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上映

字數:4299   加入書籤

A+A-


    爾雅遞話給何家人,讓他們從紅螺寺住持的口中套話。
    此時她找人改編的京劇版《紅糖記》已經排戲排的差不多,戲院準備正式上戲了。
    爾雅將目光轉回到此事上,準備大幹一場,勢必要將《紅糖記》捧成今年最紅的戲曲。
    其實現代營銷總結起來也就那麽多手段。
    自我包裝,媒體造勢,製造輿論,哄抬身價。
    這些手段雖然俗,但也真的有用,爾雅打算一一用在《紅糖記》上。
    在《紅糖記》這折戲還沒正式上映前,爾雅便找京中各大茶樓的說書先生講起來《紅糖記》,以達到為其造勢的目的。
    因為當年衛辭用“川粵客”這個名字寫的《莫欺少年窮》與《少年包青天》都十分火爆。
    所以盡管他已經封筆不再寫話本,但“川粵客”這個名字還是有讀者的。
    於是爾雅又撿起這個名字,把《紅糖記》的話本用“川粵客”的筆名放在各大書店售賣。
    同時她還自掏錢包,請幾家書店賣力宣傳。
    多管齊下,很快《紅糖記》的話本就在京中暢銷起來。
    市場數據告訴我們,越是狗血的故事越得普通人的偏愛。
    《紅糖記》集各種狗血於一身,要不是男主是皇帝,衛辭差點連追妻火葬場都寫上了。
    李紅兒與皇帝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很快風靡整個京城。
    同時爾雅就像給衛辭建議那樣,在京中大力在民間搞起了周邊。
    百姓上街很快就發現了《紅糖記》和李紅兒無所不在。
    古代並不是人人都識字的,文盲率很高,多數百姓都不認字。
    所以盡管《紅糖記》的話本賣的還不錯,但老百姓卻壓根不知道。
    他們隻是疑惑,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李紅兒到底是誰?
    為什麽捏糖人麵人的,賣茶的,賣布的,甚至街邊賣字畫的書生都在提此人。
    通過這些周邊李紅兒這個名字在老百姓中打開了一條路。
    也就在很多老百姓疑惑李紅兒到底是誰時,戲曲《紅糖記》上映了。
    因為李紅兒的無所不在給眾人造成了一個假象。
    那就是李紅兒很火,書院讀書的,和那些達官貴人都知道此人。
    百姓隻聽說這個名字,不知道其中的故事,又不認字,看不了話本,本就對此人好奇的不行。
    有錢的還能去茶樓聽說書,但說書先生又不是一次就把故事說完。
    就在很多人為李紅兒急的抓耳撓腮時,《紅糖記》精彩上映。
    眾人頓時像找到了歸屬一般,全部湧向了戲院。
    於是就造成了《紅糖記》這折戲,在京中那是一經上戲,場場爆滿。
    稍微來晚一點的人,根本搶不到位置。
    而《紅糖記》火爆的情形又引得不知情的人搶著跟風。
    如此良性循環下來,《紅糖記》一時成了京中最火的戲曲。
    就算如此,爾雅還是覺得不夠,於是程佑安也在京城小報上開始了《紅糖記》的炒作之旅。
    京城小報作為一家頗為成熟的報紙,自然養了不少“筆客”。
    所謂“筆客”就是京城小報需要的時候。
    他們會代筆撰寫京城小報想讓他們寫的內容。
    這些“筆客”自然在京城小報上都頗有名氣。
    隻要錢給夠他們什麽都能寫,當然了,寫了會砍頭的內容除外。
    程佑安便是請京城小報的這些“筆客”出手,為《紅糖記》製造輿論。
    首先程佑安找了兩個名氣不大也不小的“筆客”。
    請他們一個在京城小報上對《紅糖記》大誇特誇。
    全方位肯定《紅糖記》這折戲,說《紅糖記》的劇情跌宕起伏,情感真摯,感人淚下。
    女主李紅兒更是難得一見的奇女子,秀外慧中,聰明伶俐,善良賢惠,簡直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總之《紅糖記》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戲曲,它的火爆是必然的。
    此時京中因為《紅糖記》的場場爆火已經小有名氣。
    京城小報出現《紅糖記》的身影本也正常,這小報本就八卦的很。
    但緊接著程佑安就讓另一個筆客對《紅糖記》大批特批。
    上一個筆客怎麽誇《紅糖記》,這一個就怎麽批評。
    他甚至還批評的驢頭不對馬嘴,讓隻要看過《紅糖記》的人都能看出,他本人完全沒看過《紅糖記》。
    之所以罵《紅糖記》純屬是對人不對事。
    然後兩個筆客就在京城小報上就《紅糖記》吵了起來。
    你說《紅糖記》好,那我就偏說不好。
    你說不好,我偏就想著法誇,兩人吵的你來我往。
    借著京城小報的名氣,《紅糖記》徹底火的上至八十歲老太太,下至三歲小孩,無人不知曉。
    京中不管王公貴族還是織席販履的,人人都擠去看過《紅糖記》。
    這個時候你若沒看過《紅糖記》,那真是跟人聊天你都接不上話。
    就連當今皇上都聽說了《紅糖記》的名聲,跟著看了一折戲。
    百姓們聽說連皇上都愛看《紅糖記》,那更願意往戲院擠了。
    連皇上都愛看的東西,誰還敢說不好呢。
    與此同時,之前在京城小報上唱《紅糖記》反調的筆客,也公開道歉。
    說之前罵紅糖記乃是看某人不順眼,其實他並未看過《紅糖記》。
    最近去看了一遍才發現真的好看,非常值得看。
    如此一來,《紅糖記》又被冠上了皇帝認證的標簽。
    皇上愛看的戲,肯定不能隻會京城人要看。
    京城小報是遠銷大周各地區的,外地的人在小報上看到皇上也愛看《紅糖記》。
    於是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各大戲院都開始求《紅糖記》劇本,然後紛紛上戲。
    《紅糖記》火了,裏麵李紅兒的靜江紅糖也開始跟著人盡皆知。
    此時時間已經進入十一月份,甘蔗可以開始收獲了。
    甘蔗收獲做的第一批紅糖白糖,衛辭命人製作了極其精美的模具。
    又做了漂亮華麗的包裝命人快馬加鞭,八百裏加急送到了禦前。
    此時京中還在火熱上映《紅糖記》,人人都知李紅兒是百越靜江人。
    她雪夜淒慘的唱著紅糖秘方的情景,還是整部戲最大的虐點之一。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