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洛神驚弦
字數:3304 加入書籤
在古老而陰森的地宮甬道之中,潮濕陰冷的氣息仿佛凝固了時間,搖曳的火把火苗在空氣中劈啪作響,火星不時迸濺開來,卻轉瞬就被濕冷吞噬。上官婉兒身著一襲素色襦裙,身姿優雅卻難掩眉間的凝重,她緩步靠近石壁,那修長的指尖輕輕撫過石壁上曆經歲月滄桑的《禹貢九州圖》刻紋。每一道刻痕都仿佛承載著曆史的厚重,青磚縫隙間滲出的水珠,悄無聲息地浸濕了她的袖口,寒意順著肌膚攀爬而上,卻不及她心中的憂慮。
李琰手持火折子,那昏黃的光亮在黑暗中顯得尤為珍貴。他小心翼翼地將火折子貼近牆麵,目光如炬,仔細審視著每一寸痕跡。突然,在幽州方位,幾處嶄新的刻痕映入眼簾,那刻痕邊緣銳利,與周圍老舊的紋路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將作監的‘魚鱗尺’標記,武媚娘的人來過。”李琰的聲音低沉而堅定,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他深知,武媚娘的勢力滲透到此處,意味著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薛訥,這位久經沙場的將領,此時手持陌刀,刀身泛著冷冽的寒光。他緩步走到東北角,用陌刀柄重重敲擊磚石,沉悶的聲響在甬道中回蕩,每一次敲擊都像是叩擊在眾人的心上。隨著敲擊聲,空音傳來,那聲音空洞而悠長,仿佛在訴說著此處隱藏的秘密。十名河朔老兵,他們身強體壯,久經風霜,手持鐵鍁,眼神中透露出無畏與果敢。他們順著磚縫,齊心協力地撬開一塊三尺見方的暗格,暗格開啟的瞬間,一個精巧複雜的傳動裝置展現在眾人眼前。那是由精鐵製成的齒輪,相互咬合,精密無比,正是宇文愷當年為驪山地宮設計的“九連環”機括。
“取《考工記》來!”李琰急切地說道。上官婉兒迅速反應過來,從隨身的行囊中取出古籍,雙手遞到李琰手中。李琰翻開古籍,對照著“輪人為論”篇目,眼神專注而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小心翼翼地在第三根轉軸上插入特製六棱鑰,每一個動作都仿佛經過了深思熟慮。
就在此時,地宮深處突然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金鐵交鳴之聲,那聲音如雷霆般炸響,驚得眾人心中一顫。緊接著,三十條青銅鎖鏈緩緩升起,在沉重的拖拽聲中,石閘也隨之緩緩升起。李世民,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帝王,此刻從暗室中踱步而出。他身著一襲黑色錦袍,氣勢威嚴,手中拿著一道詔書,詔書上鮮紅的皇帝行璽格外醒目。“媚娘以為用冰井台的硝石就能困死朕?”他的話語中充滿了不屑與憤怒,一腳踢開腳邊昏迷的工部匠人,露出匠人腕間那醒目的狼頭刺青。“這些死士倒是忠心,可惜算不準驪山地下水脈的流向。”李世民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仿佛在宣告著他絕不會被輕易擊敗。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鬆漠都督府,一場慘烈的戰火正在無情地燃燒。熊熊烈火衝天而起,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濃煙滾滾,遮蔽了星辰。泉蓋蘇文率領八百靺鞨精銳,趁著夜色的掩護,如同鬼魅般夜襲契丹牙帳。他們刻意模仿玄甲軍的箭矢,箭矢破空之聲淩厲,精準地射落契丹的狼旗。那狼旗象征著契丹的威嚴與榮耀,如今卻在箭雨之中轟然倒下。契丹可汗怒極反笑,他的雙眼通紅,怒火在眼中燃燒,將染血的唐刀擲向信使,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仇恨:“告訴李唐天子,這血仇要用幽州城來償!”然而,他並不知道,真正傳遞假軍情的靺鞨斥候,早已被薛訥副將截殺在灤河渡口。那渡口的河水被鮮血染紅,無聲地訴說著這場陰謀背後的殘酷。
李琰從地宮秘道返回地麵時,恰逢八百裏加急快馬疾馳而來。馬蹄聲急促而沉重,仿佛踏在眾人的心頭。兵部塘報上那醒目的契丹血印,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李琰的雙眼。他猛然扯開鎧甲襯裏,露出上官婉兒前夜縫入的幽州布防圖。看著那熟悉的筆跡,李琰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上官婉兒竟早料到東北危局,在輿圖背麵用簪花小楷標注了泉蓋蘇文慣用的九種偽裝戰術。每一個字跡都工整細膩,卻又透露出她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李琰的關切。
長安太極殿內,奢華的裝飾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光芒,卻掩蓋不住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氛。武媚娘身著華麗的鳳袍,姿態優雅地輕撫著李治微顫的手背,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算計。“陛下可聞幽州急報?”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刻意的引導。她指尖點在沙盤上的盧龍塞,二十枚代表契丹的骨牌已壓過長城,那陣勢仿佛預示著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降臨。屏風後轉出泉蓋蘇文的使者,使者獻上的卻是蓋有吳王府印的議和書。那枚私印是七日前從李琰書房盜取的拓模所製,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正在悄然上演。
就在眾人以為局勢已定之時,李世民突然擊掌三聲,那清脆的掌聲在大殿中回蕩。十二名千牛衛如鬼魅般掀開殿角帷幕,露出被鐵鏈所縛的泉蓋蘇文替身。“雕蟲小技。”老皇帝將偽造文書擲於火盆,火焰瞬間將文書吞噬,化作灰燼。“真當朕認不出新羅紙與高句麗墨的分別?”李世民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與威嚴。武媚娘鳳目微眯,袖中手指已掐入掌心,她沒料到李世民竟藏有楊師道當年出使高句麗的《文房四寶考》,這場較量,她似乎棋差一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琰星夜馳至渝關時,局勢已然十分危急。守將正按偽令大開糧倉,糧倉中的糧食是抵禦外敵的重要物資,一旦落入敵手,後果不堪設想。李琰當機立斷,拔出佩劍,當街斬殺三名叛將,鮮血飛濺在告示牆上的通敵文書上,那鮮紅的血跡仿佛在控訴著叛徒的罪行。“玄甲軍聽令!”他撕毀假兵符,高舉李世民親賜的龍節,聲音響徹雲霄,充滿了威嚴與氣勢。“凡持靺鞨式彎刀者,立斬!”城門校尉忽然吹響胡笳,那悠揚卻又帶著肅殺之氣的聲音響起,二十輛糧車中突然爆出靺鞨刀手,他們手持彎刀,氣勢洶洶。然而,他們卻被預埋溝渠的石灰粉迷了雙目,瞬間陷入混亂。
上官婉兒率輕騎自側翼突入,她身姿矯健,手中令旗翻飛如蝶,每一次揮動都仿佛在指揮著一場精妙的舞蹈。契丹前鋒剛衝破甕城,就被伏兵推下的鐵蒺藜車陣截斷退路。這是她改良自李靖的“六花陣”,以糧車為基暗藏殺機,每一個布局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泉蓋蘇文見勢不妙,拋下靺鞨部眾遁入燕山,他妄圖逃脫這場危機,卻在老鴉嶺遭薛訥伏擊。薛訥手持陌刀,如戰神般出現在泉蓋蘇文麵前,陌刀一揮,斬落泉蓋蘇文的半幅披風,那披風上繡著武媚娘宮中的金線鳳紋,仿佛揭開了這場陰謀背後的黑手。
長安城的更鼓敲過三響,夜色已深,整個城市陷入了沉睡。然而,在烽燧台,上官婉兒卻展開染血的布防圖。那布防圖上的血跡,見證了戰場上的殘酷與慘烈。李琰的朱批疊在她的簪花小楷上,恰在薊州方位勾出交纏的墨跡,仿佛兩人的命運也在此刻交織在一起。“殿下可知這是第幾次同掌兵符?”她將暖手爐推給甲胄未卸的將軍,爐底藏著半枚和田玉環,那玉環溫潤細膩,正是李琰生母楊妃的遺物,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
突然,東北天際亮起三道綠色狼煙,那狼煙在夜空中格外醒目,如同惡魔的召喚。薛訥撞開門板吼道:“泉蓋蘇文殘部劫持了渤海國使船!”李琰抓過角弓的手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上官婉兒已披上狐裘,眼神堅定而果敢:“妾身幼時隨父親走過渤海冰道,願為前導。”她發間金步搖在燭火中晃出一道弧光,那是李琰征突厥歸來時贈的及笄禮,見證著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在這危機四伏的局勢下,他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迎接未知的挑戰。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