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廟會
字數:4408 加入書籤
晨曦初露,城隍廟前的青石廣場已沸騰如鼎。
貨郎挑著扁擔穿行叫賣,糖畫攤前麥芽糖的甜香混著炸油果子的油香,引得孩童拽著大人衣角不肯離開。
戲台子上鑼聲乍響,雜耍班子的火流星在半空劃出金紅弧線。
轉角處捏麵人的老人,賣布匹的婦人,以及賣木簪銀簪的小攤販都在大聲吆喝。
小販的吆喝、孩童的嬉笑,以及大人討價還價的聲,化作一曲熱鬧非凡的市井長歌。
這是靜江每隔好幾個月才有一次的廟會。
在這熱鬧的景象中有許多百姓都是天不亮就從鄉下趕來,一睹盛況。
他們念叨著要買粗鹽,買些針線,再給家中的幼子買兩塊糕點。
錢不多,要省著花,所以戲班子再熱鬧,他們也隻在門前多站一會。
雜耍再新鮮,他們也很少掏錢打賞。
而就是今天這麽熱鬧的日子裏,衙門前一直立著的登聞鼓被人大力敲了起來。
“咚咚咚…”
登聞鼓聲震耳欲聾,一聲接著一聲引得附近的百姓都注意到了。
雖然現代古裝電視劇中常見有人敲擊登聞鼓。
但其實登聞鼓是古代百姓一種特殊的申訴渠道。
隻有經過正常的申訴程序仍然得不到公正處理的含冤百姓,才會通過敲登聞鼓,向知府等官員申訴。
由於鼓聲響徹雲霄,所以會驚動周圍的百姓出來觀看。
在消息並不靈通的古代,有眾多百姓圍觀審案也算是震懾官員的手段之一。
不過知府相當於現代的地級市的市長。
若存心不想給含冤者公正,那這點震懾也就可有可無。
畢竟圍觀的百姓並沒有真正的權利。
他們頂多私下罵兩句“貪官”“狗官”,除此之外,什麽也做不了。
今日正是靜江幾個月一次的廟會,來自四麵八方的百姓齊聚靜江。
這些百姓驟然聽到有人敲響登聞鼓,立刻都起了“看熱鬧”的心思。
於是很多人烏泱泱的往衙門門口湧去。
很快聽到鼓聲湧過來的眾人就注意到了。
此次敲擊登聞鼓的竟然是一個衣著邋遢的瘸子。
許多百姓心中好奇,一個瘸子能有什麽大冤情也來敲登聞鼓。
萬一惹惱了知府大人,再給他一百殺威棒,也不知他那身板受不受得住。
許多靜江本地的住戶倒是對此人有點印象,畢竟登聞鼓也不經常響。
而上一次敲響登聞鼓的好像也是此人。
在場對李二郎有印象的百姓立刻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
“這人好眼熟啊,去年他是不是也來敲過登聞鼓?”
“我瞧著也眼熟,好像就是他,可去年他腿不是好好的嗎?今年怎麽拄著拐杖了?”
“去年他狀告的是馮家人吧,說不定就是馮家人打的,今年怎麽不死心又來了?”
“咱們這不是新來了個知府嗎?估計是想著新知府會給他做主。”
“哪有那麽容易哦,這當官的,都是一個鼻孔出氣。”
也有人好奇的詢問道
“他為什麽要狀告馮家人?馮家人怎麽著他了?”
對於帶點桃色新聞的案子在現代都十分吸引眼球,更何況是眼下娛樂枯乏的古代。
當即就有人興致勃勃的解答道
“我知道我知道,聽說他大嫂生的貌美,被馮家的族人看上後給玷汙了。
他大哥也被馮家人打死了,可憐的很哦!”
“這馮家人也太猖狂了,前一個知府怎麽不管呢?”
有人天真的問道。
剛剛解答的百姓撇撇嘴
“那是個雁過拔毛的,聽說修路銀子都貪了,馮家人有錢,這個鄉下漢子有啥?
希望菩薩保佑,新來的知府不要跟杜知府一樣貪。”
衙門口百姓討論的熱火朝天,裏麵早就準備好的衛辭聽到鼓聲後,心中一震,暗道終於來了。
李二郎之所以會挑今天前來敲擊登聞鼓,正是閆知縣派人裝作馮家人的對手去引導的。
衛辭知道李二郎滿心想著為大哥大嫂報仇。
隻是苦於馮家勢大,靜江的官員又官官相護,沒人願意給他做主。
閆知縣便找人裝作馮家布莊的對手,找到李二郎告訴他,新上任的知府乃是當今皇上的寵臣。
根本不把馮家人放在眼裏,如今他剛上任,正是需要立威的時候。
李二郎若是抓住機會,在廟會當天敲登聞鼓告狀。
哪怕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新知府也一定會給他們家做主。
閆知縣之所以沒在李二郎麵前猛誇衛辭是個好官,說動李二郎前來告狀。
就是因為李二郎經過兩年的訴冤之路,心中已對所有的靜江官員基本失望。
這個時候你告訴他,靜江來個了青天大老爺,他根本就不會信。
因為在他心中,當官的都是狗官,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所以閆知縣派人著重告訴李二郎新知府來頭大,是皇上身邊的人。
一則他看不上馮家人,二是他急需立威。
這個時候你過去就是再給新知府遞上立威的台階。
新知府為了自己的名聲也會幫你。
李二郎來之前也打聽過,衛辭是大周第一個六元郎的消息早就傳遍天下。
他出身翰林院,極得皇上看重的事更是眾所周知的事。
加上聽說他今年才二十五歲已經坐上四品官府的職位。
李二郎頓時對這番話深信不疑,覺得新知府是最有可能還他公道的人。
於是他拚盡一切,拄著一根破拐杖來到了衙門,敲響了登聞鼓。
衛辭聽到鼓聲身著官服從後院走進大堂,在“明鏡高懸”的牌匾下坐下。
這是靜江的百姓第一次看到新上任的知府大人,新知府出乎他們意料的年輕英俊。
他們還沒從沒看過這麽俊美的人,顏控在哪個朝代,哪個地方都不缺。
一時間圍觀的婦人們皆是眼神閃過異彩,新知府也太好看英俊了些。
被衙差早就押進來跪在地上的李二郎在看到知府的年輕後,心中的把握也多了那麽一分。
知府大人果然如那人所說的一樣年輕,將來有無限的前途。
也隻有這樣的官員,才不會為了一點錢就自毀名聲。
因為除了錢,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官途。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