啦!”肖英接過大米,感激地說道,“這天都快黑了,真是太感謝你了。你也早點回去吧,我們還要去發水電報呢。”
“啥?水電報?”王首芝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問道,“這是啥玩意兒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肖英指了指旁邊製作好的那些木板標語牌,笑著解釋道:“就是把這些木板標語牌扔到江水裏,讓江水把它們衝到下遊去,這樣下遊的廣大群眾就能看到啦!”
王首芝這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這主意真不錯呢!我回去也可以做一些這樣的水電報來發呀!”
夜晚,月色如水,柔和地灑在青衣江的江麵上,波光粼粼,宛如銀盤上的碎銀。雄國兵、薑亭富和抗日救國會的人員們,靜靜地站在江邊,他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堅定。
一塊塊木板,被小心翼翼地放入江水中。這些木板承載著紅軍抗日救國的主張,它們仿佛是一群無聲的使者,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隨著江水緩緩向東飄去。
江水奔騰不息,木板在水麵上起伏,仿佛是在與江水共舞。它們時而被浪花淹沒,時而又重新浮出水麵,繼續前行。幾十裏、幾百裏以外的地方,白區的群眾們正在江邊勞作、休憩。突然,他們的目光被江麵上漂浮而來的木板所吸引。
人們好奇地走近江邊,撈起木板。木板上的字跡清晰可見,一行行醒目的抗日救國宣傳標語展現在眼前。這些標語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人們的內心,激起了他們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怒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群眾們議論紛紛,有的激動地高呼口號,有的則默默地凝視著標語,陷入沉思。這些木板的到來,讓他們了解到了紅軍的抗日主張,也讓他們意識到國家正麵臨著巨大的危機。有的群眾看完後,情緒異常激動,他們手捧著木板,像是捧著一件稀世珍寶一般,迫不及待地將其展示給身邊的人看。他們的聲音因興奮而略微顫抖,口中不斷念叨著:“紅軍在積極抗日啊,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仿佛這些文字不僅僅是寫在木板上,更像是刻在了他們的心上。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了默默收藏起這些木板,他們將其小心翼翼地放在懷裏,或是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
喜歡愛恨無情請大家收藏:()愛恨無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