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昆侖磁宮

字數:2921   加入書籤

A+A-


    阿史那雲的坐騎在青銅密道裏打著響鼻,蹄鐵與地麵的磁石摩擦出藍火星。她握緊腰間的狼頭金刀柄,那是父親送她的及笄禮,狼眼處嵌著的磁石此刻正微微發燙。三年前在長安太學,她曾偷聽過工部博士講解"候風地動儀",此刻密道岩壁的震顫頻率,竟與記憶中張衡地動儀的蟾蜍吐丸節奏一致。
    "可敦,前麵有白骨!"親衛烏木紮的火把照亮前方,沙地上散落著唐軍甲胄碎片,胸甲上的"安西都護府"字樣還清晰可見。阿史那雲翻身下馬,用磁匕挑起塊護心鏡殘片,鏡麵凹痕與三個月前張九郎描述的"佛淚琥珀灼痕"如出一轍。"武德四年的陌刀隊..."她喃喃自語,想起吐蕃老人們常說的"唐軍地脈軍"傳說。
    地麵突然下陷,烏木紮的坐騎前蹄陷入流沙。阿史那雲甩出狼頭磁匕,刀柄上的機關彈出細索,勾住岩壁上的青銅環。就在這時,磁匕狼眼的磁石突然轉向,指向左側石壁的《穆天子傳》浮雕——西王母手中的玉勝竟在發光。
    "看浮雕!"她急呼。眾人這才發現,西王母的玉身隨磁匕轉動而改變角度,投射在地麵的光影形成箭頭。阿史那雲順著箭頭方向擲出套馬索,鐵索前端的磁鉤突然吸住什麽硬物,隨著"轟隆"聲響,密道頂部的青銅板翻轉,露出暗藏的磁石台階。
    登上台階的刹那,整座密道突然震動。壁畫上的飛天飄帶竟變成磁流軌跡,阿史那雲這才看清,所謂"西王母瑤池"竟是黃河源頭星宿海的磁脈圖。轉過三個彎道,眼前出現百丈高的穹頂,青銅水鍾懸掛在磁流形成的瀑布之上,鍾麵上刻著密密麻麻的暗河脈絡,每條支流都標著《水經注》未載的古地名。
    "這是...山河磁脈樞機?"烏木紮的聲音發顫。阿史那雲摸向水鍾下方的刻度盤,指尖觸到"武德三年"的刻痕,突然想起李琰胸口的狼頭胎記——那形狀竟與刻度盤上的"昆侖磁眼"標記一模一樣。
    與此同時,大明宮麟德殿內,李琰親王正用磁勺測量隕鐵卦紋。當勺柄指向"巽"位時,窗外突然狂風大作,承露盤上的銅仙人指尖水珠竟逆飛而上。"這是風角術!"上官婉兒驚呼,她曾在《乙巳占》中讀過"磁石引風,巽位主之"的記載。
    工部尚書杜鴻漸渾身顫抖著呈上鎏金齒輪:"去年重修天津橋時,工匠在橋基下發現五條磁軌,軌上嵌著這樣的齒輪。當時以為是前朝遺物,沒想到......"齒輪齒間卡著的龜甲碎片被醋洗去銅鏽,甲骨文顯露出"熒惑犯南鬥,磁宮啟地脈"的字樣。
    李琰突然將東都營造圖覆在隕鐵上,眾人驚見洛陽城的地下排水係統竟與卦紋完全重合。太極殿前的日晷指針瘋狂旋轉,在地麵投射出不斷變化的卦象。"宇文愷當年建造洛陽,根本不是為了防洪!"李琰一拳砸在案上,"他是在以都城為磁樞,校準天下地脈!"
    殿外暴雨如注,婉兒推開窗欞,隻見雨水在磁流作用下竟凝成洛陽坊市的虛影。太液池方向傳來悶響,守宮宦官驚慌來報:"玄武門的鐵獅被磁石吸得離地三尺!"
    恰在此時,羽林軍呈上嶺南急報:"交州隕鐵坑滲出磁漿,順著河道流向鬱水!"李琰接過奏報,發現文末附的磁漿樣本竟與阿史那雲去年送他的吐蕃磁礦成分相同。他下意識按住胸口胎記,突然想起母妃臨終前說的話:"你父親當年見過宇文愷的星槎圖......"
    揚州碼頭的鹹腥氣混著血腥味,太子李瑛捏著帶血的鹽引,盯著陳四海宅中滿地鹽堆。仵作剛說"鹽中含磁砂",他腰間的磁匕突然劇烈震動,指向牆角的鹽囤。
    "挖開!"李瑛揮劍劈破麻包,雪白的鹽粒下露出成箱的波斯銀幣。每枚銀幣的新月紋中都嵌著細如發絲的磁石,在火把下泛著幽藍光澤。隨行太醫取來磁針,針尖瞬間彎成鉤狀:"殿下,這是大食人的"引鐵術",用磁石碎末鑄幣,可操控鐵器。"
    突然窗外射來冷箭,李瑛側身躲過,箭頭釘在鹽堆上炸開。奇異的是,飛散的鹽粒遇磁後竟在空中凝成模糊人形,右手抬起指向東南方。"是陳四海的冤魂!"護衛們嚇得後退,李瑛卻認出那是《推背圖》裏"借物顯形"的磁戲法。
    "追那艘拜火教商船!"他衝出宅門,正見黑影躍上船頭。船帆上的阿胡拉·馬茲達圖騰遇雨滲出靛藍汁液,竟是用磁石粉混合靛青繪製。李瑛掏出袖中磁羅盤,隻見指針瘋狂旋轉後,穩穩指向昆侖方向。
    雨幕中,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東宮見過的《宇文愷海圖》——那上麵的磁脈標記,竟與鹽商密室中發現的密道圖紙完全一致。"難道鹽鐵走私隻是幌子?"他捏緊羅盤,"他們真正要運的,是能改天換日的磁髓?"
    長安城的欽天監頂樓,李淳風躺在竹榻上,白須浸透雨水。他盯著渾天儀上逆行的熒惑星,用顫抖的手將磁針紮進《乙巳占》的"南鬥"頁。磁針竟穿透竹簡,在地板上投出昆侖山的陰影。
    "老師,隕鐵震動加劇!"弟子捧著樣本衝進觀星台。李淳風強撐著起身,隻見金剛石在卦紋間遊走,竟拚出"武周當興"四字。他突然想起武德九年的秘聞:宇文愷臨終前曾向高祖進獻"山河社稷盤",聲稱可借地脈延續國祚。
    "拿宇文愷手稿來!"他咳出黑血,濺在泛黃的紙頁上。隱現的血字竟與隕鐵卦紋重合:"以昆侖磁眼為樞,引黃河地脈改道,可使五星連珠,天命更易......"
    殿外傳來急促馬蹄聲,羽林軍校尉滾鞍落馬:"安西急報!吐蕃境內的昆侖山突然開裂,流出的磁漿凝成黃河虛影,正順著疏勒道向長安蔓延!"
    李淳風猛地坐起,指向渾天儀:"快看!熒惑星入南鬥的位置,正是宇文愷當年測量的昆侖磁眼!陛下若再不動手,等磁漿灌滿黃河故道,洛陽的磁樞就會啟動,到時候......"
    話音未落,渾天儀的玉衡突然斷裂,砸在星圖的"武周"方位。老監正望著窗外暴雨,仿佛看見宇文愷站在昆侖之巔,手中的磁勺指向洛陽——那裏埋著的,不僅是東都的地基,更是橫跨百年的驚天布局。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