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考核

字數:4190   加入書籤

A+A-


    孟輕舟聽到程佑安的話,理了理袖子,一臉理所當然道:
    “每年都這樣,以後你就知道了。”
    三人乖乖排隊入場,在此之前侍墨已經替三人報了名。
    因為人太多,江南書院竟分了幾個考場,衛辭三人進入的考場約有五百人。
    周圍的環境有些類似現代學校的操場。
    第一關還真如孟輕舟所說,考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身體素質。
    隻是這次不是紮馬步,而是跑步。
    監考的是江南書院一個年紀大約三十歲左右的夫子。
    這位夫子一看就知有些功夫在身,他身材高大,長衫下隱隱能看出一身紮實的肌肉。
    說話聲音中氣極足,命人點上一柱香後,他大聲道:
    “第一關是趨走,在這柱香滅掉之前,跑不完七圈的人就要淘汰,你們開始吧。”
    衛辭聽到周圍有書生在說:
    “前年絕遠,去年紮馬步,今年趨走,這江南書院還真是一年比一年能折騰,生怕我等身體差些的能過關。”
    但說歸說,夫子一聲令下後,眾人還是忙不迭的跑了起來。
    跑步可以算衛辭的長項之一了,這些年他從未停止過晨跑,就是一口氣跑三千米,對他來說也不算難。
    他觀察了一下江南書院讓眾人跑步的操場,據他估算一圈約在四百米多一點。
    七圈應該在三千米左右,正常人跑完三千米應該在十八分鍾到二十四分鍾之間。
    一柱香約在三十分鍾,按理來說一柱香跑完三千米,應該不難。
    可剛剛那夫子拿出來的香明顯比正常的香短的多。
    衛辭猜測,最多二十分鍾就能燒完。
    如此一來想要過此關,對很多人來說就有些難度了。
    尤其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們平時多不運動。
    如今突然讓他們在二十分鍾之內跑完三千米,恐怕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想歸想,衛辭腳下一點不比人慢,在跑的同時他還有餘力指導程佑安,保持呼吸平勻,呼吸配合腳步。
    最終衛辭輕輕鬆鬆在香燃盡之前跑完了三千米。
    跑完後,他神色輕鬆,還有力氣慢走一會兒,調勻呼吸。
    一點都不像很多過完線的學子,再也沒了什麽君子風度,一屁股坐在地上就開始歇息。
    這些人有的頭發都鬆散了,衣裳也淩亂了,毫無形象的躺在地上,久久站不起來。
    更有一些學子,一圈還沒跑完就跑不動了。
    剩下的路程走三下跑兩下,香都燃盡了,他們還有一圈沒跑呢。
    也有一些學子,隻差半圈就能過線,對此他們懊惱又不甘心,忍不住找上夫子喊著不公平。
    由於不過線的學子太多,幾乎快占了一半。
    衛辭粗略的看過去,之前有兩百名學子都沒有過線。
    這些學子自然不服,能來江南書院求學,必是對自己的才華自傲的。
    他們來到此處求學是為了學習聖人言論,是為了考取功名。
    現在一字未寫,就告訴他們你被淘汰了,這些人如何能服?
    於是眾人圍著夫子就鬧了起來:
    “我們來此是為了學習孔孟之道的,不是來這趨走的,隻憑這點就被淘汰,我不服!”
    “對!江南書院是天下學子心中的聖地,入學考核怎能不考文學,反而要考什麽趨走,這到底是書院還是武院?”
    這種情形自從書院改了考核規矩,加入身體素質考核後,每年都要來一次。
    監考的夫子都習慣了,他淡淡看了鬧事鬧得最凶的書生一眼,詢問道:
    “你可有去考過鄉試?”
    那書生聞言有些尷尬,但還是梗著脖子道:
    “考過又怎樣?我就是考鄉試不中,所有才來江南書院求學,以求習得更高的學問。”
    夫子聞言一臉平淡道:
    “既參加過鄉試便該知道,鄉試環境艱苦,每年八月天氣最熱的時候鄉試開考。
    考試的號房寬三尺,深四尺,高八尺,空間十分狹小。
    哪怕就是個子小的人進去了也難以轉身,睡覺歇息更是連腿都伸不直。
    而就這樣的地方,學子一旦進入就是九天六夜不得出。
    期間吃喝拉撒全在此處,身體素質差些的學子。
    縱使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一旦進入這種環境,一身本事能發揮五成都算幸運。
    而那春闈更是在寒風料峭的二月,為了避免學子作弊。
    凡參加春闈的學子,連夾層的衣服都不能穿。
    幾乎每年都會凍死人,以爾等連的身體情況,怎敢保證這凍死的人中沒有你們?
    我江南書院培養一個才子何其不易?上上下下要耗費多少心血?
    難道培養出來就是為了讓你們在鄉試中發揮不出五成所學,或者凍死在那春闈中嗎?”
    此言一出眾人都愣了,鬧事的人中大多都是年輕學子,他們大多還沒參加過鄉試。
    就算從之前縣試,府試,院試中想到過鄉試不易。
    可聽到夫子這麽一說,眾人也忍不住麵麵相覷,對那春闈更是有些恐懼。
    殊不知,江南書院之所以會進行考核改革,將身體素質作為第一關。
    就是因為吃過這方麵的虧,十年前,江南書院曾出現過一個天縱之才。
    不僅過目不忘,還能舉一反三,更難得的是天生的政治奇才。
    深得書院眾夫子的喜愛,被書院寄予厚望,覺得將來此人必能封侯拜相。
    可就這麽一位天才,卻在參加鄉試時,三番兩次因為鄉試的條件艱苦,而發揮不出一身所學。
    後來勉強考中舉人後,參加第二年的春闈時,半途感染風寒,接著一病不起,最後英年早逝了。
    對於這樣人才的早逝,整個書院的夫子都是痛心疾首。
    通過此事,夫子們也看出了身體健康對學子的影響。
    後來更是開始改革了書院入學考核的條件。
    將身體素質考核放在了第一關,這一切皆因夫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
    再出眾的天才,沒有一個好身體也是白搭。
    學的再多到了考場發揮不出來,那這天才也不名副其實。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