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營生

字數:4619   加入書籤

A+A-


    等楊娘子知道兄嫂已經連夜逃離青州後久久不語。
    兄嫂的離開讓她感覺到久違的輕鬆的同時,又有些悲哀。
    親兄妹之間,何至於就到了這一步呢?
    不過總算是擺脫了一樁心事,傷懷了一會後楊娘子便將此事徹底拋之腦後。
    沒有了兄嫂的拖累,她的日子終於恢複了正常。
    這一切還要感謝爾雅當初的提點,所以楊娘子尋思著要送點東西給爾雅以示感謝。
    第二天,楊娘子就帶著一個灰鼠皮的皮領給爾雅送了過來。
    最近她新得了張上好的灰鼠皮,一直舍不得用。
    昨夜她連夜親手趕製了一副皮領出來,特意拿來送給爾雅。
    灰鼠皮是鬆鼠科動物灰鼠的毛皮,
    爾雅收到這個禮物很高興,因為毛絨細密,色澤光潤,所以很得貴夫人的喜愛。
    灰鼠多產自新疆,東北,河北等地,所以在徽州算稀罕物。
    楊娘子家境也不富裕,能得到這麽一張灰鼠皮也不容易。
    沒想到會做成皮領送給自己,爾雅感念她的心意。
    她收下了楊娘子贈送的皮領,但轉頭又送了一張紅狐皮給楊娘子。
    並對楊娘子道
    “你送的這個皮領我就收下了,同樣我給紅狐皮你也不能拒絕。
    否則就是跟我客氣,拿我當外人。”
    話說到這份上楊娘子也不好拒絕了,她隻能收下了爾雅給的紅狐皮。
    接著兩人坐在一起閑聊,如今楊家兄嫂走了,徹底逃離了青州。
    楊娘子之前對兄嫂恨的牙癢癢的勁兒也消散了許多。
    她跟爾雅說起曾經的兄嫂,感歎道
    “其實要不是我大哥之前丟了在河堤上砌牆雕刻的進項。
    說不定我們兄妹倆也走不到這一步,說來說去,都是窮鬧的。”
    爾雅聽到楊娘子這話心中一動,不由得打聽起了消息
    “你是說你大哥之前是做砌牆雕刻的?”
    古人興修水利是為了灌溉農田,防洪防災,發展水運等。
    所以興修水利時難免需要采集石料進行加工。
    將石料鑿成想要的形狀砌牆,築堤,或者雕刻成水閘,涵洞等部件。
    所以在興修水利時砌牆雕刻也算是一項技術活。
    楊娘子點點頭
    “是啊,我大哥以前也是給官府做事的。
    之前每年咱們青州興修水利,我大哥都去做砌牆雕刻的工作。
    我那三個侄兒也學了我大哥的手藝,日子本來過的也算紅火。
    可惜後來孟家女的了知府夫人的青眼,孟家人搭上了楊知府。
    從那以後,咱們青州不僅每年興修水利的物料全交給了孟家。
    連做活的工人都是孟家人負責安排,我大哥沒能搭上孟家人,這才丟了進項。”
    爾雅聞言十分心驚,她本以為孟家隻提供興修水利的物料。
    沒想到連工人都是他們負責安排,看來楊知府跟孟家人牽連甚深。
    爾雅忍不住向楊娘子繼續打聽
    “那你有沒有聽你大哥說起過,孟家負責提供水利上的物料後。
    有沒有出現過粗製濫造,偷工減料的事?”
    楊娘子聞言撇嘴
    “如何會沒有,別的不說,光工人的工錢就減了三分之一,更何況那些物料。”
    爾雅聽到這話更加確信楊知府與孟家人勾結。
    楊知府不是個好官,他能跟孟家勾結,也一定會跟章陽縣知縣錢知縣勾結。
    肯定不能通過楊知府除掉錢知縣了,隻有讓楊知府倒黴錢知縣才會跟著受連累。
    爾雅將目光投向遠方,心中惡毒的想著楊知府與孟家人勾結,在水利上偷工減料,粗製濫造。
    就不怕今年夏季雨水大,衝垮河堤造成洪澇災害嗎?
    到時候楊知府身為青州的父母官豈不是要難辭其咎?
    楊娘子猜出了爾雅心中所想,低聲詢問她
    “你是不是想著楊知府與孟家人勾結,在水利的物料上動手腳,就不怕夏季河堤被衝垮淹死人?”
    爾雅沒想到楊娘子看出了她的想法,微微點了點頭,她確實是這樣想的。
    可楊娘子卻諷刺一笑
    “你以為沒有過嗎?孟家人接受水利的第一年,咱們青州的河堤就被衝垮了。
    當時可淹死了不少人,我們都以為楊知府和孟家人這次一定要倒黴。
    可是如今你看,楊知府還不是好好的坐著他的知府。
    孟家也因為接手了水利物料一事賺的盆滿缽滿,一點事都沒有。”
    爾雅聞言神色一驚,極其意外
    “怎麽會?這可是大事,若真發生了這樣的事楊知府怎麽可能逃的了罪責?
    而且我在京中也從未聽說過徽州府有什麽災害啊。”
    楊娘子卻道
    “對啊,你在京中根本就沒得到消息,因為楊知府把此事壓了下來。
    京中根本就不知道青州河堤被衝垮淹死了不少人。
    楊知府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根本就沒傳到京城。
    皇帝老爺不知道青州百姓遭了災,又如何會處罰楊知府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爾雅萬萬沒想到楊知府表麵上是個十分看重規矩的士大夫,私底下竟如此膽大妄為。
    不過楊知府這樣的做法在古代並不罕見。
    古代交通不發達,信息傳播不順暢,自然不會像現在一般。
    今天哪個省地震,發洪水,明天就傳遍全國了,想瞞都瞞不住。
    天高皇帝遠,若是一府知府不想把治下的事傳到京中,那他還真能壓得住。
    古代官員升遷的考核很嚴厲,若是某個省發生災害死了人,那此地的官員考評就休想得優。
    所以很多地方官在治下發生災害時,第一時間都是想辦法隱瞞。
    除非堅持不下去了,因為災害本省餓死的人實在太多了,官員兜不住底了,這才會不得不報告朝廷出糧賑災。
    這也是為什麽每當朝廷開始賑災,發生災害的地方通常已經死了很多人的原因。
    而青州當年發生災害淹死不少人,顯然楊知府兜住了底。
    所以他沒有報告朝廷,而是選擇了隱瞞。
    但那些因受災而去世的人的家人呢?他們因遭災而毀滅的家園呢?
    爾雅可不信楊知府會好心彌補他們,古人可不會像現代一樣,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官府多少會補點錢給你。
    你遭災算你倒黴,沒餓死都算是官員的功績。
    至於出錢給你蓋新房,補點錢給你當賠償,那純屬是在做夢了。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