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少帝紀第二節
字數:3694 加入書籤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春天,曹芳迎來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加元服。這意味著他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親理朝政了。加元服儀式結束後,他高興地賞賜群臣,與大家一同慶祝。四月乙卯日,曹芳又立甄氏為皇後,還大赦天下,希望能給國家帶來新的氣象。然而,五月初一,卻發生了日食,且是日全食,天空瞬間變得黑暗,仿佛預示著未來的風雨。
到了七月,曹芳為了緬懷那些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先輩們,下詔在太祖廟庭祭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等一眾功臣。這一年的冬天十二月,遠在海外的倭國女王俾彌呼派遣使者前來魏國,獻上珍貴的禮物,魏國與倭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的春天,二月的微風輕柔地拂過洛陽城,卻未能吹散朝堂上的緊張氣氛。曹芳坐在高高的禦座之上,神色凝重地下達詔書:令大將軍曹爽率領大軍征討蜀漢。這一決策,讓朝堂瞬間陷入議論紛紛之中,有人認為這是開疆拓土的良機,也有人擔憂此舉會讓魏國陷入戰爭的泥沼。
時光匆匆,轉眼間到了四月初一,天空突然出現日食,日光漸漸被黑影吞噬,天色變得昏暗起來。在古人眼中,這是不祥之兆,一時間,民間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五月癸巳日,曹芳在學業上又有了新的成就,他將《尚書》研讀通透。為了表達對先聖的敬重,也為了彰顯自己對學問的重視,他效仿之前的祭祀之禮,命太常帶著太牢之禮前往辟雍祭祀孔子,讓顏淵配享。祭祀結束後,他還興致勃勃地賞賜了太傅司馬懿、大將軍曹爽以及為他講解《尚書》的侍講們。
然而,前線的戰事卻並不順利。五月丙午日,大將軍曹爽灰溜溜地率領大軍返回。此次征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朝堂之上,對曹爽的質疑聲越來越大。
秋天八月,又一則噩耗傳來,秦王曹詢病逝。曹詢的離去,讓曹芳心中滿是悲痛,他失去了一位親人,也讓魏國的宗室力量有所削弱。
九月,鮮卑族主動歸附魏國。這原本是一件好事,為了安置這些鮮卑人,魏國在遼東設立屬國,並建立昌黎縣,讓鮮卑人在此安居樂業。這一舉措,加強了魏國與鮮卑族的聯係,也為邊境的穩定帶來了一絲希望。
冬天十一月癸卯日,曹芳下詔,在太祖廟庭祭祀故尚書令荀攸。望著太廟中荀攸的牌位,曹芳陷入沉思,他想起那些為魏國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先輩們,心中滿是敬意。隻是,對於配享太廟的人選,朝堂上一直存在爭議。臣子鬆之認為,魏國配享太廟的名單中沒有荀彧,大概是因為荀彧晚年與曹操意見不合,且嚴格來說他不算魏臣。至於程昱入選而郭嘉落選,鍾繇排位在荀攸之前,其中的緣由卻難以知曉。還有許褚,徐他謀逆時許褚心有所感,他的忠誠堪比金日磾,潼關之戰時,若不是許褚拚死護主,曹操恐怕性命難保,許褚的功績超過典韋,可如今太廟祭祀有典韋卻沒有許褚,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十一月己酉日,魏國將秦國重新改為京兆郡。十二月,司空崔林也因病去世。這一年,魏國經曆了太多的變故,有戰爭的失利,有親人的離去,也有朝堂重臣的隕落,一切都讓曹芳感到心力交瘁。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的春天,二月丁卯日,南安郡再次發生地震。大地劇烈搖晃,房屋紛紛倒塌,百姓們死傷無數。曹芳得知後,心中十分憂慮,他趕忙下令安撫百姓,組織救災。
丙子日,朝廷任命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希望他能在這動蕩的局勢中,穩定朝堂。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到了夏天六月,趙儼便病逝了。朝堂之上,眾人還未從趙儼病逝的悲痛中緩過神來,八月丁卯日,太常高柔被任命為司空。同時,朝廷還封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衛將軍,朝堂的權力格局再次發生變化。
冬天十一月,魏國舉行祫祭,在太祖廟祭祀之前討論的二十一位輔佐之臣。這場祭祀儀式十分隆重,曹芳親自出席,他希望這些先輩們的在天之靈能夠保佑魏國平安。十二月辛亥日,曹芳下詔,讓學者們可以用故司徒王朗所著的《易傳》作為考試內容。這一舉措,推動了學術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開始研究《易傳》。乙亥日,曹芳又下詔:“明日大會群臣,特許太傅司馬懿乘輿上殿。”這一詔令,彰顯了司馬懿在朝堂上的特殊地位,也讓眾人看到了曹芳對司馬懿的敬重。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的春天,二月的寒風依舊凜冽,幽州刺史毋丘儉卻接到了出征的命令。他率領大軍,一路向北,征討高句麗。在戰場上,毋丘儉身先士卒,指揮若定,高句麗軍隊節節敗退。到了夏天五月,毋丘儉乘勝追擊,又向濊貊發起進攻,再次大獲全勝。這兩場勝利,讓魏國的軍威大振,韓那奚等數十個國家紛紛率領部落前來投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秋天八月戊申日,曹芳偶然間來到集市,看到那些被官府售賣的官奴婢。這些奴婢們,有的年已七十,滿臉滄桑;有的身患重病,行動不便。曹芳心中一陣刺痛,他感慨道:“這些人都是生活困苦之人,本該安享晚年,卻被官府在他們力竭之後售賣,實在是不合理。”於是,他當即下詔:“將這些官奴婢全部釋放為良民。若有人無法維持生計,郡縣要給予救濟。”曹芳記得自己剛即位時,就曾下詔讓六十歲以上的官奴婢免為良人,可如今七八年過去了,卻又出現售賣七十歲官奴婢的情況,實在讓他難以理解。
八月己酉日,曹芳又下達了一道詔書:“我原本打算在十九日親自祭祀宗廟,昨天外出時看到道路正在修整,可如果下雨又得重新修整,實在是浪費人力物力。我常常想到百姓們勞役繁重,生活困苦,心中十分憂慮。道路隻要能通行就好,聽聞有人為了修道路,打罵老人小孩,讓百姓疲憊不堪、流離失所,我又怎能安心地從這樣的道路上經過,去宗廟祭祀呢?從今往後,一定要明令禁止此類事情發生。”
冬天十二月,曹芳完成了《禮記》的學習。他一如既往地命太常帶著太牢之禮前往辟雍祭祀孔子,讓顏淵配享。這一年,吳國大將朱然再次侵擾柤中,斬殺俘獲數千人,柤中一萬多戶百姓和官吏被迫渡過沔水。司馬懿得知後,向曹爽建議:“如果讓這些百姓回去,他們肯定會再次遭到侵犯,不如暫時把他們留在這邊。”曹爽卻不以為然地說:“如今不加強沔南的防守,卻把百姓留在沔北,這可不是長久之計。”司馬懿耐心解釋道:“並非如此,任何事物放在安全的地方就安全,放在危險的地方就危險。兵法上說,成敗在於形勢,安危在於態勢,形勢是統領眾人的關鍵,不可不慎重考慮。假如敵軍兩萬人截斷沔水,三萬人與沔南的魏軍對峙,再派一萬人在陸地劫掠柤中,你該如何救援呢?”可曹爽固執己見,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最終還是讓百姓們回去了。結果,朱然再次來襲,大敗魏軍。袁淮見狀,向曹爽進言:“吳楚之地的百姓體質柔弱,才能有限,沒有多少傑出的人才,論實力根本無法與我們抗衡。但他們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心頭大患,就是因為他們以長江、漢水為屏障,擅長水戰,形勢有利就上岸劫掠,形勢不利就退回水中,我們進攻他們的路途遙遠,優勢難以發揮。孫權十幾年來,在江北頻繁打獵練兵,修繕武器,加強防禦,還多次侵擾我們。用兵之道,貴在以飽待饑、以逸擊勞,軍隊不宜長期在外作戰,行軍不宜過於深入。防守的地方少,力量就能集中,就能更加穩固強大。如今我們應該舍棄淮水、漢水以南的地方,向後撤退,避開敵軍鋒芒。如果敵軍敢進入中原腹地,侵犯我們的邊境,我們就能利用他們的短處,發揮我們的長處。如果他們不敢來,邊境就能安寧,我們也不用再擔心劫掠之苦。隻要我們國家富強,軍隊強大,政治清明,百姓齊心,要征服他們就不是難事。現在襄陽孤立在漢水以南,敵軍順著漢水而上,就能截斷襄陽與外界的聯係,我們若能一戰取勝,襄陽不攻自破。所以,襄陽留著對國家沒什麽益處,失去了也不可惜。從江夏往東,淮南各郡,因為靠近敵軍邊境,容易被劫掠,這些年損失了多少?如果把百姓遷徙到淮北,遠離敵軍,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再也不用擔心被侵擾了。”然而,曹爽依舊沒有采納袁淮的建議,魏國的邊境危機依舊沒有解除。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