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血鑄山河上)
字數:4874 加入書籤
第八十三章
潼關城頭的青磚被烤得發燙,郭子儀踩著半融化的鐵盔邊沿,靴底與磚麵摩擦出刺啦聲響。昨夜磁雨留下的酸蝕痕跡在晨光裏泛著灰白,像張千瘡百孔的蛛網。他抬手抹了把臉,指腹蹭過顴骨處的血痂——那是前日磁弩碎片崩的,此刻混著汗漬隱隱作痛。城下三百步外,武周的磁弩車隊正排出新月陣型,三百架漆成玄色的弩車車轅上,日月旗被晨風吹得獵獵翻卷,旗角掃過弩臂上纏繞的磁髓管線,發出細碎的劈啪聲。
“他娘的,把老子的鎮關弩推上來!”郭子儀踢了踢腳邊東倒西歪的醋桶,酸液順著磚縫流成淺黃的細流,在陽光裏蒸騰出刺鼻霧氣。三十架黑檀木床弩被二十名壯漢喊著號子推進戰位,弩機上碗口粗的牛筋弦浸過磁液,泛著溫潤的烏光,弩臂末端刻著的《考工記》銘文,在晨光中若隱若現。他抓起根醋淬鐵矛橫在弩機前,矛尖在弩臂刻度上劃過:“對準第三排中間那輛戰車,日月旗偏左三寸——妖婦慣會躲在幌子後麵!”
城下突然傳來機括轉動的悶響,武則天的磁髓戰車頂蓋如蓮花般裂開,九層青銅磁塔從車廂中央緩緩升起。每層塔簷都嵌著鎏金《臣軌》銅片,經文在磁髓驅動下自行流轉,形成淡藍色的光幕。郭子儀瞳孔驟縮,看見塔基鐵欄裏擠滿了百姓——老弱婦孺被繩索捆在磁塔支架上,身上的麻布衣裳浸著暗褐色汙漬,遠遠傳來的哭嚎混在風聲裏,像把鈍刀在割他的心肺。
“將軍,弩箭準備好了!”偏將遞上浸過醋的火折子,火苗在風裏晃了晃,映得郭子儀眼底通紅。他盯著箭槽裏裹著《唐律疏議》殘頁的火箭,箭鏃三棱形的破甲頭是宇文愷改良過的磁導結構,能將醋液爆燃的衝擊力集中成線。“放!”他的吼聲驚飛了城堞上的寒鴉,三十架床弩同時發出撕裂空氣的尖嘯,火箭拖著丈長火尾撲向磁塔。
幾乎在同一時刻,磁塔頂端的金球爆發出刺目光芒。武則天站在塔頂,廣袖中的磁髓手鏈泛起漣漪,九層《臣軌》光幕層層疊加,形成半透明的防護罩。火箭撞在光幕上炸開,酸霧與磁光交織,竟在半空投出宇文愷的虛影——那虛影手持《禹貢》竹簡,正朗朗誦讀青州海域的磁脈走向。李光弼突然拽住郭子儀的胳膊,聲音發顫:“快看塔底!那些百姓身上纏著磁鏈!”
透過炸開的酸霧,隻見塔基鐵欄上的百姓胸前都掛著磁髓鎖,鎖鏈另一端連著磁塔基座。每當光幕承受衝擊,鎖鏈就會發出藍火花,百姓們的慘叫混著磁流的蜂鳴,讓城頭唐軍的手都在發抖。郭子儀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盯著磁塔第二層突然打開的箭窗——那裏架著十二台連珠磁弩,弩口正對準城頭的床弩陣地。
“快撤!”他的吼聲剛落,磁弩齊射的藍光已撲麵而來。最近的床弩被直接掀翻,三名弩手被磁流掃中,甲胄瞬間發燙,慘叫聲戛然而止。郭子儀撲倒在女牆後,耳中嗡嗡作響,抬頭看見磁塔第三層升起巨大的青銅喇叭,喇叭口泛著磁髓特有的靛藍——那是能震碎人髒腑的磁音炮。
蓬萊海域的浪頭足有兩丈高,李琰死死攥著禹鼎鼎沿,鹹澀的海水灌進領口,凍得他打了個寒顫。九尊禹鼎不知何時排成北鬥狀,鼎身銘文在磁流中明滅,突然發出龍吟般的共鳴。最中央的禹鼎鼎口光芒大盛,一柄青銅耒耜破水而出,木柄上的《尚書》銘文遇水即亮,蝌蚪狀的文字順著耒耜尖端滴落,在海麵激起細小的漩渦。
“陛下,是禹王治水的神器!”上官婉兒扶著桅杆站起身,她的右袖被磁流灼傷,小臂上的繃帶滲出血跡。李琰握住耒耜木柄,掌心傳來細密的震動,仿佛有無數小錘子在敲打掌紋——那是磁脈共鳴的感覺。記憶突然翻湧,他想起《唐六典》裏記載宇文愷疏通洛水時,曾在河床下挖出刻著禹王銘文的青銅片,當時工部匠人說那是夏代測量地脈的工具。
“小心!”婉兒突然撲過來,將李琰推離桅杆。鏽跡斑斑的徐福磁俑正攀著鼎耳爬來,陶俑眼中嵌著的磁髓晶體泛著冷光,手中展開的磁簡上,《呂氏春秋·貴直篇》的文字在磁流中浮動。李琰揮起耒耜劈去,青銅農具與磁簡相撞的瞬間,海麵突然浮現出淡金色的網格——那是《水經注》未記載的河洛磁脈圖,每一條脈絡都與海底的磁軌重合。
海水像被巨手抽走般退去,露出深褐色的海底磁脈。宇文愷主持修建的磁軌如青銅巨蟒蜿蜒,軌麵上覆蓋著薄薄的牡蠣殼,卻依然能看出雙軌設計的精密——外側軌距三尺,內側軌距兩尺七寸,正是《考工記》中“車塗五軌”的改良版。更遠處停著一艘隋代龍舟,船身覆滿藤壺,船頭鑲嵌的《東都圖記》銅牌已嚴重鏽蝕,卻仍能辨出“大業元年造”的字樣。
“陛下看船桅!”婉兒指著龍舟頂端。那根七丈高的桅杆在退潮後露出真容,竟是用九塊殘片熔鑄而成,殘片上的螭龍紋與傳國玉璽如出一轍——那是當年隋煬帝將九鼎殘片重鑄的“鎮國桅”,傳說能感應四海磁脈。李琰握著耒耜的手收緊,突然聽見龍舟底艙傳來機括轉動聲,船身竟開始順著磁軌滑動,甲板上的青銅羅盤指針瘋狂旋轉,指向西北方的驪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狼居胥山的寒風卷著沙礫打在阿史那雲臉上,她的紅裙被磁焰烤得發焦,卻渾然不覺。祖陵暗室的銅箱堆得齊腰高,最頂層的羊皮卷邊角已經碳化,卻仍能看清用突厥文與漢字合寫的字跡:“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秦王李世民遣宇文愷入漠北,製磁弩三百,以突厥童男女人血祭磁脈……”
她的指尖劃過卷尾李淵的私印,朱砂印泥下竟透著淡淡磁光——那是用磁髓混合朱砂特製的印泥,專門用於封存機密。“原來玄武門之變不是偶然……”阿史那雲的聲音被風扯碎,腦海中浮現父汗臨終前的場景:老可汗抓著她的手,腿上被磁脈灼傷的疤痕還在滲血,“雲兒,漢人皇帝的盟約……比磁鏈還冰冷……”
身後突然傳來金鐵相撞的脆響,十二尊金人破牆而入,甲胄縫隙裏溢出的磁髓在黑暗中泛著微光。她認出這些金人正是突厥祖陵的守衛,可手中磁戟上的“秦王府造”銘文卻刺得眼睛生疼。反手甩出磁刃,刀刃斬斷金人手腕的瞬間,金屬零件叮鈴落地——在齒輪與磁髓管的碎片中,半塊刻著“東宮左衛”的令牌閃著冷光。
“李琰!你們李家……”阿史那雲的吼聲在暗室回蕩,她劈開另一口銅箱,成捆的密信如雪花般飄落。有的用蠟封著“天策府密”,有的蓋著李淵的“千牛衛印”,其中一封被磁焰燎過的血書尤其刺眼,受熱顯形的字跡寫著:“以突厥童男女三百,換玄武門守將王晊不設防……”
她撿起血書,指腹擦過“童男女三百”的字跡,突然想起壁畫上啟民可汗送孩子進磁爐的場景——原來那些孩子不是獻給神靈,是賣給了李世民!磁刃“當啷”落地,阿史那雲跌坐在銅箱上,耳邊響起金人機械運轉的哢嗒聲。十二尊金人已擺好鋒矢陣,磁戟尖端的藍光在她眼底跳動,像極了玄武門那晚的火把。
沸泉礦洞深處,上官婉兒的手腕被磁脈纏成青紫色,細小的血珠順著磁脈縫隙滲出,在岩石上積成暗紅的水窪。太平公主的磁傀大軍圍在十步外,為首的老嫗磁傀關節處的磁髓管泛著渾濁的光,手中《臣軌》的書頁邊緣卷著焦黑,顯然經曆過無數次磁流衝擊。
“當年則天皇帝就該用你養礦!”老嫗的聲音像生鏽的齒輪在摩擦,每說一個字,喉間就噴出細小的磁火星。婉兒盯著對方裂開的下頜——那裏露出半截人類的牙齒,齒根處還纏著褪色的紅絲線,那是太平公主當年最愛的妝飾。
“姑母……是你嗎?”她的聲音發顫,腕間玉墜突然發熱,那是太平公主送她的成年禮,墜子裏麵嵌著極小的磁髓鏡,能照見佩戴者的心跳。磁脈仿佛被玉墜的光芒刺痛,突然劇烈收縮,婉兒趁機扯出被纏的手腕,踉蹌著撞向礦脈核心的水晶棺。
棺中少女的麵容讓她呼吸驟停——那是太平公主二十歲的模樣,眉梢的朱砂痣與記憶中分毫不差,掌心緊攥的金鎖上,“婉兒親啟”四個小字已被磨得發亮。那是她五歲時在掖庭宮丟的金鎖,沒想到會出現在這裏。當她的血滴在棺蓋上,《臣軌》書頁突然瘋狂翻動,最後停在空白頁上,浮現出武則天的瘦金體:“顯慶五年,以太平之身養磁脈,待歸唐之日……”
磁傀大軍突然齊刷刷跪倒,金屬關節觸地的聲音在礦洞回響。薛崇簡的磁傀蹣跚著走來,胸口的太平花烙印雖已斑駁,卻在磁脈光芒中漸漸清晰。他喉間發出斷斷續續的聲響,像是在哼《子夜歌》,卻又帶著機械的卡頓。婉兒突然想起,當年太平公主教她唱這首歌時,薛崇簡就在一旁磨劍,劍穗上的玉墜和她腕間的一模一樣。
“原來……你們早就準備好了……”婉兒撫過水晶棺,指尖觸到棺底刻著的《臣軌》片段,那些文字正在吸收她的血,變成流動的磁髓。老嫗磁傀突然發出尖嘯,《臣軌》封麵裂開,露出裏麵藏著的磁版——那是武則天的手諭,“若武周血脈斷絕,以太平磁種續之”。
礦洞頂部突然傳來悶響,像是有千軍萬馬在奔跑。婉兒望向磁脈核心,那裏的鎏金牌位不知何時翻轉,背麵刻著“血鑄山河之日,磁脈歸唐之時”,每個字都在滲出細小的血珠,與她手腕上的傷口遙相呼應。薛崇簡的磁傀突然抱住她,將她推向暗道口,自己卻轉身迎向重新站起的磁傀大軍,胸口的太平花烙印在磁焰中爆發出最後的光芒。
潼關城頭,郭子儀看著磁塔緩緩後撤,塔底的百姓被磁鏈拖出長長的血痕。他撿起落在腳邊的《臣軌》殘頁,上麵“夫君者,民眾父母也”的字跡被血染紅,突然聽見遠處傳來悶雷般的馬蹄聲——那是朔方軍的援軍,帶著最新改良的磁盾與醋火罐。
蓬萊海域,李琰望著順著磁軌滑動的龍舟,耒耜尖端突然指向驪山方向,那裏騰起遮天蔽日的磁霧,隱約可見隋代磁宮的輪廓。上官婉兒的玉墜在他掌心發燙,墜子背麵新浮現的字跡讓他心頭一緊:“玄武門之血,終將漫過磁軌。”
漠北暗室,阿史那雲將血書塞進衣襟,磁刃在手中轉了個花,刀刃上《陰山盟約》的隱藏條款在磁焰中明滅。她望向祖陵外的草原,那裏有三百座新墳,碑上刻著“武德九年突厥童男女之墓”。十二尊金人已被她斬斷關節,癱在地上如廢鐵,可他們手中的磁戟,還指著長安的方向。
礦洞暗道口,上官婉兒摸著金鎖上的刻字,身後傳來水晶棺開啟的輕響。她不敢回頭,卻聽見熟悉的腳步聲,帶著磁髓特有的震動。那腳步聲停在她身後,一隻戴著珍珠手鏈的手伸過來,輕輕覆在她握劍的手上,腕間的玉墜與她的,發出相同的共鳴。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