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真正值得信奉的佛,存在於心中
字數:5023 加入書籤
要是他的門下出現了敗類,
他也會不辭辛勞,跨越千山萬水去追殺此人。
達摩和他的追隨者們會來到戰場,
默默地為死去的人收斂屍體,
將那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沒能送回家的家書,
帶回給他們的親人。
他們會誦讀大悲咒,
不為超度亡靈,
隻是衷心祝願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卒,
來世不再遭受這樣的苦難。
隨著達摩在龍州的足跡越來越遠,
他們出現在一個又一個戰場,
達摩的名聲也漸漸傳入了當時龍州各個王朝的耳中。
有人覺得他們礙手礙腳,
派出大軍想要消滅他們。
可那些士兵還沒靠近達摩他們,
就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阻擋住了。
有人則認為達摩隻是個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不過他們幫忙打掃戰場,倒也省了自己的事,
所以樂得看他們行動。
其中,北魏王朝的君主,本身就崇敬佛門,
再加上達摩在人間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傳說事跡,
便邀請達摩進入王宮。
起初,這位北魏王朝之主隻是與達摩探討佛經。
雖然他話裏話外也透露出希望達摩投靠北魏的意思,
但達摩隻是裝作聽不懂。
達摩試圖將自己的大乘佛理傳授給北魏之主,
可這位君主在聽完後,直接判定達摩的佛理是歪門邪說。
人,怎麽可能成佛?
人人都能成佛?
佛是高高在上的,人怎麽敢,又怎麽能和佛相提並論呢?
不知道是因為達摩沒有加入北魏王朝讓這位君主懷恨在心,
還是他真的秉持這樣的觀念。
從那以後,達摩的佛理便被禁止在北魏境內傳播。
對於北魏之主的做法,達摩心中滿是無奈。
他明白,人人皆可成佛的大乘佛門理念,
觸動了王朝統治的根基。
人人皆可成佛,意味著人人都能開啟智慧。
而當時龍州的眾多王朝,實行的都是愚民政策。
他們不願意,也不想看到民眾變得聰慧!
想通這一點後,達摩不再對王朝的統治者們抱有幻想。
龍州的大乘佛理,隻能靠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傳播!
那一天,他對北魏之主說,想要去看看滔滔江水。
那一天,他在江邊折下一根蘆葦,
當著北魏之主的麵,一葦渡江!
從那之後,達摩和他的弟子們隻在人間奔走。
他們做著問心無愧的事,
他們之中有信佛的人,但他們信仰的是達摩!
他們中有些人真正繼承了達摩的思想,
這些人便是未來禪宗的先驅。
在達摩六十六歲那年。
他曆經長途跋涉,一路輾轉,最終抵達了少室山。
那時,他帶著一群自己極為看重的親傳弟子。
在少室山這片土地上,他們共同建造起了一座佛寺。
其中,達摩格外器重的親傳弟子慧可,成為了這座少林佛寺的第一任方丈。
後來,達摩又前往定林寺。
定林寺本就是龍州當地一座規模較大的佛門寺院。
定林寺的方丈得知達摩前來拜訪,主動找到他,兩人就佛理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當定林寺方丈聽到達摩闡述大乘佛理時,內心瞬間被驚怒充斥。
這位定林寺方丈名叫神光。在這場佛理爭辯中,他沒能戰勝達摩。
惱羞成怒之下,他突然抬手,朝著達摩狠狠打去。
毫無防備的達摩,被神光這突如其來的一擊,直接打掉了牙齒。
但達摩並未因此憤怒生氣,隻是默默將口中帶著鮮血的牙齒咽了下去。
從那之後,龍州就流傳開了“打落牙齒和血吞”這句俗語。
人們常用它來形容那些在世間擁有極強忍耐力的人。
當時,龍州正遭受嚴重的旱災。
就在達摩牙齒被打落之後,天空中突然烏雲密布。
達摩沒有因為之前的遭遇而心懷怨恨,他施展自身武道。
猛地縱身一躍,飛入雲端。憑借強大的力量,引動烏雲。
使得這片幹旱了三年的土地,終於迎來了一場及時雨。
達摩用自己的行動,向神光表明:真正值得信奉的佛,存在於心中。
是自我內心所堅守的佛,並非廟宇裏那些用泥土塑成、木頭雕就的佛陀菩薩。
在大雨的衝刷下,神光被達摩的言行深深觸動。
從此決定拜入大乘佛門。
達摩終其一生,都在龍州不遺餘力地傳播他所領悟的大乘佛理。
或許在他心中,將佛理傳遍龍州,也是一種讓西洲曾經的種種記憶在人間留存的方式。
達摩八十歲的時候,最早跟隨他的那一批佛門弟子都已成長起來。
他們在世間四處遊曆,把佛法佛理傳播到各個地方。
許多因為戰亂而家破人亡的人,都把自己的後半生寄托在了佛門之中。
然而,隨著弟子數量增多,難免出現品行不一的情況。
慧可逐漸發現,有一部分佛門弟子竟然打著佛門的旗號,在鄉裏作威作福,欺壓百姓。
於是,慧可在少林設立了戒律院,還親自製定了佛門九戒。
最初製定佛門九戒的目的,就是為了約束弟子們的行為。
這佛門九戒一經推出,所有信奉佛理的人,就有了辨別佛門弟子是否遵守規矩的標準。
在那個時代,慧可的這一舉措,對佛門來說,可謂功勞巨大。
八十歲的達摩,看到弟子們能夠代自己弘揚佛法。
便走進了少林後山的一座岩洞。
他在龍州將佛理發揚光大,此時,他也該去履行曾經許下的承諾。
回去拯救自己的國家,拯救自己的師父。
就在這一年,達摩走進了達摩洞。
在洞中,他靜靜地枯坐了整整二十七年。
在這漫長的二十七年裏,他的身體始終沒有挪動過半步。
沒有人知道他在這漫長的時間裏領悟到了什麽,隻是他的身體出現了一種奇異的枯榮異象。
這種枯榮異象,仿佛就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曾經,佛理在西洲逐漸走向衰敗,卻在龍州蓬勃發展起來。
達摩憑借半生的感悟,領悟出了“枯榮隻在一念之間”的至理。
他明白,哪怕身處看似必死的絕境,也依然存在著生機。
這,就是枯榮至理。
喜歡綜武:開局曝光十大陸地神仙請大家收藏:()綜武:開局曝光十大陸地神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