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樓壁寫詩
字數:5363 加入書籤
蘆山雙石鎮任家壩馬家大院,掩映在茂密的樹林裏,宛如一顆隱藏的被時光遺忘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這片土地上。這座小四合院,曆經歲月的洗禮,散發著古樸而凝重的氣息。它的四幢小木樓緊緊環繞,仿佛是彼此相依的老友,共同經曆歲月的滄桑。
自百丈關戰役後,紅軍麵臨著嚴峻的形勢,為了保存實力,總指揮部毅然決定進行戰略性撤退,於是轉移至此,這座小四合院便成為了紅軍新的指揮中心,繼續運籌帷幄。樓下的客廳,空間雖不大,卻時常彌漫著緊張而嚴肅的氣氛。總指揮、總政委、副總指揮、參謀長以及各軍軍長政委等一眾首長,常常齊聚於此,圍坐在那張簡陋的木桌旁,就當前的戰事展開激烈討論。他們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每一句話都關係到紅軍的生死存亡。
牆上懸掛的地圖,早已被各種標記層層覆蓋。這些標記,有的代表著紅軍的行軍路線,有的則記錄著敵人的部署。地圖上的每一處線條和符號,都承載著紅軍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曲折,也標注著未來前行的方向。在這個小小的客廳裏,首長們的目光常常落在地圖上,仔細研究著每一個細節,試圖從中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
首長們時而眉頭緊鎖,仿佛能從那細微的表情變化中看到他們內心的沉重和焦慮。他們仔細分析著敵軍的動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戰局的細節。時而又慷慨激昂,聲音洪亮而堅定,闡述著戰略部署,每一個決策都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直接關係到紅軍的生死存亡,關係到革命的前途命運。
在這座兩層木樓的二樓,有一間麵積僅有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這間小屋的牆壁是由籬笆和泥土混合築成的,看上去質樸而簡陋,透露出一種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氣息。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擠著電台報務員雄國民、譯電員機要員馬少奎,還有彭家模等機要人員。他們的工作環境雖然艱苦,但他們的專注和認真卻絲毫不減。
電台滴滴答答的響聲,是這個小屋裏唯一的聲音,也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橋梁。這聲音就像是紅軍指揮係統的神經中樞,每一次的滴答滴答都可能傳遞著至關重要的信息。他們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眼睛緊緊地盯著電台指針,耳朵緊貼著耳機,在噝噝噝的電流聲中捕捉信號,生怕錯過任何一條重要信息。手指在電鍵上快速跳動,熟練而準確地操作著電台,將收到的信息迅速傳遞出去。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他們必須確保通訊的暢通無阻,讓紅軍的指揮體係能夠高效運轉,為勝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時光在緊張的戰鬥氛圍中如白駒過隙般悄然流逝,轉眼間,兩個多月的時間轉瞬即逝。這一天,陽光依舊明媚,小院裏的花草樹木依舊鬱鬱蔥蔥,但一份突如其來的西征命令卻如同平靜湖麵上投入的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徹底打破了小院原有的寧靜。
對於紅軍戰士們來說,每一次行動都意味著未知的挑戰和巨大的犧牲。然而,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唯有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彭家模,作為一名機要員,在得知西征命令的那一刻,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他深知,這一去,路途遙遠且充滿艱險,不知何時才能再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更不知是否還能有機會再見到故鄉的親人和朋友。離別的愁緒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的眼前不斷浮現出故鄉的青山綠水,浮現出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美好的回憶在這一刻變得愈發珍貴,仿佛是他生命中最璀璨的明珠,令他難以割舍。
現在的他,作為一名紅軍戰士,他深知自己所肩負的使命之重大。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艱難境地,黨和人民迫切需要他們挺身而出,去英勇戰鬥,去開拓新的革命根據地,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盡管他心中對故鄉有著深深的眷戀,對親人朋友有著無盡的思念,年邁的父母不知他走向了何方?從小約定的婚事也不知女方長成了什麽樣?但他清楚地知道,這些兒女情長絕不能成為他前行道路上的羈絆。他必須毅然決然地放下個人情感,勇敢地踏上征程,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為了國家的徹底解放,毫無保留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是楊老師教導他,帶領他走上這條革命道路的,楊老師後來擔任川東特委書記,領導遊擊隊配合主力紅軍解放了綏定宣漢,遊擊隊全部改編為紅33軍,楊書記改任軍政委,最早參加同盟會的老革命王司令改任軍長,成為方麵軍中的一支勁旅。在反六路圍攻和強渡嘉陵江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卻在南下川康邊被改編,王軍長被調任抗日救國軍總指揮,楊政委調任紅五軍任政治部主任。他這位跟隨老師轉戰好幾年的學生彭家模,也被調到紅軍前線總指揮部擔任電台機要員,分別走上新的崗位,獨當一麵工作,再也沒有機會聆聽老師和老領導的教誨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複雜而糾結的情感在他內心深處交織纏繞,如同洶湧澎湃的海浪一般,不斷衝擊著他的心靈。然而,正是這種情感的激蕩,最終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創作衝動。他緩緩地走到桌前,凝視著那支飽蘸墨汁的毛筆,仿佛它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延伸。略微思索片刻後,他深吸一口氣,毫不猶豫地將筆鋒落在牆壁之上。
他的筆觸堅定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從他內心深處噴湧而出的火焰,燃燒著對故鄉的眷戀、對離別的不舍,以及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與擔當。
“別了,我的故鄉!”這一句如泣如訴,飽含著他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同時也透露出他離別的無奈與決絕。
“離情別恨,莫繚繞我的征裳;國淚鄉愁,莫羈絆我的戎裝。”他以鏗鏘有力的語句,表達了自己不被情感所左右,堅定地投身革命事業的決心。
他略略思忖定定神,最後寫道:“我要先踏上妖氛彌漫的戰場,把我的熱血與頭顱貢獻給多故多難的黨。”這一句,將他對革命的信仰和對黨的忠誠展現得淋漓盡致,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扞衛革命的正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一切。
隨著他的書寫,口中也不自覺地低聲吟誦起來,那聲音低沉而又激昂,就像是從他內心深處發出的呐喊一般。淚水在他眼眶裏打轉,模糊了他的視線,但他似乎並沒有察覺,隻是專注地寫著,讓那一個個龍飛鳳舞的字跡在樓壁上跳躍、抖動。
這些字,每一個都像是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流淌,它們在這狹小的房間裏回蕩,訴說著一個紅軍戰士的壯誌豪情。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對革命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時,他停了下來,凝視著眼前的樓壁,仿佛那上麵的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然後他在詩的末尾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涪陵彭家模”,以及日期“1936 年2月12 日”。
這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他對故鄉的告別信,對革命事業的宣誓書。他知道,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對祖國的熱愛。此時,屋內的其他戰友也被彭家模的舉動所吸引。他們紛紛圍攏過來,默默地看著牆上的詩句,心中也湧起了同樣的感慨。雄國民輕輕拍了拍彭家模的肩膀,說道:“老彭,寫得好啊!咱們都是為了革命,這一去,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馬少奎微微頷首,表示對彭家模的觀點深感認同:“的確如此啊,故鄉就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始終在我們內心深處閃耀著光芒。而革命的信念,更是如同鋼鐵一般堅不可摧,絕不能有絲毫的遺忘。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並肩作戰,就一定能夠迎來勝利的曙光!”
戰友們的話語,宛如一股溫暖的春風,輕柔地吹拂著彭家模的心田,使得他原本堅定的信念愈發堅如磐石。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紅軍戰士們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西征事宜。他們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行囊,仔細檢查著每一件武器裝備,仿佛是一群即將出征的英勇戰士,為即將麵臨的艱難險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彭家模即興題寫的訣別詩,則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小屋的牆壁上。它默默地見證著戰士們的離別,也見證著他們的壯誌豪情。
終於,出發的日子來臨了。那天的陽光如碎金般灑在小院裏,卻無法消融戰士們心中如潮水般洶湧的離愁。彭家模最後一次回首,凝視著那間承載著他們無盡回憶的小屋,凝視著牆上的詩句,然後毅然決然地轉身,邁著堅定的步伐,緊緊跟上了隊伍的前進方向。他深知,這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鏖戰,但他毫無懼色,因為他心中有黨,有人民,有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紅軍隊伍如鋼鐵洪流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馬家大院,踏上了新的漫漫征途。
他們的身影在陽光的映照下,猶如一座座堅不可摧的山嶽,顯得格外堅毅而有力。緊隨他們腳步而行的雄國兵和薑亭富等人,來到這裏,也停下腳步專門登上二樓,深沉地朗讀彭家模的這首訣別詩,仿佛代表他們,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盡管路途艱險,但他們從未言棄,猶如鋼鐵般頑強的鬥誌和磐石般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們一次次衝破敵人的封鎖,一次次戰勝艱難險阻。彭家模在西征途中,如同一顆耀眼的星辰,充分發揮著自己作為機要員的關鍵作用。他日夜如守護神般堅守在電台旁,與戰友們齊心協力,確保了紅軍通訊的暢通無阻。在戰鬥最為激烈的時刻,他仿若無畏的勇士,不顧個人安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如飛,為前線的戰士們傳遞著至關重要的情報。他的英勇和奉獻,猶如一首激昂的讚歌,贏得了戰友們的一致讚譽。
戰爭的殘酷無情,如同一頭凶猛的巨獸,在一次驚心動魄的戰鬥中,紅軍隊伍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彭家模所在的部隊陷入了敵人如天羅地網般的包圍圈,形勢岌岌可危。為了守護電台和重要情報,彭家模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帶領一部分戰士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電台小分隊剛剛跨過千年茶馬古道靈關鎮,突然遭到一連國軍偵察隊的襲擊,不好,保護電台迅速轉移,決不能落入敵人之手,成為彭家模的主要責任,他推開雄國民和馬少奎,讓他們背著電台快跑,自己則拉開幾顆手榴彈,等待敵人再近點再近點。敵人一邊吼著抓活的,一邊向彭家模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他如鋼鐵俠一般堅不可摧,身中數彈卻依然頑強抵抗,直至敵人離他不過兩三米時,他果斷地拉響了三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護雄國民和馬少奎背著電台脫離了危險,譜寫了一曲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的壯麗讚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聽到巨大的爆炸聲,雄國民和馬少奎驚鄂得目瞪口呆,轉瞬之間雙淚直下,但他們卻加快腳步追趕部隊,很快就追上了擔負收容任務的特務營王首芝,一聽他們訴說遭到敵人襲擊,彭家模壯烈犧牲,王首芝提著機槍,手一揮,幾十個紅軍戰士立即向後轉,去找尋這股敵人。他們化悲痛為力量,如同一群勇往直前的雄獅,潛伏在樹林裏,等待著這夥膽大妄為的敵人。夕陽西下的霞光斜拉著樹影婆娑,大約三十多人的國軍偵察隊警惕地搜索前行,偶爾還向兩邊樹林打上幾槍,檢驗是否有人。看看沒有動靜,再大膽向前,進入了特務營的伏擊圈,王首芝一揮左手示意,率先扣動了手裏的機槍,接著就是噠噠噠的槍聲如雨點般地灑向敵人,瞬間就倒下了三十多具屍體。為英勇犧牲的彭家模報了仇。王首芝帶著戰士們迅速打掃戰場,繳獲槍支彈藥後,趕快撤離,迅速追趕大部隊而去。
多年後,當人們再次來到蘆山雙石鎮任家壩馬家大院,那間小屋宛如一位曆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矗立在那裏。牆上的詩句雖已略顯模糊,卻依然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清晰可辨。它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見證了紅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與壯烈犧牲,更見證了中華民族堅如磐石、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都會被彭家模的故事所感動,被紅軍戰士們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喜歡愛恨無情請大家收藏:()愛恨無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