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算計
字數:8588 加入書籤
爾雅倒是不介意帶王夫人賺錢,畢竟王夫人幫了衛辭那麽多。
且上次秦妙清提過的長隆街道,爾雅也總覺的是個機緣。
因此在看到王夫人有意跟自己合作後,直接跟王夫人合作在長隆街道買了一家店鋪,做綢緞生意。
之所以做綢緞生意,是因為衛嶽之前跟榮家談的花容閣的合作是獨家授權的。
衛嶽雖然跟榮家談了花容閣的合作,但胭脂水粉的製作方法依舊在爾雅手中。
她在京郊租了場地開設了製作胭脂水粉的工廠,請女工製作出胭脂水粉,交給花容閣獨家售賣。
花容閣的淨利潤,爾雅與榮家五五分成。
在這其中爾雅是賺了兩次錢的,一是將自己研製並請人生產出的胭脂水粉賣給花容閣,她是有賺的。
花容閣她又掏錢入了股,售賣的利潤,爾雅再拿一半。
所以按照約定,爾雅生產出的胭脂水粉,不能再賣給其他人。
但雲衣閣的生意就不是如此了,雲衣閣在京城開店。
爾雅隻需把在青州做的一些非私人訂製的服裝設計授權給京中雲衣閣即可。
當然了,後續她也要繼續給雲衣閣提供新的設計。
爾雅與王夫人再次合作,其中並不牽扯其他。
與此同時,衛家與何家的婚事進行的極快。
等何家接到陳閣老與太子走的越來越近的消息時,兩家連成婚的日子都定完了。
六禮已經走完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和請期,就差親迎,何家想反悔都來不及了。
何掌院是真不理解陳敬忠那個老狐狸腦子在想什麽,被門擠了才會去摻和黨爭。
那麽大把年紀了,他也不怕晚節不保!
不過縱使何掌院再意外,他的孫女婿人選也換不了了。
衛辭與何琇瑩快要成婚的事,最終還是傳進了秦妙清的耳中。
此消息一出,秦妙清整個人都懵了。
衛辭怎麽會這麽快就成婚了呢?前世他明明是兩年後才成婚的啊!
秦妙清清楚的記得,衛辭成婚的前一年。
荊州出現了千年一遇的旱災,赤地千裏,滿目瘡痍。
太子最先奉命前去賑災,卻貪汙了大量賑災款。
等糧食發到百姓手中,別說吃飽了,米糠混著沙石都是稀的,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最後民怨沸騰,百姓揭竿而起,起義軍很快達到了數萬人。
消息傳回京城人人震驚,不知太子賑災怎麽賑到百姓造反的地步。
皇上震怒之下,下旨徹查,才知道太子居然帶頭貪汙。
但一開始皇上要臉,即使再生太子的氣還是想替太子遮掩,並推幾個替罪羊出來。
可惜趙王一黨怎麽會放過這麽好的落井下石的機會。
很快便將太子貪汙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荊州的百姓聽到太子帶頭貪汙了他們的救命糧,更是憤怒到了極致。
最後整個荊州一帶的百姓幾乎反了大半。
眼看場麵被太子和趙王搞的這麽亂,皇上隻能將兩人全部圈禁。
但荊州的問題不派個皇子前去又壓不住場麵。
四皇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請纓,前去荊州賑災。
那個時候荊州的問題已經十分棘手,給人擦屁股的事朝中的大臣誰都不想沾邊。
衛辭不知為什麽被加進了四皇子賑災的隊伍。
因為賑災隊伍裏可用之人不多,四皇子很快發現了衛辭的才幹。
到了荊州後,衛辭先是建議四皇子不要怕得罪人,賑災先查腐。
太子賑災時被貪汙的賑災款數量極大,這些錢絕不會被太子獨吞。
底下人吃不了肉,也是要喝湯的。
在衛辭的提議下,四皇子手持尚方寶劍砍了荊州一省將近一半的官員。
荊州共有八十多名朝廷官員,其中三十七名都被四皇子砍了。
剩下來的大部分也被四皇子上書抄家流放。
荊州逃脫罪名的官員不過兩手之數,消息傳回京城,滿京嘩然。
大周從未有過因為貪汙砍了這麽多官員的項上人頭的事。
皇上一開始賜四皇子尚方寶劍也是知道荊州太多太子的親信。
怕四皇子壓不住,所以才賜把劍給他助威。
誰曾想四皇子膽子這麽大,拿著雞毛當令箭,說砍人就砍人,還砍那麽多人。
不過四皇子此舉的確極大的收攏了荊州百姓的心。
看到這麽多壓榨他們的官員被砍頭,百姓隻覺大快人心。
緊接著衛辭又建議四皇子上書,請求將那些被砍頭官員的家產不上繳國庫。
而是全部拿來賑災,很多百姓不是真心要造反,他們實在是不造反就活不下去了。
有了充足的糧食,能吃飽飯,就是拿刀逼他們,他們也不會造反的。
四皇子聽了衛辭的建議,將貪汙款留了下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有了足夠的錢財,二人又在荊州以工代賑,請災民挖溝渠,引活水。
讓百姓有事幹,有飯吃,他們自然就不想著造反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眼看荊州漸漸恢複活力,很多百姓當即不想幹吊腦袋的事。
漸漸就有參加起義的百姓偷偷跑回了家。
衛辭又建議四皇子睜隻眼閉隻眼,不要追究這些百姓的罪責。
果不其然,看到許多人回家也沒官府問罪,越來越多的百姓脫離起義軍。
傳說中的十萬起義軍很快不攻自破,隻剩幾千人,根本稱不上什麽軍隊,隻能算流寇。
四皇子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讓哀鴻遍野的荊州恢複生機。
讓百姓有了活路,讓起義軍不攻自破。
這麽大的功勞傳回京城,一開始攻擊四皇子暴戾恣睢的禦史仿佛都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四皇子開始在朝野上下有了威望,四皇子也正式走入了所有人的眼中,有了爭儲的資格。
衛辭也因此功勞升了一級,緊接著他一回京就與何家女成了親。
彼時人人都恭喜衛辭雙喜臨門。
衛辭因為升官加成親風頭正盛,秦妙清前世的夫君還向她感歎。
衛辭知道泥腿子出身的小官,竟也扒上了一門五翰林的何家,有如此風光的一天。
正是這樣秦妙清才記得如此清楚,衛辭到底是何時成婚。
她萬萬沒想到重來一世,此事竟然變了,衛辭居然提前成婚!
那她怎麽辦?她籌謀了那麽久?難道所有心血要全部付之流水!
秦妙清不甘心!她也絕不願放棄!
都重活一回了,如果不能嫁給衛辭,那她活著還有什麽意義?
秦妙清拚命讓自己冷靜下來,嘴中不停的念叨著還有機會,她一定還有機會!
就算何氏真的嫁給了衛辭又如何?
她不是個有福的,她還可以難產死了給自己讓位!
前世何氏就難產了,好不容易救回來也失了生育能力。
秦妙清瘋狂的想著,這一世隻要自己提前籌謀,定可以讓何氏一屍兩命給自己讓位!
……
衛何兩家很快辦起了喜事,兩人成婚前,何家特意找欽天監的人算了日子。
欽天監也不知道怎麽算的,居然染算出來一個一年後的日子。
還好文家在欽天監也有人脈,請人幫忙就近選了一個。
親迎前數日,何家派人將嫁妝送了過來。
何琇瑩的嫁妝是六十四抬,何家到底是清流人家,嫁妝不宜備的太招搖。
六十四抬剛好是為一整數,也稱為全抬。
這個數字既不會讓家中女兒失了體麵,也不會讓外人覺得何家巨富。
成婚當天更是十分熱鬧,整個衛家入目皆是喜慶的紅。
就連所在的街道巷子都披紅掛彩,十分熱鬧。
衛家在京中雖然還沒什麽人脈,但文家的親朋好友多了去了。
衛辭作為文大人的弟子,他成婚文家的親朋好友自然要賞麵,因此參加婚禮的人絡繹不絕。
就是苦了衛辭翰林院的同年要兩頭跑,一邊是掌院家嫁女,另一邊是同僚娶妻。
哪一邊都不能不去,最後眾人一商量,索性全都跟著衛辭去何家迎親。
因此衛辭的迎親隊伍絕對算是大周史上學曆最高的迎親隊,全都出身翰林院,最低也是庶吉士。
何家也不差,何家一門五翰林,論翰林院的底蘊,整個大周也找不出幾家比何家更深厚的。
何琇瑩的爺爺做了那麽多年的掌院學士,無論是他的兒子還是弟子亦或下屬,同樣都曾是翰林院的人。
何琇瑩的兄弟知道這個姐夫妹夫)六元及第,是個文壇領袖般的人物。
所以呼朋喚友,都挑自己最有才華的朋友來堵門,勢必要難住衛辭。
兩方人一碰上就開始鬥詩,你方上罷我登台,好詩一首接著一首,鬥到最後竟越來越興致高揚。
接著又從飛花令玩到聯詩,鬧了許久也沒分出勝負。
文的分不出那還有武,眾人又開始投壺射箭,眼看著吉時快到了,何家人這才終於放人。
衛辭接到新娘後,翻身上馬,動作流暢,滿臉的意氣風發。
眾人看著俊美無雙的新郎,都感歎何家女嫁的好。
跨火盆,拜天地,入洞房,合巹酒,一樣一樣做下來,終於到了掀蓋頭的時候。
在此之前衛辭並未見過何家女的真容,倒是何琇瑩在他跨馬遊街時見過他。
因此掀開蓋頭看到何琇瑩清麗的相貌後,衛辭心中是歡喜的。
雖然無論何琇瑩漂不漂亮他都會娶,但哪個男人不想要個漂亮的老婆呢。
何琇瑩看到衛辭一襲紅衣,豐神俊朗,眉眼含笑,似是溫柔到了極致,更是心跳加速,臉頰發燙。
這個夫君是她自己選的,自從在衛辭高中狀元,踏馬遊街的那一天,她就對其一見傾心。
後來在家中聽到爺爺對他讚不絕口,她才有了勇氣向父母說起心儀衛辭。
好在父母疼她寵她,滿足了她的心願。
如今得嫁意中人,有個相貌出眾,才華橫溢的夫君,何琇瑩隻覺人生圓滿到了極致。
何如花燭夜。輕扇掩紅妝。良人複灼灼,席上自生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夜春宵,第二天一早新人起床敬茶,爾雅這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自己好像很快就要當奶奶了。
她還不到四十歲,居然就快要做祖母了。
何琇瑩先是給衛木匠和周三娘敬茶。
周三娘把爾雅提前給她準備的一對金簪給了何琇瑩做見麵禮。
何琇瑩輕聲道謝,然後給爾雅敬茶,爾雅送了她一支珍珠步搖。
按照規矩,新嫁娘成婚第一天會給家裏長輩準備自己親手做的衣物和鞋子。
這也是讓婆家人看到自己的針線活,以示自己是個勤快的媳婦。
何琇瑩給衛木匠和周三娘還有爾雅和衛嶽都做了鞋子,每人一雙,十分公平。
爾雅接過鞋子發現針腳十分細密,看來自己這個兒媳婦還有一手好針線。
等到吃飯的時候,何琇瑩按照自己娘親的吩咐主動服侍爾雅用飯。
爾雅當然不習慣,連忙讓她坐下道:
“咱們一家人不興立規矩那一套,以後你和衛辭好好的,夫妻同心就是孝敬我可。”
聽爾雅這麽說何琇瑩這才鬆了口氣,還好還好,娘親說的那些情況都沒出現。
何琇瑩嫁過來之前,郭夫人最擔心的就是衛家會出現人窮事多的場麵。
就像京中很多泥腿子出身的新科進士家中那樣。
一朝得勢,不知怎麽顯擺是好。
道聽途說有些大戶人家喜歡給媳婦立規矩,立刻就學了起來,使勁磋磨兒媳婦。
所以郭夫人叮囑何琇瑩嫁進衛家第一天,一定要主動服侍伺候婆婆,先把禮儀做足。
若是後期爾雅得寸進尺,何家替她撐腰也占理。
經過慢慢與婆家人相處,何琇瑩發現娘親真是想多了。
衛家和她母親描述的那些情況一點都不一樣。
首先衛家好像不養閑人一般,從主子到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幹。
衛家共有大小五個下人,王安跟在衛辭身邊跑腿,偶爾也跟在衛嶽身邊跑腿。
鬆柏是門房,但也忙家中其他雜活。
江錦娘與女兒莫宛筠,兩人負責洗衣服,打掃庭院,收拾房間。
王嬸平時多是忙廚房的活,家中仆人各司其職,從不偷懶。
仆人忙碌,主人也不清閑,周三娘每日給自己在後院種的菜澆水捉蟲。
菜漲勢好了,自家人吃不完她就拿出去賣,根本賺不了幾文錢她還樂此不疲,家中人還都由著她。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