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龍脈將熄

字數:1345   加入書籤

A+A-


    鹹通三年夏,黃河水第七次漫過汴州城磚。李琰踩著青苔斑駁的堤岸,靴底與石磚摩擦出刺耳聲響。水麵漂著半具陶俑殘肢,青麵獠牙的麵容讓他眼皮一跳——那是去年在河陰之戰中溺亡的裨將張達。更詭異的是,這些陶俑表麵泛著金屬光澤,在暮色裏像被撒了層碎銀。
    "陛下,水裏有東西!"上官婉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這位身著男裝的女官突然甩出袖中銀盒,靛藍色粉末如霧般散開。李琰本能地拔劍後退,隻見三具陶俑從渾濁河水中破水而出,指尖竟淬著藍汪汪的幽光——那是磁石長期浸泡河水後生成的電漿效應,他在太學研讀《淮南子》時見過類似記載。
    最前方的陶俑突然睜眼,眼瞳裏流轉的不是人類虹膜,而是細密的篆體小字。李琰認出那是《水經注》裏描述黃河支流的段落,心中一驚:"這些陶俑被植入了磁髓記憶體?"三年前他曾在長安工坊見過宇文愷遺留的磁石蝕刻技術,能將文字刻入磁晶分子結構,沒想到竟被用於邪祟之事。
    上官婉兒的銀簪已經抵住陶俑咽喉,卻在金屬碰撞聲中皺起眉頭:"梅花針腳?"作為當年隨軍醫官,她親手為八百河陰將士縫合傷口,這種呈五瓣分布的縫針手法,是她為防止傷口感染獨創的術式。此刻陶俑頸部的針孔雖已鏽蝕,但排列角度分毫不差,仿佛這些怪物真的曾是血肉之軀。
    "張達,你記不記得天寶三年?"李琰突然開口,聲音裏帶著連自己都沒察覺的顫抖。那年他們帶著三千玄甲軍夜襲突厥大營,這個來自陳留的漢子曾背著中箭的他在草原狂奔三十裏。陶俑動作驟然僵住,胸腔發出齒輪轉動般的哢嗒聲,竟從中噴出數片殘破宣紙。
    上官婉兒眼尖地接住飛旋的紙頁:"是《蘭亭序》摹本?"泛黃的宣紙上,墨跡在磁粉霧氣中漸漸顯形,"洛水之陽,磁宮九重"八個大字讓她指尖發顫。作為參與編纂《唐六典》的文官,她當然記得宇文愷營造東都時的秘聞——這位隋代大匠曾在洛水河床鋪設磁石軌道,利用地磁感應驅動運輸巨艦,卻因太過驚世駭俗而被正史隱去。
    河麵突然傳來悶雷般的轟鳴。李琰抬頭望去,隻見九艘龍首巨艦破水而出,船身覆蓋的青黑色金屬正是《禹貢》中記載的"璆鐵",這種產於梁州的磁鐵礦石,能將地磁力轉化為推進動力。更讓他心驚的是甲板上的倭國武士,那些造型古怪的弩機正對準他——箭矢尾部竟嵌著磁晶,在船體磁場作用下劃出詭異弧線!
    "陛下!"上官婉兒的磁髓護心鏡突然發出蜂鳴,她一把拽住李琰往堤岸下撲去。三支弩箭幾乎擦著他的發梢釘入磚牆,箭頭迸濺出的火星竟帶著輕微的麻痹感——是磁石與鐵器摩擦產生的電流。當他抬頭時,終於看清為首巨艦的船舷:用磁晶鑲嵌的"八幡大菩薩"徽記,正在暮色中泛著妖異藍光。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