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河西血刃
字數:8430 加入書籤
敦煌的日頭像把燒紅的鐵刀,劈得人皮膚生疼。郭子儀輕扯韁繩,白馬打著響鼻刨開沙礫,露出半截插在沙裏的斷箭——竹杆上裹著鹽粒,尾羽還沾著暗紅血痂。他伸手拂過馬鬃上凝結的鹽霜,忽然聽見身後傳來金屬刮擦聲。
"大帥,您瞧這個。"段秀實用刀尖挑起塊焦黑布片,邊緣還滴著蠟油。布片中央繡著的狼頭徽記已被火焚得模糊,可左下角那道三指寬的縫補痕跡,正是朔方軍軍旗特有的修補記號。這位留著絡腮胡的裨將啐了口帶沙的唾沫,"軍需官老王頭昨兒還說運糧隊迷路,敢情是被這幫狗娘養的賣去吐蕃了!"
"都給老子安靜!"趴在地上的王老五突然揮手,掌心沾滿駱駝刺的絨毛。這個精瘦的斥候把耳朵貼在滾燙的沙地上,喉結隨著呼吸上下滾動,"東北方向,三...不,四隊馬蹄!每隊約莫七八百騎,馬蹄鐵聲混著銅鈴聲——是吐蕃的鐵鷂子!"
張老三蹲在雅丹地貌的裂隙裏,正用衣角擦拭弩機。這位來自淮南的老兵缺了顆門牙,說話時漏風帶著哨音:"怕個鳥!咱早前在鹽井泡了十宿的箭鏃,專剜這幫龜孫子的甲縫!"他往掌心吐口唾沫,用力扳動弩臂,青銅弩機發出沉悶的咯吱聲,弩槽裏的三棱箭閃著幽藍光澤——那是用淮南鹽鹵和毒蠍汁浸泡過的殺招。
郭子儀摘下頭盔,任由汗水順著花白的鬢角往下淌。他望著遠處起伏的沙丘,忽然伸手按住腰間的魚符——那是玄宗親賜的金錯刀魚符,此刻在掌心燙得像塊火炭。老將轉頭望向身後二百陌刀手,他們藏在天然形成的沙壁後,黑色陌刀斜插在沙裏,刀刃映著烈日,像一排埋在黃沙裏的寒星。
"聽著,"郭子儀的聲音低沉如砂紙磨過石板,"等會兒他們的馬踩上蒺藜,必然亂作一團。到時候別管騎兵步兵,先砍馬腿!馬倒了,人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他忽然提高嗓門,"段秀實!你帶前隊從左翼包抄,別讓一個漏網之魚去報信!"
"得令!"段秀實猛地捶胸,鐵甲相撞發出悶響。他轉頭看向隊尾那個新兵,小夥子臉色發白,手裏的陌刀握得太緊,指節都泛著青。段秀實大步走過去,用刀柄敲了敲對方的頭盔:"小子,叫啥?"
"回、回將軍,俺叫趙鐵柱..."
"趙鐵柱?"段秀實咧嘴一笑,露出被羌人打缺的犬齒,"聽著,趙鐵柱。等會兒刀砍下去別閉眼,血濺臉上就當洗把臉。看見那邊沙丘上的駱駝刺沒?紮人疼不?比那更疼的咱都受過,怕啥?"他忽然壓低聲音,"你哥趙鐵柱是不是上個月在玉門關戰死的?"
新兵猛地抬頭,眼裏閃過淚光:"將軍認得俺哥?"
"當然認得。"段秀實從腰間扯下酒囊,往沙地上倒了些酒,"你哥臨死前還攥著半塊幹糧,說要留給家裏老娘。現在機會來了,砍一個吐蕃兵,就當給你哥多掙半塊餅——明白?"
趙鐵柱突然握緊刀柄,喉結滾動著咽下口水:"明白!"
莫高窟的洞窟裏飄著陳年香火味,混合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焦糊味。上官婉兒舉著火把,火光照在她素白的裙裾上,映出跳動的橙紅影子。她的指尖輕輕拂過石壁上的《張議潮統軍圖》,壁畫上的甲胄紋路清晰可見,甚至能看見戰馬鼻孔裏噴出的白氣。
"蕭姐姐你看,"她用簪子尖指著壁畫中前排士兵的陣型,"這五人一組,兩刀兩盾一弩的排法,和郭大帥在河西用的鴛鴦陣簡直一模一樣。難不成張議潮當年..."
"何止陣型。"蕭綰綰的紅綾突然卷來塊帶血的甲片,拋在火把旁的沙地上。這位身著紅衣的女子半跪在壁畫前,發間金步搖隨著動作輕晃,"你看這甲片邊緣的三角刻痕,分明是朔方軍兵工廠的標記。可張議潮是百年前的人物,難道..."
她忽然住口,盯著壁畫中某位將領的腰帶——那是條嵌著綠鬆石的牛皮腰帶,形製竟與郭子儀常係的那條別無二致。蕭綰綰瞳孔微縮,突然伸手握住上官婉兒的手腕:"婉兒,把火把湊近些。"
火光照亮壁畫角落,那裏有處顏色稍深的痕跡,像是被人用刀刮過。蕭綰綰從袖中取出一枚銀針,輕輕刺入痕跡中央——石粉簌簌落下,露出裏麵隱約的木紋。
"暗格!"上官婉兒低呼一聲,下意識伸手去摸。蕭綰綰卻突然拽住她的手,紅綾如靈蛇般纏上暗格邊緣,猛地一拉——朽木斷裂聲中,暗格裏掉出幾卷泛黃的輿圖,邊角用朱砂畫著麥穗圖案。
"河西十二州糧倉分布圖。"蕭綰綰展開其中一卷,指尖劃過玉門關的標記,"這些圖...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年頭。可為何會藏在張議潮的壁畫裏?"
上官婉兒突然指著輿圖右下角的小楷:"蕭姐姐看這個!"宇文愷監製"——竟是隋代那位大匠師的筆跡?"話音未落,洞窟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夾雜著金屬碰撞聲。
"小心!"阿史那雲的暴喝從洞口傳來。這位回紇女將撞開石門,狼牙套在她腰間嘩啦作響,鏈上串著的三隻耳朵還在滴血。她手中的密信浸透了暗紅液體,封口處的蠟印正是梅妃常用的梅花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讚普的狼旗已到三十裏外!"阿史那雲將信拍在沙地上,"還有這個——今早從吐蕃斥候身上搜來的。"信紙上用炭筆繪著奇怪的符號,像是展翅的鳥,又像是扭曲的藤蔓。
上官婉兒臉色劇變:"這是...梅妃娘娘妝奩盒上的暗紋!當年她教過我,這是..."她突然住口,抬眼望向蕭綰綰,卻發現對方的臉色同樣凝重。
蕭綰綰指尖撫過信紙上的符號,忽然冷笑一聲:"看來咱們的好妹妹,果然沒那麽簡單。阿史那雲,傳我的命令:燒掉所有糧草輜重,帶百姓退入莫高窟後洞。告訴郭子儀,吐蕃人想要的不是糧食,是..."
她的話被突然炸開的箭雨打斷。一支弩箭擦著上官婉兒鬢角飛過,釘在壁畫上嗡嗡作響。阿史那雲咒罵一聲,拽著兩人躲到石柱後,狼牙套已經揮出,在洞口織出一片鐵網。
揚州碼頭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腐臭味。陳玄禮皺著眉掀開轎簾,眼前的景象讓這位禁軍統領也忍不住捂住口鼻——江麵上浮著密密麻麻的屍體,腫脹的身軀在水中起伏,偶爾有烏鴉撲棱著翅膀落下,啄食發白的眼珠。
"大人,怎麽辦?"王老五舉著火把,火苗在江風中點得忽明忽暗。這個年輕士兵的靴底沾滿淤泥,每走一步都發出"咕唧"聲,"刺史大人說要焚屍滅疫,可這...這堆裏指不定有活人呢!"
陳玄禮盯著江麵,突然看見一具屍體的手指動了動。他猛地抽出橫刀,刀光一閃,那隻手便無聲落入水中。"活人的話,早該喊救命了。"他的臉被醋泡麵巾捂得發白,聲音悶悶的,"王老五,你記住:在瘟疫麵前,心軟就是送命。去年長安鬧時疫,你親眼見過街坊鄰居變成什麽樣子——咬人的、啃樹皮的,比鬼還可怕。"
"可俺聽說..."張老三突然插話,弩箭在他指間微微顫抖,"昨晚有人看見李嫂子在巷子裏走,披頭散發的...脖子上還有牙印..."
"放你娘的狗屁!"陳玄禮突然暴怒,刀鞘重重砸在張老三肩頭,"李嫂子前天就埋了!你要再敢亂嚼舌根,老子先把你舌頭割了喂魚!"他轉頭望向江麵,語氣稍緩,"點火吧。多潑些火油,燒幹淨些。"
王老五咬咬牙,將火把擲向最近的屍體堆。火苗騰地竄起,瞬間吞沒幾具屍體,油脂燃燒的"滋滋"聲中,突然傳出一聲悶哼。眾人驚覺那竟是活人呻吟,隻見一個滿身血汙的漢子從屍堆裏爬出來,懷裏還抱著具女屍。
"別燒!求求你們!"漢子膝蓋以下已被啃得見骨,卻仍用殘缺的手掌往前爬,"這是俺媳婦...她沒斷氣...求你們..."
張老三的弩箭"噗"地紮進漢子肩頭,他舔了舔幹燥的嘴唇:"大人說得對,這娘們昨兒半夜還在啃趙屠戶的胳膊。你聞聞她身上的味——綠頭蒼蠅都繞著走,能是活人?"
火油順著江麵蔓延,屍體堆中突然騰起滾滾綠煙。那煙帶著刺鼻的甜腥味,陳玄禮瞳孔驟縮,猛地推開身邊士兵:"是毒煙!後退!快!"他橫刀劈砍,試圖劈開煙霧,卻見刀刃上泛起詭異的青黑色。
"五姓七望的手段..."他咬牙切齒,突然聽見運河對岸傳來號角聲。轉頭望去,隻見數十艘戰船順流而下,船頭高挑的"範陽盧"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最前麵的戰船上,立著個戴鬼麵的將領,手裏提著串血淋淋的人頭——正是今早被他派去押運鹽糧的鹽工。
"陳大人別來無恙?"鬼麵人抬手拋來個油紙包,落在陳玄禮腳邊散開,裏麵竟是半塊發黴的米糕,"聽說揚州缺藥引子,張某人特地帶了些"新鮮貨"。您看這鹽工的血,是不是比死屍的更合用?"
陳玄禮盯著那串人頭,突然注意到每顆頭顱的耳後都有個十字刀疤——那是範陽軍特有的標記。他握緊刀柄,指甲幾乎掐進掌心:"盧知猷,你竟敢私通吐蕃!就不怕陛下誅你九族?"
鬼麵人突然大笑,笑聲混著江風傳來,說不出的陰鷙:"陛下?等您看完這個,恐怕就不這麽想了。"他抬手一揮,戰船甲板上突然豎起塊木牌,上麵用血漿寫著幾個大字:李琰非李氏血脈,正統在範陽!
驪山地宮的寒氣像無數細小的針尖,順著衣領往骨頭縫裏鑽。李琰緊了緊身上的玄甲,卻止不住牙關打顫。他望著眼前結著薄冰的《九州鼎圖》,突然發現圖上用朱砂標注的九鼎位置,竟與腳下地磚的紋路一一對應。
"上官女史,這圖..."他話未說完,便見上官婉兒已跪坐在冰麵,用體溫焐熱凍得僵硬的絹帛。這位才女的指尖凍得發紫,卻仍用金簪在冰上刻劃:"陛下可知,隋代宇文愷曾言九鼎"藏於龍脈,互為磁引"?安祿山之所以能屢敗屢戰,怕是找到了九鼎中的..."
"找到了又如何?"蕭綰綰突然冷笑,紅綾如毒蛇般纏住李琰脖頸。她的妝容在地宮幽光中顯得格外豔麗,眼底卻透著刺骨寒意,"陛下可知道,當年梅妃娘娘為保雙生子,將真正的"雍州鼎"沉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轟——
地宮突然劇烈震顫,頭頂的渾天儀發出刺耳的齒輪摩擦聲。李琰踉蹌著扶住石壁,隻見渾天儀的磁針瘋狂旋轉,最終直指東北方向——正是敦煌的位置。上官婉兒手中的金簪"當啷"落地,在寂靜的地宮激起回音。
"潼關告急!"阿史那雲的怒吼從地宮入口傳來,她的回紇馬踏碎冰塊,帶來滿身風雪,"安祿山的叛軍已過函穀關!更奇怪的是...那些本該戰死的士兵,竟又爬起來衝鋒!"她擲出的戰報帶著葡萄美酒的香氣,羊皮卷上用狼血畫著個雙頭狼圖騰,正是韋妃當年在冷宮牆上刻下的符號。
李琰猛地扯下腰間玉佩,露出胸口那枚梅花胎記——直徑三寸,中心有個細小的凹陷,恰似被劍尖刺破的痕跡。他望著蕭綰綰手中的紅綾,突然想起十年前那個雪夜,母親臨終前塞給他的玉佩裏,曾藏著半張輿圖,上麵同樣畫著這個胎記。
"陛下在看什麽?"蕭綰綰的紅綾突然收緊,李琰能看見她眼中自己的倒影,扭曲得不成人形,"您以為這胎記是天生的?當年梅妃娘娘為了區分雙生子,特意用..."
"夠了!"李琰突然暴喝,一把扯開胸前甲胄。寒風吹過胎記,竟泛起淡淡金光。他轉頭望向上官婉兒,卻見對方正盯著他的胸口,眼中閃過震驚與痛楚:"原來...原來您才是..."
地宮深處突然傳來隆隆水聲,像是有什麽龐然大物正在蘇醒。阿史那雲的狼牙套突然繃直,指向東南方向:"有東西過來了!好多人...不,是好多"東西"!"
李琰深吸一口氣,從牆上摘下鏽跡斑斑的陌刀——那是隋代名將史萬歲的佩刀,刀鞘上刻著"雷火"二字。他握緊刀柄,胎記在掌心傳來灼熱感,仿佛有岩漿在血管裏奔湧:"傳朕旨意:打開地宮火藥庫,用"雷火陣"迎敵。至於九鼎的秘密..."他轉頭望向蕭綰綰,目光如刀,"等退了叛軍,朕再好好問問蕭姐姐,當年母親究竟為何將你留在宇文愷身邊!"
蕭綰綰瞳孔驟縮,紅綾"刷"地收回腰間。她忽然笑了,笑聲裏帶著幾分癲狂:"陛下終於想起來了?也好...等你見到安祿山的真麵目,或許就會明白,我們為何要守著這個秘密了..."
潼關城頭的投石機發出刺耳的吱呀聲,李琰手扶城牆往下望,隻見安祿山的叛軍如黑色潮水般湧來。那位號稱"三箭定範陽"的叛將騎在黑馬上,金甲在火光中泛著暗紅,像塊剛從熔爐裏取出的生鐵。
"李二郎!"安祿山的吼聲震得城磚簌簌掉落,他手中的金背大刀指向李琰,"你娘當年和突厥小可汗私通的事,整個長安都知道!你以為那塊胎記能證明什麽?不過是野種的記號罷了!"
城下叛軍爆發出哄笑,有人甚至撿起石塊往城牆上扔。李琰感覺太陽穴突突直跳,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他想起今早收到的密報,說安祿山每次重傷後都會"浴血重生",難道真如蕭綰綰所言,與九鼎有關?
"陛下,該動手了。"段秀實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這位裨將的陌刀上還沾著敦煌之戰的血,此刻正滴在城磚上,洇出深色痕跡。他身後站著三百名壯漢,每人肩頭扛著個陶罐,罐口用蜂蠟封著,裏麵裝的是揚州運來的"藥引子"。
李琰望向天際,隻見烏雲正從西北方向湧來,隱隱有雷聲轟鳴。他突然扯開衣襟,露出胸前胎記——在火光中,那梅花竟泛起妖異的紅光。"傳朕令:放天雷!"
三百個陶罐同時拋出,在空中劃出暗紅弧線。安祿山抬頭望著天空,突然瞳孔驟縮——那些陶罐不是普通的火油罐,裏麵竟裹著燃燒的毛發和碎肉!
"不好!是..."他的驚呼聲被爆炸聲淹沒。陶罐砸在叛軍陣中,濺出的綠色火焰瞬間點燃周圍的人。那些火焰遇肉即燃,沾到鎧甲上竟能燒穿鐵網,發出"滋滋"聲和皮肉焦糊味。
"這是...揚州的瘟疫屍油!"安祿山的副將驚呼,"他們用病死的百姓煉油!"
城頭上,段秀實望著下方的火海,喉嚨動了動。他想起今早陳玄禮送來的密信,裏麵寫著:"若戰況緊急,可啟用揚州秘火。切記,此火有傷天和,慎用之。" 他轉頭望向李琰,卻見陛下臉色蒼白如紙,眼中卻有瘋狂的光。
"段將軍,"李琰的聲音沙啞,"你說朕是不是野種?"
段秀實猛地跪地,陌刀重重磕在城磚上:"在末將眼裏,陛下當年在靈武重整旗鼓,帶著我們從回紇借兵收複長安,就是實打實的真龍天子!至於那些流言..."他抬頭望向火海,"都是安祿山的奸計!"
李琰突然笑了,笑聲混著雷聲,說不出的蒼涼。他伸手按住段秀實的肩膀,卻發現對方的鎧甲早已被冷汗浸透。城下的喊殺聲漸漸變弱,綠色火焰開始熄滅,露出滿地焦黑的屍體——其中有些屍體還在蠕動,卻再也爬不起來。
"陛下!"上官婉兒的驚呼從身後傳來。李琰轉身,隻見蕭綰綰的軟劍已架在婉兒頸間,紅衣女子的發絲散亂,卻笑得格外從容:"妹妹現在知道,為何宇文愷當年選我做"鑰匙"了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軟劍輕揮,上官婉兒的羅裙散開,露出纖細的腳踝。在她足踝內側,竟有個與李琰一模一樣的梅花胎記,隻是顏色稍淺,像是用朱砂新點的。
"你們...是雙生子?"李琰感覺喉嚨發緊,突然想起母親臨終前的淚,"可為何...為何朕從未見過她?"
蕭綰綰冷笑:"因為你是"鼎",而她是"鑰匙"。當年梅妃娘娘為了防止九鼎落入奸人之手,特意將你們分開撫養。可惜啊..."她瞥了眼上官婉兒,"妹妹太過天真,竟以為能憑一幅壁畫解開千年謎題。"
上官婉兒突然抬頭,眼中閃過決然:"蕭姐姐錯了。我早已解開壁畫中的秘密——張議潮的軍隊之所以能重現郭子儀的陣法,是因為宇文愷當年就將陣法刻在了..."
轟——
又是一聲巨響,這次不是來自城下,而是地宮方向。李琰感覺大地在顫抖,遠處的華山似乎都晃了晃。阿史那雲策馬衝來,狼牙套上還滴著血:"陛下!驪山地宮方向傳來異動,渾天儀的磁針...指向了您的胸口!"
李琰突然感覺胎記處劇痛難忍,仿佛有什麽東西要破體而出。他望向蕭綰綰,卻見對方紅綾早已纏上上官婉兒,兩人的胎記在火光中交相輝映,竟漸漸融為一體。
"原來如此..."蕭綰綰輕聲呢喃,"九鼎的磁脈需要雙生血脈牽引。李琰,上官婉兒,你們才是打開九鼎的鑰匙..."
她的話被突然響起的馬蹄聲打斷。潼關西門方向,一支打著"朔方軍"旗號的騎兵正在衝殺,領頭的白馬之上,正是渾身浴血的郭子儀。老將手中的陌刀還在滴血,卻遠遠地朝李琰舉起——刀身上,赫然映著半輪即將升起的圓月。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