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新的開始
字數:2930 加入書籤
秋日總是來得格外溫柔,晨霧尚未散盡,金紅色的陽光已穿透層雲,在陰陽觀的琉璃瓦上流淌成河。新豎起的匾額 “陰陽歸一” 由整塊青金石雕琢而成,陳家本家的鎏金筆法與陰司殿的玄色符文在石麵上交相輝映,陽光掠過之處,四個字仿佛活過來般,陰陽魚的紋路在筆畫間緩緩遊走。
長生和長庚坐在觀前的九級石階上,石縫裏新栽的並蒂蓮正抽出新芽,淡紫色的花苞在晨風中輕輕搖曳。長庚穿著改良後的陰陽道袍,玄色衣擺繡著陳家的雲雷紋,袖口卻保留著陰司殿的幡旗暗紋,他正用指尖撥弄著腰間新配的太極玉佩,玉墜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
“哥,你說柳如煙現在在哪?” 長庚忽然開口,目光望向遠處的鏡湖。湖麵煙波浩渺,一隻青鳥正掠過水麵,尾羽劃過之處,湖水竟泛起了類似柳如煙眼尾紅痣的淡淡胭脂色。
長生笑了笑,從袖中掏出那枚始終隨身攜帶的玉鐲殘片。經過三個月的溫養,殘片上的紅痣愈發鮮明,此刻在陽光下竟隱隱透出人影輪廓,恍若柳如煙正隔著時光對他微笑。“她應該在某個輪回裏,重新開始吧。” 他的指尖輕輕摩挲著殘片,仿佛在觸碰一段柔軟的舊夢,“或許下一世,她會是個普通的姑娘,在春日的桃樹下,追著蝴蝶跑,不用再背負什麽魂魄執念。”
長庚望著鏡湖,想起最後一次見到柳如煙時,她的虛影在陰陽台金光中消散的模樣。曾經的他以為陰司殿的力量是唯一的救贖,直到看見那些從柳如煙體內飛出的生魂,才真正明白哥哥一直堅持的 “平衡” 究竟為何。“其實她比我們都勇敢。” 他忽然輕聲說,“能放下五百年的執念,不是誰都做得到。”
山道上忽然傳來腳步聲,二十餘名弟子正結伴而行。走在最前麵的少年背著陳家的青銅羅盤,腰間卻別著陰司殿的引魂鈴;緊隨其後的少女手持陰司幡旗,發間卻簪著刻有太極圖的銀簪。他們路過觀前時,紛紛向長生兄弟行禮,眼中已沒有昔日的敵意,隻有對新道統的向往。
“見過兩位師叔!” 少年笑著打招呼,羅盤上的陰陽雙魚指針正和諧地同步轉動,“今日我們要去鏡湖勘測‘陰魚眼’的靈氣流動,林長老說,等陰陽兩眼的共鳴穩定,就能重啟往生橋了。”
長生點頭致意,看著弟子們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湧起一陣暖意。三個月前,當陳家本家與陰司殿殘部第一次在觀前對峙時,雙方眼中還滿是警惕與敵意。是長庚率先放下了引魂鈴,將陰司殿的《蝕心咒》殘卷交給本家 eders 研究;也是陳家的老羅盤師們,首次向陰司修者展示了《青囊經》中 “陰陽互濟” 的奧秘。此刻看著這些年輕弟子自然地融合兩家術法,他忽然明白,真正的道統新生,從來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像這山間的晨霧與陽光,終將在碰撞中達成最自然的平衡。
山風掠過觀前的風鈴,帶來鎮魂鍾遙遠的餘音。那鍾聲不再像過去那樣帶著殺伐之氣,而是溫潤如春水,每一聲都仿佛在為這片土地洗去百年的恩怨。長生望向自己掌心的陰陽魚印記,經過三個月的磨合,黑白兩色的紋路已完全融為一體,中心處隱約浮現出初代祖師與柳如煙的虛影,如同在訴說著使命的傳承。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在古都見麵嗎?” 長庚忽然輕笑,“那時候我以為你是來搶我陽壽的敵人,現在想想,其實我們從出生起,掌心的印記就在告訴彼此 —— 我們是對方的劫,也是對方的解。”
長生轉頭看著弟弟,發現他眼中的陰鷙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曆經滄桑後的清明。那些曾經橫在兄弟間的誤解與仇恨,就像鏡湖底的淤泥,終將被鎮魂鍾的鍾聲蕩滌幹淨。“其實父親在給我們起名時,就已經寫下了答案。” 他輕聲說,“長生,長庚,是希望我們能像晝與夜、日與星,在永恒的交替中守護陰陽。”
遠處的鏡湖突然傳來青鳥的啼鳴,這次鳴聲不再淒厲,而是清越如笛。長生站起身,望著青牛嶺深處的層巒疊嶂,那裏還有無數未解的風水謎題,還有被陰司殿遺留在各地的生魂等待救贖。山風掀起他的衣擺,新縫製的道袍上,陰陽魚的刺繡在陽光下流轉著微光,如同活物般隨著他的動作遊弋。
“該去生祠了。” 他伸手拍拍長庚的肩膀,“林長老說,《陰命手劄》裏提到的‘太極眼共鳴實驗’,今天就能進行第一次嚐試。”
長庚站起身,順手摘了片飄落的銀杏葉,放在掌心吹出清亮的哨聲。很快,一隻渾身披著金羽的小鶴從觀後飛來,停在他的手臂上 —— 那是用陰陽二氣凝聚的靈寵,象征著兩家術法的首次融合。“走吧,” 他望著逐漸散去的晨霧,遠處的山巒正露出清晰的輪廓,“這次不管遇到什麽局,我們都不會再分開了。”
兩人並肩走向觀後的生祠,陽光在他們身後拉出長長的影子,掌心跳動的陰陽魚印記相互呼應,在石階上投下不斷變幻的光影。觀前的 “陰陽歸一” 匾額此刻正被陽光完全籠罩,石麵上的符文忽然全部亮起,形成一道貫通天地的光柱,將青牛嶺的主峰與鏡湖緊緊相連。
山腳下,前來朝拜的百姓們停下腳步,仰望著這神奇的景象。有白發老嫗對著觀門合十,她曾在陰司殿的動亂中失去兒子,此刻卻看見一個戴著陰司幡旗的修者,正耐心地為迷路的孩童指引方向;有年輕的書生背著陳家羅盤,與手持引魂鈴的少女討論著 “三水歸堂局” 的改良之法。
長生忽然想起初代祖師手劄的最後一頁,那句用鮮血寫就的 “陰陽之道,在變而不在辯”。此刻看著身邊的弟弟,看著逐漸融合的兩個門派,他終於真正明白 —— 改命從來不是與命運對抗,而是像這山間的流水,在順應地勢的蜿蜒中,走出屬於自己的江河。
當他們的身影消失在觀後小徑時,鎮魂鍾的餘音恰好與鏡湖的潮聲相和,在青牛嶺的山穀間蕩起經久不息的回響。那是舊時代的終章,更是一個關於平衡、救贖與新生的故事,剛剛翻開的第一頁。
喜歡陰命少年:詭變命格劫請大家收藏:()陰命少年:詭變命格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