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歲考

字數:4389   加入書籤

A+A-


    衛辭絕對是個非常捧場的兒子。
    哪怕爾雅將故事講的沒有一點跌宕起伏,他還是能一臉真誠的讚歎
    “娘,你真的好厲害,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爾雅被衛辭真誠的誇讚逗樂了,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腦袋,又給他夾了一筷子菜。
    衛辭見狀也給爾雅夾菜,母子兩人十分膩歪,看得坐在一旁的衛嶽牙都酸了。
    他不由得敲了敲桌子,衛辭剛想詢問爾雅具體是怎麽救的榮家小少爺,就聽到敲完桌子的衛嶽詢問他
    “府學歲考快到了吧?鄭夫子什麽時候到?”
    就像現代很多家長一想訓孩子就提成績一樣,衛嶽也詢問起了衛辭的學業。
    府學歲考有點像現代大學的期末考試,俗話說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
    歲考是由學政主持的一種考試,隔一年一次,都是在年底進行。
    考試結果分成一到六等,一等最好,還有機會成為廩生。
    六等最次,若是秀才連續兩次考試結果為六等,就會被開除秀才隊伍。
    衛辭目前就是廩生,可以享受朝廷每年六兩的津貼。
    但如果明年他還想繼續保持廩生名額,歲考中就必須要得到一等。
    他的啟蒙夫子鄭夫子也是秀才,不出意外也是要到府學參加歲考的。
    古人極為尊師重道,鄭夫子曾教過衛辭。
    如今衛家住在府城,鄭夫子冒著風雪到府城考試,衛家自然要接待他。
    前兩天衛辭就告訴爾雅要把東廂房收拾出來,到時候給鄭夫子住。
    提起歲考和鄭夫子衛辭也有話說
    “就這兩天了,爹,鄭夫子年紀大了,晚上睡覺肯定怕冷。
    明天你去西市買些炭火,等鄭夫子來了晚上能燒炭取暖。”
    聽到兒子對夫子考慮的這麽周全,衛嶽又有點心酸了。
    他兒子怎麽不怕他冷?怎麽不說給他也買點炭火晚上取暖呢?
    衛嶽此時完全忘了鄭夫子都快六十了,花甲之年放到古代算是長壽了。
    鄭夫子冒著風雪到府城參加歲考,衛辭可不要細心點。
    否則萬一在這出點啥事,以後他們回章陽縣都沒臉見鄭家人。
    不過衛嶽心酸歸心酸,辦事一點都不馬虎的。
    衛家這情況,自然買不起什麽一兩銀子一斤的金絲炭,但普通炭火還是燒的起的。
    第二天衛嶽到西市買炭火,爾雅也跟著一起去了,她要置辦一些年禮。
    今年過年他們一家不打算回章陽縣過年了。
    原因很簡單,青鸞的婚事和李榮的產期都在明年的二月底。
    到時候是一定要回去的,既如此過年他們就不打算再跑一趟了。
    且天寒地凍的路也不好走,在野外過夜很容易凍死人的。
    但年可以不回去過,禮卻不能少。
    衛家還好,沒啥親戚十分省心,隻用給衛木匠和周三娘送年禮即可。
    爾雅把榮家送來的綢緞挑出來兩匹,又買了些府城的特產,到時候打算托鏢局運回去。
    想到青鸞快要出嫁,爾雅還把榮家送來的綢緞中最鮮亮的一匹紅色給了衛木匠和周三娘。
    好讓周三娘能給青鸞做身體麵的嫁衣。
    其他的年禮則全部是備給宋家這邊的親戚。
    爾雅一視同仁,榮家送來的綢緞她打算也給林氏和宋老三一人一匹。
    想到有李榮在,若是直接送綢緞回去,可能穿不到林氏和宋老三身上。
    所以爾雅打算花些時間,直接給宋老三和林氏做成成衣。
    綢緞用不完的,剛好還能給沒出世的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做幾身小衣裳。
    除此之外,爾雅的大伯二伯,還有宋奶奶,以及二爺爺家,還有外婆和幾個舅舅家都要送年禮。
    還有衛辭的同窗好友,鄭夫子的年禮也不能少。
    古代人跟現代人可不一樣,哪怕再窮逢年過節都要送點東西。
    東西可以少,可以不值錢,但不能沒有,你沒有人家就會覺得你是要跟我斷交。
    爾雅不知不覺買了一大堆,有點後悔沒把衛辭也一起叫來拿東西。
    她和衛嶽大包小包的帶了一堆禮物回家。
    爾雅將禮物都歸置到正房右邊的房間。
    又將東廂房好好打掃了一遍,床上鋪上被子和被褥,等鄭夫子到了可以住。
    買完東西的第二天,衛嶽去了榮家幫忙建造地龍。
    也是這天鄭夫子到了府城,古代人通信不方便。
    衛辭不知道鄭夫子到的具體時間,好在章陽縣到青州有一個固定鏢局。
    鄭夫子跟著鏢局一起來的,衛辭提前跟鏢局的人打了招呼,鄭夫子到了之後人家會通知他。
    接到鄭夫子後,衛辭立刻帶他回了衛家。
    這次是鄭夫子的小兒子陪著他一起來的。
    兩人在路上明顯受了凍,都有些風寒的跡象。
    年紀大的人生病了很難好,搞不好還會小病成大病。
    到了衛家爾雅看到鄭夫子和他小兒子情況不妙後。
    立刻煮了薑湯,又去抓了兩副治療風寒的中藥。
    煎了給兩人喝下後,看二人情況逐漸好轉爾雅這才放下心來。
    衛辭也有些心驚,忍不住對鄭夫子道
    “夫子,要不你也趕緊上報學政,以後就不要這麽辛苦的參加歲考了。”
    歲考雖然很重要,但朝廷也不是死心眼,非要每個秀才考歲考考到死。
    一般年紀大的,比如超過花甲之年。
    還有身體不好臥病在床的,隻要你報到學政,人家也可以酌情免了你的歲考。
    但從此以後就沒資格再考舉人,成績也隻是最低一等,勉強不開除秀才學籍罷了。
    鄭夫子早已經放棄考舉人,如今年紀也大了。
    衛辭覺得他完全可以報到學政,以後不再參加歲考。
    鄭夫子凍僵了一路的身子,在喝完爾雅煮的薑湯和中藥,又在衛家的堂屋坐了許久後,終於緩了過來。
    他擺了擺手對衛辭說
    “今年是最後一年了,後年我就到了花甲之年,可以免歲考了。
    隻是學政今年的歲考怎麽定的如此之晚,這麽不體恤學子,也不怕造罵。”
    古代的書生啥都敢罵,也什麽都罵,大周對文人的言論放的很寬鬆。
    所以大周的學子跟現代的噴子有點像,屁大點事他們就要寫文章寫詩諷刺。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